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水文地质学家提出建立一个水文地质协会。
1952
年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十九届地质大会,组成了一个临时委员会,主席为
G. Drouhin
。
1956
年出席墨西哥大会的水文地质学家成立了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是一个由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交纳会费的非营利的民间学术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水文地质学家和对水文地质感兴趣的专家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以及全球水文地质学家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的会员不断增加,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会员
4000
多人。拥有
IAH
会员多的国家可设有国家委员会或工作小组。
IAH
理事会由所有会员选举产生,每四年一届,任满后重新选举。它负责
IAH
的日常工作。最新一届的
IAH
理事会是
2004
年
10
月
12
日在墨西哥扎卡特拉斯市选举产生的。
现任
IAH
领导人名如下:
主
席:
Stephen FOSTER
教授(英国)
秘书长:
Miram VESELIC
博士(斯洛文尼亚)
司
库:
John M SHARP
教授(美国)
副主席:
Willi STRUCKMEIER
教授(德国)
Florian ZAMFIRESCU
教授(罗马尼亚)
Ken HOWARD
教授(加拿大)
Emilia BOCANEGRA
教授(阿根廷)
Ahmed KHATER BOSHI
博士(埃及)
Shivandra Rai
博士(印度)
IAH
还下设多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组,主要有:
水文地质编图专业委员会
岩溶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
矿物与热水资源专业委员会
地下水保护专业委员会
城市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
跨边界含水层专业委员会
发展中国家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
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
坚硬岩石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
含水层补给专业委员会
依赖于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专业委员会
含水层动力学和滨海带管理专业委员会
地下水污染编录工作组
地下水质预防新战略工作组
地下水和气候变化工作组
上个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很多的中国水文地质界专家、学者要求加入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1988
年初应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AH
)邀请,经中国地质学会批准,我国成立了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即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隶属中国地质学会领导。
2002
年
11
月,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AH
)中国国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
IAH
中国委员会进行了改选,推选出了新一届的国家委员会。名单如下:
主
席:黄志兴
副
主
席:李烈荣、姜建军、柳
圆、汪
民、殷跃平、武选民、石建省、朱远峰、李文鹏、万
力、王焰新、武
强、
赵勇胜
秘
书
长:张发旺
副秘书长:韩再生、周
训、许广明
委
员:张光辉、夏日元、刘再华、陶庆法、田廷山、韩再生、
文冬光、邵景力、韩子夜、张先林、高锦羲、王文科、王恩志、孙永明、高洪烈、李佩成、谢新民、付耀军、朱桦、孙柏年、孙晓明、王晓光
、
谭克龙
顾
问:张宗祜、陈梦熊、袁道先、卢耀如、薛禹群、林学钰、
沈照理、段永侯、赵运昌、籍传茂、费
瑾、王秉忱
秘
书:倪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