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见在的汉语等韵学文献进行穷尽式搜集与整理,编撰“汉语等韵学著作丛书集成”与“汉语等韵学要籍校注集成”丛书。
2.以等韵文献的搜集为前提,建设汉语等韵文献数据库。将等韵文献材料数据化、信息结构化,建立各种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增加其保存的载体形式,扩展传播形态,从而拓展等韵文献传承和传播的空间渠道。
3.对搜集的汉语等韵学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编写文献提要,从等韵学理论、学术史,等韵文献语音史价值等方面开展系列专题研究。
(二)本课题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计划由五个子课题组成:(1)宋元明及域外汉语等韵学著作搜集与整理,(2)清代(含民国)汉语等韵学著作搜集与整理,(3)汉语等韵学著作数据库建设,(4)宋元切韵学理论、学术史及语音史价值系列专题研究,(5)明清等韵学理论、学术史及语音史价值系列专题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适当调整了研究的进程和分工。即前期以文献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同时进行为主,后期以数据库建设与系列专题研究齐头并进的方式开展研究。在课题组的协调与各子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子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现将各子课题的工作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1.宋元明及域外汉语等韵学著作搜集与整理
宋元切韵学文献各种版本的收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在切韵学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宋元切韵学文献进行了校注。 编撰了“宋元切韵学文献集成”与“宋元等切韵学文献校注”两套丛书。目前已经与江苏凤凰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协议,预计年底出版。
域外文献方面,课题组对日本《韵镜》系列文献进行了系统搜集,目前共搜集了《磨光韵镜》《指微韵镜》《改订韵镜》《韵镜音韵考》《韵镜看拔集》《��名乘集》《��名�集》《��考》《磨光��翻切口�切�》《翻切要略》《音��字用例》《汉吴音图》《九弄辨》等20余种,正在进一步整理。
明代等韵文献搜集工作目前基本完成,共收集了20余种明代等韵文献。目前正在整理,下一步将结集校释出版。除学术界已知的文献外,课题组还发掘了比较罕见的明代韵图版本。如和刻本《韵法直图》《韵法横图》、享保18年(1733年)日本学者河野通清、解永田�兵�所著《字��末衡直��解》 2�,后者是学术界最早对《韵法直图》《韵法横图》进行研究与校注的著作。
2.清代(含民国)汉语等韵学著作搜集与整理
清代及民国时期等韵文献的搜集是现阶段课题组面临最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等韵文献丰富,收藏地零散。除按图索骥,更多的需要课题组成员到各省市级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检索;这一时期海外的等韵文献藏书也非常丰富,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去搜集。2018年以来,课题组遍查了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湖南、湖北、郑州、首都、中科院、北大、人大、北师大、复旦等各大型图书馆,检索了国内其他各级图书馆和相关高校图书馆,包括台湾地区各级图书馆,同时检索了日本各大型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等韵文献收集情况,确定了320多部等韵文献的收集目标。目前通过实地复印、扫描、抄录、拍照等方式,已经收集了将近180部等韵文献。其他等韵文献正抓紧时间与相关图书馆协商、洽谈,争取尽快完成等韵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下一步明清等韵文献数据库建设与系列专题研究做好充分的文献资料准备。
挖掘了部分学术界此前未曾关注的等韵学著作若干,如《五音韵图》之《洪武正韵韵图》,《南北词等韵音切合参》等,前者是为《洪武正韵》所做的韵图,后者则是以等韵分析词韵的韵图。
3.汉语等韵学著作数据库建设
汉语等韵学著作数据库建设第一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已经完成汉语等韵学文献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录入工作,完成了汉语等韵学文献提要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数据导入工作逐步开展,随着提要的写作分阶段导入。
目前主要任务集中于数据库平台设计、完成宋元切韵学著作的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皇极经经世唱和图》《起数诀》《卢宗迈切韵法》《解释歌义》等文献的数据处理,实现文献的全文检索,单字检索,音韵分析对比等方面的功能。以宋元切韵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明清等韵文献数据库的平台也已经搭建完成,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同时,正逐步的进行数据材料的导入。该数据库的主要特色为实现了数据与文献原版图像的对接,每一条数据均可链接到原版图像,为使用者提供最科学、准确的数据查询路径。
4.宋元切韵学、明清等韵学理论、学术史及语音史价值系列专题研究
(1)文献整理过程中,课题组对部分文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版本、内容、等韵理论、语音价值等方面撰写了比较详细的文献提要,目前共计50余篇,字数达15万余字。
(2)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了专题研究,充分挖掘其等韵理论与语音史方面的价值。其中课题负责人先后撰写了论文多篇:如①《太古元音》的等韵理论及其与实际语音反映的内在关系(《语言科学》待刊),②《太古元音》的实际语音及其与十八世纪初常州方音的关系,③《韵法横图》与《切韵射标》的关系及其实际语音再探,④《坦�天籁谱》语音理论、“如” “而”字门性质及其语音基础等问题,⑤《八矢注字图说》的语音理论及三百年前的太仓方言,⑥《二十三母土音表》所反映的十九世�初�波方言�母系�,⑦近两百年前的宁波方言韵母系统及其演变特征(《古汉语研究》2019年第1期),⑧《七音韵�》的等韵理论与清初吴兴方言。除部分发表或待刊外,以上研究成果尚多处于审稿阶段。
(3)对部分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等韵文献,指导部分青年学者一起参与研究。目前共指导了9名研究生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个案研究,分别为:①徐银银《切韵便览》研究,②付媛媛《反切检字图》与《韵法直图》的关系及其音系研究,③王雪娟《声韵指掌》研究,④甘玲《反切直图》与《韵法直图》的关系及其音系研究;⑤李霄文《音学秘书・四声经纬图》与《皇极图韵》《韵法横图》关系比较及其音系特征研究,⑥王朋《七音韵准》与《韵法直图》的关系及其音系研究,⑦田森《起数诀》研究,⑧弥思聪《随乡读韵》研究,⑨毛英羲《刘氏切音指掌》研究。
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文献搜集与整理、文献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在等韵文献的语音理论、学术发展史、系列专题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3)子课题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王进安教授出版了《明代韵书韵学集成研究》(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月)。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 调研数据整理运用与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项目立项以后,课题组立即大范围地开展了对现存等韵文献的著录、版本以及收藏情况的调查。在前人等韵学通论性著作所著录的198种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共收集了400余条等韵文献信息,除去亡佚或收藏地不明的情况外,目前见在的等韵文献还有320多部。
目前课题组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已经拍录、扫描、复印、抄录了宋代以来近180部等韵文献。其中日本等韵学家“永岛荣一郎”旧藏汉语等韵文献,是本课题搜集的主要材料之一。课题组负责人李军在课题组成员早稻田大学王曹杰博士、都立大学东京刘淼博士前期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于2019年5月亲自赴日本搜集整理了这一批文献,共计50余部。
还有一部分来自满铁资料,所谓满铁资料是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其存续的近40年间,所形成和收藏的大量档案、情报资料和图书。其中有不少珍贵古籍,也有部分日本人所著相关文献。该文献组群,一直未进行有效挖掘与研究。课题组对其进行了全面调查,挖掘出相关等韵文献20余种。
目前还未收集到的等韵文献,课题组成员都已分赴各图书馆进行了核实、查阅。下一步将和相关图书馆在文献使用方面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以期早日完成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此外,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有著名等韵学家赵荫棠先生旧藏的一批等韵文献,这是课题组下一步搜集的主要目标,并计划下半年申请去台湾学术交流访问、搜集相关材料。
(二)学术会议情况
自课题立项以来,为合理规划研究进程,协调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推进各阶段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组分别召开了“项目开题论证会”“等韵学研究高层论坛”“宋元切韵学文献集成与校注编撰协商会”“数据库建设协调会”等不同规模和形式的会议。
1.开题论证会。2018年4月21日至23日,开题论证会邀请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古汉语研究》主编、湖南师范大学蒋冀骋教授,复旦大学刘晓南教授,安徽大学杨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洪波教授,中华书局秦淑华编审担任了本次课题论证会的评议专家。
鲁国尧教授对课题论证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指出,该项课题面临的任务艰巨,经费可能难以保障。因为汉语等韵学著作很多收藏在台湾、日本,搜集资料所需车旅、住宿、文献复制费用昂贵,课题组需要做好多方面筹集资金的准备。最后,鲁先生指出,课题预期成果还可以增加一条:编纂《汉语等韵学词典》。当然这一任务比较艰巨,可以在完成其他预期成果以后集中完成。
蒋冀骋教授认为,要考虑到研究计划的可实施性,如等韵图、等韵化的韵书、等韵理论书,是全部纳入,还是把范围集中在最核心的等韵图的搜集整理等方面?等韵著作数据库建设更是困难重重,因为明清等韵学师法多门,体例不一,很难进行标准的数据化处理。建议分阶段进行,首先对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数据化,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数据库建设。
刘晓南教授向课题组建议,汉语等韵学研究一定要注意对辽金文献的搜集整理,要加强梵语与汉语语音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加强对敦煌文献有关汉语音韵与等韵方面资料的查阅、搜集和研究。
杨军教授认为,汉语等韵学的系统研究不要局限于宋代以后,韵图的出现最早应该在唐代以前,课题组应该关注唐代之前的韵书、音注以及相关材料所记录反映的等韵学思想和等韵理论的实践应用。切实梳理汉语等韵学发展的源头和理论体系,韵图编撰实践的成熟过程。
洪波教授指出,鉴于课题研究内容过于庞大,建议瘦身。将等韵著作集成与数据库建设作为这个项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著作集成要注意处理好收集与辨伪的关系。著作集成本身也建议瘦身。等韵化的韵书建议后期搜集,目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等韵学著作本身。同时,等韵学著作很多是孤本、善本、抄本,购买、拍录需要不菲的开支,建议课题组加强经费筹措和预算。
秦淑华编审对课题组敢于以被称为“绝学中的绝学”的汉语等韵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历代汉语等韵学著作进行系统搜集、整理、研究的勇气与决心表示赞许。并结合多年来和各重大项目课题组合作的经验,给课题组提出了合理建议。
2.汉语等韵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开题论证会议期间,课题组举办了“汉语等韵学研究高端论坛”,分别邀请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沈阳大学、安徽大学、湖南理工学院、邵阳学院、新乡学院、萍乡学院等20余位课题组成员、汉语等韵学研究青年学者参加。就等韵学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讨论,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就参与情况进行了协商。
3.“宋元切韵学著作集成丛书”及“宋元切韵学文献校注丛书”编撰协商会。2019年3月21日至23日,为进一步落实、协商好“宋元切韵学文献集成”与“宋元等切韵学文献校注”两部丛书的编撰、体例、进程与相关问题,课题组邀请了课题组研究顾问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鲁国尧教授,安徽大学杨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红教授及部分课题组成员,在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会议室人文楼A255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宋元切韵学著作集成丛书”及“宋元切韵学文献校注丛书”编撰协商会。协调会期间对丛书的内容、编撰体例,进度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开展了学术讲座。
4.“汉语等韵学数据库建设”协调会。2019年4月21日至23日,课题组负责人李军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李红教授一行前往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与“汉语等韵学数据库建设”子课题负责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雷励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一起,商谈了数据库的建设事宜,就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改进数据库结构的想法和要求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二) 学术交流、国际合作
1.学术交流方面
为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介绍研究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
(1)2018年6月北京举行的“第四届文献语言学会”上,课题负责人李军宣读了论文“《太古元音》的实际语音与常州方音”,子课题负责人李红宣读了“《榕音指掌》述略”。
(2)2018年8月西安举办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二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课题组多位成员宣读了系列最新研究成果,其中负责人李军宣读了论文“《二十三母土音表》与清代宁波镇海方言”,李红宣读了“福州方言韵书――《榕音指掌》与《戚林八音》的比较”,周赛华宣读了“从《正音辨微》到《正音切韵指掌》”,王曹杰、刘淼宣读了“首都大学东京中文系所藏永岛荣一郎旧藏汉语音韵学文献在见书目”,谢友中宣读了“《音韵校正》与近代吴语知庄章精组声母的分合及其演变”。
(3)2019年5月10-12号,在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中国语言学年会”上,李军宣读了论文“《韵法横图》与《切韵射标》的关系及其实际语音再探”。
2.国际交流、合作方面
日本具有独特的“《韵镜》学”研究传统,近代以来,日本学者也非常注重收集汉语等韵文献,因此与日本学界开展学术交流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方面我们邀请部分日本就读或工作的青年学者参加课题组,如早稻田大学王曹杰博士,都立大学东京刘淼讲师等;另一方面与日本学者互访,加强学术交流。2018年9月,课题组邀请了日本著名学者岩田礼教授、中井精一教授、大西拓一郎教授、岸江信介教授、张盛开副教授一行来校进行了学术讲座,推进学术交流。2019年5月,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军教授前往日本静冈大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学术交流,搜集汉语等韵学文献。
三、成果宣传推介情况(成果发布会、《工作简报》报送情况、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等)
1.目前报送项目研究《工作简报》两期,分别汇报了2018年上半年、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送最新研究成果两篇。
2.向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投稿1篇,目前正在审阅过程中。
3.以稿约的形式向大学学报投稿一篇,介绍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目前正在待刊过程中。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1.文献搜集困难重重。国内各级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对古籍图书的管理非常严苛,有书不能看,能看不能复制是常态。这对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文献搜集整理与集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目前课题组复印、扫描的文献很大一部分是从日本搜集回来的,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等韵文献只收藏在国内。这需要课题组进一步做好和各级图书馆的沟通工作、在合理范围内达成文献使用的协议,顺利推进文献搜集工作的开展。
2.研究任务比较艰巨,课题组成员需要协调好日常工作与课题工作的关系。本课题涉及到文献搜集整理、数据库建设与专题研究三个方面,时间跨度从宋代一直到民国,文献资料300多部,大部分等韵文献学术界从未加以研究,加之等韵文献的特殊性,使本课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研究任务。同时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本身都肩负着自己的课题研究任务,承担着比较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
因此课题组在工作协调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议课题组能够自主适当调整、扩大研究队伍,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研究周期,不急于求成。
3.阶段性成果的发表困难重重。一方面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本身一般都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根据目前的规定,一篇论文只能挂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另一方面,由于等韵学属于冷门学科,审稿周期长,可选择刊登的刊物不多,本课题在成果发表方面非常不利。
这课需要题组加强研究力度,协调好个人科研与课题研究之间的矛盾,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重大课题的研究需要有志同道合的团队,精诚合作才能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提高研究质量,建议全国社科规划办允许课题组在一定范围自主调整,合理配置研究队伍。
2.重大课题研究需要有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尤其在古籍收藏、保护与使用方面,日本等国家的相关制度比较灵活,能为课题研究带来一定的便利。建议相关图书馆管理部门借鉴相关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
3.重大项目研究要有厚积薄发的意识、坚忍不拔的精神;格局要大,计划要细;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建议针对不同的学科方向采取灵活的评估机制,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产出能够传世的学术精品。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建议各级社科管理部门能够协助课题组协调与各级图书馆的合作关系,在文献调查、搜集、使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简介
1.丛书编撰与出版
(1)宋元切韵学文献集成
将《韵镜》、《七音略》、《卢宗迈切韵法》(附《梦溪笔谈》“切韵之学”条)、《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声音唱和图》、《皇极经世起数决》、《黑水城解释歌义》、西夏文《五音切韵》10种宋元等韵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编辑,预计年底结集出版。其中部分文献如《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将几种重要版本一起出版,以形成对比,更具文献价值,总计约1400页左右。
(2)宋元切韵学文献校注集成
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以上10种切韵学文献进行了校注,总计约2500页左右。
以上两套丛书已经基本完稿,与凤凰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协议,预计年底可以交付印刷出版。
这两套从书是目前学术界第一次将宋元切韵学文献进行汇集、校注的著作,为学术界研究宋元切韵学及汉语语音史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和全面参考的等韵学文献整理研究成果。
2.成果获奖、结项与申报
(1)子课题负责人、武汉大学熊桂芬教授《从<切韵>到<广韵>》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子课题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王进安教授《<韵学集成>与宋金元明有关韵书的关系研究》获第十二届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3)子课题负责人湖北大学周赛华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等韵缀补” (15BYYl03),日前通过鉴定,顺利结项,结项等级“良好”。发掘了学术界未曾关注的等韵文献四十余种,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4)课题组成员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分别为:谢友中“明清吴方言韵书文献的整理与音韵比较研究”,王曦“《唐写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多音字研究”,刘巍“先秦叙事语篇结构类型及模式研究”。
(5)课题组成员成功申报古委会项目两项:刘巍“《拙庵韵悟》整理研究”,娄育“《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整理研究”
3.代表性论文、著作
(1)首席专家李军在《古汉语研究》2019年第2期发表论文《近两百年前的宁波方言韵母系统及其演变特征》,论文对新发掘的韵图,清代宁波镇海吴善述所著《二十三母土音表》进行了研究。论文以韵图列字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说明及韵图列字符号进行综合考察,参考作者的另一部稿本韵书《音韵书图》,归纳了《二十三母土音表》所记录反映的实际语音(即土音)韵母系统,并将其所反映的韵母系统特征归纳为20条。将《二十三母土音表》实际语音韵母系统与现代宁波、镇海方言进行了比较,归纳了近两百年来宁波地区方言韵母演变的基本特征。论文对探讨两百年来宁波地区方言韵母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一定的学术价值。
(2)子课题负责人周赛华在《中文论坛》发表“《音韵一得》音系与获嘉方音”一文,对民国时期的方言等韵著作《音韵一得》进行了研究,对其音系进行了归纳,与现代获嘉方言进行了比较,归纳了其语音演变规律。论文对研究获嘉方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3)课题组成员王曹杰博士、刘淼博士在《长江学术》2019年第1期上发表《首都大学东京中文系所藏永岛荣一郎旧藏汉语音韵学文献见在书目》。永岛荣一郎在留访北平期间收集的大量汉语音韵学文献,现保存于庆应义塾大学斯道文库和东京都立大学(今首都大学东京)中文系资料室,后者长期以来缺乏整理,没有可靠的藏书目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共著录首都大学东京中文系所藏线装本汉语音韵学文献计148种,其中可明确判定为永岛旧藏者46种。列表显示了永岛论文所述旧藏文献的见在状况,并与赵荫棠旧藏作了对比。并对《音韵集注》等罕见韵书作了简要介绍。该论文为寻访搜集近代以来流传到日本的等韵文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课题组成员余跃龙在《古籍研究》2019年第期上发表论文“《等韵精要》作者考释”。《等韵精要》是清乾隆乙未年(1775)河东人贾全仁编撰的一部完整的韵图。论文对该书作者的籍贯、生平、精力、学术贡献进行了详细的考释,从而为进一步挖掘该书的等韵理论和语音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课题组成员赵�缺在《汉语史学报》第20辑发表了论文“明清汴洛地区“他”音考”。指出汴洛现代方言高频词“他”仅有麻韵一读,然明中后期河南桑绍良《青郊杂着》韵图显示,该字却存在歌、麻两读。明末歌韵读法在汴洛地区还通行于口语,至清初又发生了由圆唇元音至不圆唇元音的转读即有合开口两读。这被记录于吕坤《交泰韵》和李子金《书学慎余》两书中。这种歌、麻两音并行一直持续到清末,崔鸿达《音韵六书指南》对此有载。自清中叶“他”字麻韵读法在汴洛地区始占优势,最终于民国初年取代歌韵而独行天下。
(6)子课题负责人李红完成了学术专著《满汉合璧汉语学习文献研究》的写作。在前期调查满铁资料的过程中,对满汉合璧汉语学习类文献的面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满铁文献中的等韵文献资料。对满铁汉语学习类文献的研究价值进行了系统论述。全书80万字,即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7)子课题负责人、福建师范大学王进安教授出版了《明代韵书<韵学集成>研究》(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月)。
三、下一步研究计划
1.等韵文献搜集、整理计划
下一步等韵文献搜集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国内图书馆文献搜集,以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与国内著名高校图书馆所藏文献为主,目前已知但还未搜集到的文献百分之八十收藏于这些图书馆;二是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等韵文献搜集,该图书馆收藏了大部分赵荫棠先生旧藏等韵文献,有些是海内孤本。
国内图书馆希望通过合作整理的方式或合理支付底本使用费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支持,尽可能地将这些馆藏等韵文献汇集齐备。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赵荫棠旧藏等韵文献,则计划由课题负责人以访学的形式,与对方合作整理研究的方式,达成文献搜集和使用的目的。
以上文献搜集完成的时间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部等韵文献的搜集整理完成预计在2022年左右。
2.明清等韵学数据库建设计划
明清等韵文献数据库建设是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完成的非常艰巨的主要任务。原因在于文献数量多,基础数据材料的准备,尤其是文献数字化需要大量人力,数据材料的处理队伍需要有一定音韵学专业知识;文献编撰体例不一,需要不断调整数据库结构的设计。
明清等韵文献数据库建设只能采取步步推进的方式,首先对等韵图进行数据化,然后对等韵理论文献进行数据化,最后对等韵化韵书进行数据化。明清等韵文献数据化的周期可能要适当延长。
3.汉语等韵学系列专题研究计划
汉语等韵学系列专题研究根据原定计划,是后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主要从四方面开展研究:
(1)等韵文献提要撰写,共计200余篇,计划2022年完成。
(2)重点等韵文献的个体研究,对所搜集的尚未引起学术界关注或研究不够深入,在汉语等韵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献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归纳其等韵理论与语音研究价值。
以上两方面是下一步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
(3)以所搜集的汉语等韵文献为基础,重新梳理汉语等韵学理论产生、发展、繁荣、消亡的过程,不同阶段汉语等韵学之间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汉语等韵学在中国学术史、文化史、文明传播史、汉语拼音运动史上的重要地位,撰写《汉语等韵学学术史》与《汉语古典音系学理论体系》。预计2022年前后完成。
(4)根据等韵文献的性质,对等韵文献进行分类专题研究,充分挖掘汉语等韵文献在汉语官话音研究、历史方音研究方面的价值。这项研究工作采取课题组分工的形式进行,以现代汉语方言地域分区与等韵文献性质相对应的方式开展研究。
因为系列研究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课题组拟申请将研究周期适当延长,这一研究任务的完成时间可能在2022年之后。
4.明清等韵文献集成与研究出版计划
在课题研究周期内,课题组计划在宋元切韵学文献集成与校注丛书的基础上,继续编撰出版“明清等韵学文献集成与校释”丛书。根据明清等韵文献的特征,以系列文献的方式,将同系列的文献按年代先后结集出版。
5.学术会议与学术交流计划
召开等韵学专题研讨会两次(2019年、2021年),中期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会一次(2020年),台湾学术交流2人次(2019年-2020年,时间2个月左右),韩国学术交流2人次(2020年,时间1个月左右)。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