他们最能“装”、音乐最“难”听?

随着《乐队的夏天》热播,很多乐队的另一面就悄悄地展现了出来,一些乐手们的初舞台和现在的荧屏形象大相径庭。


重塑雕像的权利,在《乐队的夏天》第一期出场时,便给人留下了“高大上”的印象。华东说:“我觉得重塑来是提高整个乐夏的层次”,摇头甩刘海的动作散发着孤傲的气质。


而现在,通过几期节目与采访花絮,严谨的华东也会羞涩地微笑,飒气的刘敏下了舞台竟然也有种邻家姐姐式的温暖,可以说他们是最能“装”的乐队了。



1

重塑组建


中学的华东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唱片店淘碟,漫无目的地挑选唱片。有一次,老板向他推荐了The Cure乐队的专辑,The Cure是一支七十年代英国的后朋乐队,从此以后华东爱上了这种表达方式。


高中毕业后,华东前往德国留学深造。“总觉得做音乐会更好玩,虽然当时的我连吉他和贝斯都分不清,但对这一切充满兴趣。”


华东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到德国读大学也是父母的意愿。但高中毕业华东已经有了想要做乐队的念头了,父母怕华东荒废学业于是把华东送了出去。


在大二华东选择了退学,回国后,他加入国内的后朋先锋乐队PK14担任鼓手。华东在南京的一次演出中结识了刘敏。



那时刘敏与两个女孩组了个乐队,是个朋克乐队:U235。刘敏担任吉他手。U235,铀的放射性同位素,她们希望“对音乐的热情和魅力能像化学元素铀一样不发声变质,一旦反应起来就是巨大的核裂变”。


刘敏说:“我觉得华东也挺有才华的一个人,然后因为在见到他第一面之前,就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一直在推荐他,非常推崇他。”


“别人问我想玩什么音乐,我说我想玩后朋克,他们就会有点懵。”但是他们二人对音乐的口味却十分相投。2003年在北京,刘敏改弹贝斯,华东改弹吉他,于是重塑正式组建了。

和所有去北京追梦的年轻人一样,刘敏面对家人的反对。妈妈:“你到北京去了没有钱怎么办?”她让母亲放宽心:“搞摇滚乐的都是好人,我没有饭吃,他们会给我饭吃的。”


当时在通州的平房,“生活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准确地说每天只能花两三块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仅凭对音乐的热爱默默坚持前行着。



再后来,黄锦加入重塑。据华东表示当时其实请黄锦加入的时候,黄锦在成都他还有自己很多的事情,而且当时让他抛弃掉成都,那种他所习惯的生活环境他的朋友圈子,他的所有的几十年来的习惯…


“他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然后跟我们一起重新开始做这个乐队,我觉得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的不一样。因为很少有人能有这么大的勇气。”


其实,在如今看来,不仅仅是黄锦,他们三人在做乐队上又何尝不是勇气十足呢。


2

音乐严谨


最初他们的音乐并没有让人们接受,冷静、甚至有些阴郁的音乐气质让演出变得冷冷的,乐队成员不与观众互动,因此最初是不受欢迎的。


想靠音乐活下去,重塑的生存逻辑非常简单:要坚持只靠演出、靠排练。结果被前辈教导说:这样不行,根本就出不来。言外之意,要“混一混”。


刘敏表示:“这些朋友不相信我们,因为从来没见过我们这样的做法,他们不相信一个乐队是我们这样出来的,他们更愿意认同一种既定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出于好心。”


坚持总会有成果,好的音乐注定不会被埋没。2005年,重塑推出首张EP唱片《CUT OFF!》。“纯正的七十年代后朋克的音乐氛围迅速征服一大批歌迷,在摇滚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随后,乐队在国内外开启一系列巡演,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很多人说他们在模仿Joy Division、Gang Of Four、Bauhaus等老牌后朋乐队,对此华东坦言:“我一点都不否认这个问题,我们是从模仿他们开始的。如果我们能够看见更远处的风景,那也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对于华东最初在《乐夏》舞台的表现,很多观众都觉得他很“装”,因为他说:“在重塑之前,中国没有一支乐队是背对着观众演出的,在重塑之前,没有任何一支乐队是这样纯英文的,在重塑之前,没有一支乐队在台上是一句话都不说的。”



但是在改编赛环节,重塑的《一生所爱》几乎赢得了全场好评。大张伟说:“我最开始觉得您这人有点事儿,这回听完您的歌之后,怎么着都是应该的。”


其实,纯英文的原因他们在《乐队我做东》里做出了回应:“纯英文或者纯汉语,并不是孰高孰低的问题,而是表演形式的问题,我们最早的五首歌,都是汉语歌,但是唱的太差了…用英语唱摇滚乐,在我浅薄的认知里面,英语是最适合唱摇滚乐的。”



华东每一次演唱完,都会有一个谢幕的动作。这个动作也曾被诟病为“装”,而华东在饭局里却给出了一个精妙的回答。

“除了指挥家以外,还有一类人会做这样的动作,就是马戏团的小丑,所以说我觉得重塑从一开始我们想做的是一个有戏剧化的东西,在这个当中你会把自己带入到某一个角色,从我演的第一秒钟开始,到我下台,大家看不到我为止,就像周星驰说的‘导演没喊卡,那我就不能停’。”



从音乐到表演,从开场到结束,重塑由内而外散发着严谨的气质。“我们创作的东西倾向于严密的逻辑性,互相之间是有关联的、经过严密的设计的,喜欢在编曲上、音色上、气质上精心设计。”



华东在《乐夏》第一期表示重塑的音乐是“难听”的,因为他们追求“音乐聪明、编曲极致、想法新鲜”,几期节目看下来,的确如此。无论是改编赛、合作赛,还是独自表演,德式音乐的建筑美令人倍感惊艳。



3

反差感


“以前觉得华东和刘敏特别的严肃,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然后也不怎么就是太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甚至开玩笑那些,但我加入重塑以后相处久了,我其实觉得他们俩都挺逗的,这个是挺大的秘密。”乐队成员黄锦在采访中说到。



黄锦是在成都小酒馆认识刘敏的,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吉他手。“应该还是一个高中生吧,那个时候就头一直埋着然后弹吉他,那个时候给人感觉是她完全不说话,就是主动跟她打招呼或者跟她说话,她也是那种回复的很少的,给我第一印象她是非常非常内向的一个人。”


刘敏自己也承认,在那个时候特别内向,完全不说话,可以跟人四五个小时待在一起一句话也不说。但是这并不代表高冷,不愿意与别人接触。


“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玩乐队,然后也不是特别懂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可以向他们多学习然后多观摩,所以就挺喜欢跟他们接触的。”


“可能我和华东相对来说有一点像那种双面人,我觉得应该不能说警惕性,因为这种保护罩,就是面对陌生人的那一面已经变成我们的习惯,所以就是也不是装的,也不是高冷,其实是真的有点内向。”



从社交平台上看,刘敏其实与舞台上又飒又A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她喜欢宅在家,休闲的时候看剧,做运动,滑滑板,照顾小动物……“舞台上只是把某一部分集中呈现出来,生活中却需要多种多样的情绪,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写小诗,分享生活,透露着几分文艺色彩的刘敏,更让人喜欢了。



而华东从最开始的高冷到现在被制成表情包,也让人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吃话筒”、“忍俊不禁”纷纷被大家玩梗。


变身“赵四”:



吃话筒狂人:



丢掉高冷,第二现场狂笑:



华东不是装,而是有自己的坚持,他们的音乐也不难听,“难”听多听几遍好了~









爱奇艺重塑专访视频

乐队我做东重塑

发布于 2020-09-25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