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 》(The Secret Garden)是美国女作家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讲述了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的父母双亡后,生活在姨父神秘阴沉的大房子里,一次神奇的经历,使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花园。玛丽、农家小子迪肯和常年被关在阴暗房间里病态的少爷柯林,找到了开启快乐的钥匙,和花园经历了一次诗意的复活。
它是近百年来畅销不衰的经典儿童小说,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在中国有多个图书版本。
庄园的主人克莱文先生在爱妻过世之后,变得阴郁古怪、消沉遁世,掩埋了花园的钥匙,十年不曾允许任何人出入花园,想借此阻断对亡妻的思念。他每次见到长着和妈妈一样漂亮面容的儿子柯林,都会引起更大的悲伤,于是他选择逃避,终年在外漂泊。
霍乱中父母双亡的玛丽一夜之间变成孤儿,被从印度送往英国约克郡克莱文姑父的庄园生活,她从小性情乖戾,这个陌生的环境更使她倍感孤独落寞,她讨厌所有的人,当然也不知道自己被人不喜欢。她在知更鸟的指引下找到了尘封已久的秘密花园的钥匙。秘密花园里一片萧瑟。
孤独的玛丽在女仆玛莎的鼓励下,开始尝试在庄园里寻找自己的乐趣。她认识了性格乖戾但善良的花匠季元本和友好伶俐的知更鸟。在知更鸟的指引下,玛丽找到了开启秘密花园的钥匙,在那里她结识了喜欢和动物交朋友的迪肯。在迪肯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在秘密花园里耕种,使花园从此焕发出盎然生机,到处充满了大自然的魔力。
劳动和快乐使面色苍白的玛丽脸上泛起了健康的红润,食量慢慢增加,身体也变胖了,人也变得漂亮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她由霸道孤癖变得随和亲切,忘记了忧愁和痛苦。在好奇心的引领下,玛丽又结识了忧郁悲观的少爷柯林,听着柯林伤心的哭泣,她耐心地宽慰他;面对柯林的粗暴无礼,她暴躁地训斥他,最终以自己的乐观感染了柯林,帮助他战胜了”心魔”,把他带进了生机盎然的秘密花园。沉睡了十年的秘密花园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苏醒了,”墙上、地上、树上、摇荡的枝条上、卷须上,已经爬上了小小嫩叶组成的无瑕的绿色面纱,草里,树下,凉亭里的灰色高脚花瓶,这处,那处,到处都是一点一点、一泼一泼的金色、紫色、白色,一棵棵树在他头上捧出团团粉红与雪白,有翅膀扑闪,隐约的甜美笛声,嗡嗡作响。”那里百花盛开,绿草如茵,鸟儿啁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他们在秘密花园里快乐地游戏,健康地成长。
柯林变成了一个英俊、生气勃勃的高个儿男孩。在欧洲旅行的克莱文先生收到了索尔比夫人写给自己的信,证实了梦中他听到心爱的妻子让自己回到花园的甜美、清澈、快乐、遥远的召唤,最终重返庄园,找到了丢失已久的快乐。柯林也赢得了久违的父爱。
第一章 一个人也没剩下
第十章 迪肯
第十九章 它来了
第二章 玛丽小姐脾气很犟
第十一章 米瑟原画眉鸟的窝
第二十章 我会活到永远!
第三章 跨过牧尔
第十二章 “我可以要一点地吗”?
第二十一章 季元本
第四章 玛莎
第十三章 我是柯林。
第二十二章 太阳下山时
第五章 走廊里的哭声
第十四章 小酋长
第二十三章 魔法
第六章 有人在哭——真的
第十五章 筑巢
第二十四章 让他们笑吧
第七章 去花园的钥匙
第十六章 “我不会!”玛丽说
第二十五章 帘幕
第八章 领路的知更鸟
第十七章 发脾气
第二十六章 是妈妈!
第九章 谁都住过的最古怪的房子
第十八章 你绝不能浪费时间
第二十七章 在花园里
产生于18世纪末并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高峰的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大为不满,并对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深表担忧。浪漫主义作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借助想象、夸张、比喻等写作手法描绘人与自然相融一体、互相感应的和谐场景,表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生态观,通过大胆的夸张、虚构、想象来呼吁人类回归自然。而对自然的赞美、亲近是浪漫主义文学最常见的主题。浪漫主义在自然观上开启了后来的生态主义。近代以来,环境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人类开始意识到人类中心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生态整体主义应运而生。生态整体主义奠基于卢梭、达尔文、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提倡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反对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反对征服控制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主张控制人类的欲望,提倡物质简单化、精神丰富化。现代生态主义吸收了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融为一体和诗意的栖居的生态哲学,这是生态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最美好的设想。这一思想不断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又盛行生态批评。生态批评最显著的特征是生态整体主义,反对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之上,把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标准。生态整体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无限膨胀的欲望而掠夺自然资源,反对人与自然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秘密花园》就是受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创作的。
伯内特在英国的住所周围有几个带围墙的花园,其中一个她用来做户外书房,是她“自己的屋子”。《秘密花园》也是1909年她在纽约长岛布置自家花园时突发灵感而创作的。
玛丽
在过去的多年中,克莱文先生在遥远的地方四处周游,从大自然中寻得解脱。在景色宜人的野外,克莱文先生终于摆脱了长期困扰他的丧偶之痛。在静谧的大自然中他感受到一种宁静正占据他的内心,这宁静越来越深沉,冥冥中他听到亡妻和儿子的呼唤,梦醒后终于恍然大悟回归家庭。

秘密花园 作品主题

最后伯内特设置了幸福充满希望的场景,给现代人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以此表示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玛丽的问题来源于与外在世界缺乏联系和交流,通过在秘密花园里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重获自我认识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柯林的问题来源于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终花园的魔力治愈了他的身心。而且大自然的力量也最终影响并打动了克莱文先生。小说结尾作者设置了秘密花园中大家一起幸福开心的美好场景。

秘密花园 艺术特色

环境描写
然而,《秘密花园》中的玛丽是强者。是她救助了柯林。遇见玛丽之前,柯林是一个病态的男孩:他的脸尖瘦,色如象牙,眼睛衬着脸显得太大了,大卷的头发贴在额上让他的脸更小了。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他会是个驼背,并且活不久。他因此总是躺在床上,并且毫无来由地发脾气。是玛丽制止了他的坏脾气;是玛丽告诉他他不是驼背;是玛丽将他带到室外,带到秘密花园;是玛丽鼓励他站起来;是玛丽将他变成了“和约克郡任何一个男孩一样有劲儿、一样稳当”,生气勃勃,眼睛里充满了欢笑的健康男孩。
《秘密花园》曾经先后十几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卡通片、话剧、舞台剧。1939年,《秘密花园》被美国电影大师 霍兰德 再次改编为电影,电影名为《小孤女》这部经典影片再次使霍兰德获得巨大声誉。在英语的儿童文学作品里,该书被公认为是一部无年龄界限的佳作。它作为严肃的文学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经典丛书》,并影响了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 艾略特 和D.H. 劳伦斯 的写作。
《秘密花园》在1911年发表时就成为畅销书,后来同时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多次再版,版本数不胜数。1919年、1949年、1993年三度在美国被拍成电影,1994年制作成电视卡通片。这三部电影都是当时卖座的儿童电影。
20世纪初,《秘密花园》刚刚出版的时候就被改编成 音乐剧 话剧 。1991年再次被改编成音乐剧,大获成功。编剧是曾经获得 普利策奖 的作家玛霞·诺曼(Marsha Norman)。本剧演出场次高达706场。美国电影的大奖是 奥斯卡 ,戏剧则有 托尼奖 (Tony Award)。1991年的托尼奖中,《秘密花园》获得了两个重头奖项。玛霞·诺曼获得最佳音乐剧编剧,而扮演主角玛丽的戴西·伊根(Daisy Eagan)成为托尼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至今美国大大小小的剧团不断改编这部小说,在各地上演。
在英国,这本书同样家喻户晓,深得媒体和大众青睐。在1975年和1987年两度被拍成电影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
除了电影,根据《秘密花园》制作的各种产品,从磁带有声书籍、幼儿图书、简写本、缩写本,到玩具书、文具、手工艺品,不计其数。出版至今90多年,历史上有多少次再版已经无法计算,销售册数以千万记。在美国市场上,全文的《秘密花园》就有30个版本。
《秘密花园》在美国经常被学校老师当做英语教材,因为它的语言平易而又极为传神,同时思想丰富,情节精彩曲折,容易吸引小孩子。
一方面,几乎任何一个西方的儿童文学经典书目,都会收入这部小说;另一方面,至今它仍然是众多出版社的“常青摇钱树”,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插图、不同的装帧,年年常新,就是因为不断有读者买。有许多读者小时候读《秘密花园》,长大之后仍然读,又买给自己的孩子读。隐然形成一个读者群,所以其他作者也来续写。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苏珊·穆迪写了《重返秘密花园》。乔·威森菲尔德写的续集在2000年被不同的导演拍成两部电影,一名为《重返秘密花园》;另一名为《回到秘密花园》。
菲利斯·必克斯勒在他的著作《秘密花园:大自然的魔法》里证明,诺贝尔奖得主T. S.艾略特的《四重奏》和D. H.劳伦斯的《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都明显受到《秘密花园》的影响。
一本神奇的、充满糖果香味的书。
——《纽约书评》
这是一个关于大自然的魔法和人类美好心灵的故事。
——《时代周刊》
《秘密花园》包含了20世纪西方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几个重要主题:一个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二是提倡回到自然;三是神秘主义。
——美国作家 安丽森·卢瑞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地纳西州,1873年与伯内特博士结婚,生有二子。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贴补家用。她的第一本畅销书是28岁时出版的《劳瑞家的闺女》,取材于幼年她在英国煤矿的生活。可是让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