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厚基础、高认知、国际化、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及行业骨干为目标,使得毕业生具备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软件项目或产品的开发、技术管理或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建立了“软件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软件工程方法与典型工程应用结合”为特色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构建层次化、递进式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为学生夯实数学基础;通过离散数学、编译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软件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软件测试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软件工程学科基本原理;通过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系统架构、软件开发语言和平台等工程化方法和技术的学习,面向不同领域,加强Web系统开发、智能媒体计算和智能服务与数据科学等前沿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设计、开发复杂软件的实践能力,具备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进一步从事理论探索与创新的科研能力。面向新时代学科优势与国家重大行业需求,持续建设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方向:互联网系统开发(原名:软件系统开发)、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原名:电子服务技术)、智能媒体计算(原名:数字媒体)。

(1)互联网系统开发方向

互联网系统开发方向将最新形态互联网软件系统研制的基础理论与工程理念并重,以层次递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大型复杂互联网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面向国家急需的核心自主可控软件”的工程能力。在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架构、模型驱动的软件设计、Web应用系统开发技术与实践、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面向服务的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软件开发先进方法和工程管理的理论水平。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将国际知名企业真实的软件生产环境和技术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系统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国家重大战略“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培养高精尖人才。毕业生典型的就业单位是企事业单位、信息服务企业以及软件开发企业等,如华为、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中兴、花旗银行等。

(2)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方向

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专业方向是涉及数据科学与智能相关学科交叉的新型专业方向,其应用涵盖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十分广阔的领域。本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将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分布式计算技术等应用于现代服务领域,以提升其整体智能水平和自动化能力。使学生能理解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培养其在社会智能化、工业智能化等应用领域的智能化软件规划、建模、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典型就业单位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大数据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

(3)智能媒体计算方向

智能媒体计算方向面向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相关技术等具体领域应用,旨在培养能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内容如虚拟现实、图像目标检测、图像目标识别与图像目标跟踪、游戏技术开发、面向多媒体的深度学习主流框架应用及实践等软件人才,智能媒体计算专业的毕业生深受图像图像处理、影视、电子游戏、广告、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行业的欢迎,毕业生主要在游戏公司、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电视台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事业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如网易、滴滴出行、拼多多技术有限公司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使其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与坚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国际化的专业视野,能够在国防单位、科研院所、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胜任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与管理、软件工程技术服务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或学习深造,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工程技术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相关领域胜任软件架构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等研发和管理岗位。

(2)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团队协作和跨学科沟通能力,能作为主要成员在团队中承担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发挥软件技术骨干或软件技术管理核心的领军作用。

(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将人文、环境、法律、安全等诸多因素与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融合,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积极参与解决我国软件行业的“卡脖子”难题。

(4)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洞察能力和前瞻视野,能够适应软件行业发展及技术变革并不断创新能,胜任软件工程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工作,具有持久职场竞争力。

三、思政育人

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思政教育规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依托大类培养课程体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专业中的思政育人功能,明确思政育人目标,强化价值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穿透力,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通过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基因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立体化渗透、浸润式演绎。

四、毕业要求(学生核心能力)

1.专业毕业要求

表1 本专业毕业要求及观测点原文

本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

1工程知识 :掌握系统化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上述知识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1-1 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并运用于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复杂问题的表述与计算。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

1-3 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方法,具有解决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的复杂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仿真等工程问题的能力。

1-4 能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软件领域内的复杂问题,并能够结合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有效结论。

2-1 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软件工程学科的相关科学知识,形成对涉及多知识点融合的软件工程复杂问题进行识别、表达、总结、归纳的能力。

2-2 对软件工程系统开发和过程管理中的涉及多因素综合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某些过程和系统,选择或建立模型,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求解和验证。

2-3 对软件工程系统开发和过程管理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关键因素的多种解决方法,结合文献查阅,根据约束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能推理并判别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并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相关领域需求的软件系统、模块(组件/服务)或开发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遵循软件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开发组件或模型,设计并实现满足需求的系统。

3-2 能够运用专业综合知识提出解决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优化。

3-3 能够在软件设计、开发系统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验验证等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4-2 能够基于软件工程学科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环境、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4-3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与判别,并通过分析综合得到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软件工程技术、软硬件资源、现代软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熟练使用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等工具,掌握其技术原理,理解其使用软硬资源条件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局限性。

5-2 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和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软件工具,或开发适宜工具,对复杂工程问进行分析、计算、预测、模拟、设计与实现,能观察与分析其结果,提出改进优化方案。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熟悉软件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软件职业的道德规范,能够承担软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6-2 能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具体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面向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系统开发中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洞悉、预测和评估软件开发、软件实施、软件维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7-2 具备技术伦理学知识,理解软件发展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正确评估软件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8-2 能够在软件工程项目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科学素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

8-3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身心。

9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软件工程及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在软件工程及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下,能够根据阶段及整体目标,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9-2 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理解个体、成员、负责人等角色的内涵和要求,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 能够在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就软件工程及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10-2 能够依照软件工程标准或行业规范,进行软件系统需求分析、技术解决方案、工程设计或实施方案、工程实施报告等相关工程技术文档的撰写,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能力。

10-3 具备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阅读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各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术,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经济决策应用于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等过程。

11-2 掌握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及基本经济决策的理论方法,并能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审美能力,有通过不断学习而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能力。

12-1 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了解软件行业发展、个人发展对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技术理解力,凝练综述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审美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要求。

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2 所示。

表2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工程技术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相关领域胜任软件架构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等研发和管理岗位。该目标表明,毕业生具有很强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软件项目和软件产品开发中胜任较重要的岗位。因此要求毕业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应要求1)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应要求2),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出色的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对应要求3)或履行管理职能(对应要求11),并对可能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给出新的解决方案(对应要求4)。在工作中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技术和资源选型(对应要求5),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岗位职责(对应要求8)。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团队成员默契合作,良好沟通,促进团队协同工作(对应要求9、10)。

培养目标2: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团队协作和跨学科沟通能力,能作为主要成员在团队中承担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发挥软件技术骨干或软件技术管理核心的领军作用。该目标显示,毕业生在团队中起到核心或骨干作用,善于研究和分析遇到的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对应要求2和4),协调项目组各类资源做好项目管控(对应要求11),在交叉学科背景下带领团队在职业道德和规范的约束下协同工作(对应要求8、9),并兼顾社会、人文等因素与工程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对应要求6)。在团队中,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胜任跨国项目中多语种交流需求,能清晰地阐发观点与见解,带领团队有序推进项目(对应要求10)。

培养目标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将人文、环境、法律、安全等诸多因素与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融合,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这体现在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使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资源,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出适宜的解决方案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复杂的工程问题(对应要求1、2、3、5),并能够遵守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给出工程技术方案的同时,综合考虑社会、人文、环境、法律、安全等诸多因素(对应要求6、7、8)。

培养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洞察能力和前瞻视野,能够适应软件行业发展及技术变革,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工作。该目标表明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洞察力,乐于不断学习而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对应要求12)。始终具备创新思维,勇于对新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应要求4),能深入考虑社会和人文因素(对应要求6),用工程技术推动行业和社会持续地高质量的发展(对应要求7)。

五、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四年学制。实行弹性学制3-6年,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为所在专业学制加两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学时

总学分:168+16学分

毕业时必须达到学校体育合格421X标准,即修满4个体育必修学分;掌握2项运动技能并取得技能合格证书(其中一项为游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取得1张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学生本科期间可根据个人兴趣修读体育类素质拓展课程,获得X体育素质学分。

(4)审美与艺术类 4学分

包含《大学美育》课程和艺术类课组;其中《大学美育》课程为必修,2学分;所有学生应在教育部指定的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组中至少修读2学分。

(注:具体见当学期开课计划)

语言类课程修读说明:

① 学生入校即进行分级考试,按照考试成绩确定四个级别:考试分数在全校排名前10%为A+级;11%-60%为A级;61%-90%为B级;91%-100%为C级。

② 不同级别学生须根据以下选课方案修读相应课程,不同级别学生不可跨级别选课,否则无法获得有效学分:

l A+: 大学英语(高阶)(2学分)+ 拓展提高类(6学分)

l A: 大学英语III(2学分)+ 核心能力类(2学分)+拓展提高类(4学分)

l B: 大学英语II、III(4学分)+ 核心能力类(2学分)+ 拓展提高类(2学分)

l C: 大学英语(基础)I、II、III(6学分)+核心能力类(2学分)或拓展提高类(2学分)

③ 通用基础模块的综合英语类课程不能同时修读两门。从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修读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得超过3学分。

④ 综合英语类与核心能力类课程属先修课程,拓展提高类课程属后修课程。

⑤ 核心能力类课程属语言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建议学生基于分级考试成绩评估自身英语能力弱项进行选择修读。

⑥ 除了每学期指定必修课程学分外,其余学分须依照选课方案在2—4学期修读完毕。

(6)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30.5学分

(9)安全教育类 1学分

要求修读不少于1 学分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具体课程清单另行通知。学院每学年开设不少于 1 次国家安全专题教育,每次不少于 2 学时,并做好记录备案工作。

(10)其他类 6学分

要求修读创新创业类、文明与经典类、管理与领导力类、全球视野类、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类、写作与沟通类等课组课程,总学分不少于6学分,学生可在以上一类或几类课程组中选修。

注:本专业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类课程总学时 692,等效学分 34,学分占比 20.2%,其中课内实验学时 48,等效学分 2,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168,学分 7.5。

3. 个性发展课程 ≥12学分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修读综合素养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辅

修/双学位专业课程、学术深造类课程。其中参加辅修/双学位的学生修读的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计入个性发展课程学分。

(1)综合素养类课程 课程编码第四位是“L”字母的课程或网络课程),建议至少修读6学分。

(2)学科拓展类课程

除可选修以下列出的课程外,也可选修本专业方案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未修读的课程和暑期国际学堂课程,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议至少修读 6学分。

4. 素质拓展课程 ≥4学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由思想教育活动、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类活动转化之后的素质拓展类课程。

八、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