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 有用+1
0

杨祖珺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中国文化大学教师、台湾校园民谣歌手
杨祖珺,女,1955年生于中国台湾,美国 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传播研究所毕业,研究生学历, 哲学 博士学位。 校园民谣 重要推手,自淡江文理学院(现 淡江大学 )毕业后,走上街头为自由民主奋斗。为 民进党 创党元老,党外运动杂志《前进杂志》创办人,依然持续不断的为社会改革与公义发声。她支持两岸统一 [1] ,录制了《 美丽岛 》《 少年中国 》等歌曲。
现任 中国文化大学 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
中文名
杨祖珺
外文名
Yang Zujun
国    籍
中国 [5]
出生日期
1955年
职    业
编剧 [5]
职    称
副教授
出生地
台湾 [5]

个人经历

1970年代的台湾,甫经历中美断交(指台湾当局和美国断交)与退出联合国等事件,致使台湾的国际地位日渐低落。然而台湾青年,只知道西洋歌曲,却对自身语言的歌谣兴趣缺缺。1975年, 李双泽 呼喊出“唱自己的歌”,点燃青年学子投入创作民歌的风潮。身为李双泽淡江文理学院学妹的杨祖珺,自然处于浪潮之中。十八岁即登台演唱的杨祖珺,在接下来的校园 民歌运动 中,领航唱出自己的歌。
民歌手杨祖珺
在戒严下的台湾,任何对党政体制有反动的行为皆会遭受监控与管制。当时主持 台视 音乐节目《跳跃的音符》的杨祖珺,因不满 新闻局 要求其演唱净化歌曲、干涉民谣的播放而辞职。她走上街头,继续以歌曲与行动来散布她所坚信的理念。这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杨祖珺被看成是问题人物,封杀其在公众媒体上的影响力。1978年,由 新格唱片 所发行的唱片《杨祖珺》于两个月后遭到回收禁播,理由是其所收录的歌曲〈 少年中国 〉与〈 美丽岛 〉各带有统独意识,因而未能通过 歌曲审查制度 。在民歌歌手这条路慢慢被打压窄化的同时,杨祖珺以另外一种方式向社会呐喊。
她加入了党外运动,与 林正杰 (后两人结婚,于1990年离婚)发行了《前进周刊》,对社会上不合理、不公平的事做出批判省思。《 美丽岛杂志 》创刊,刊名由来即是 李双泽 所作、杨祖珺演唱的《美丽岛》。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创党,杨祖珺为创党党员暨第一至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积极投入政治,参选立委,对女权、对司法改革、对所有压迫民权的制度提出质疑与改进。而在其他方面,杨祖珺也没有偏废。她考进了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并赴美国麻州大学传播研究所攻得哲学博士学位,以教学、大众传播与社会运动的方式持续为社会发声。如2004年《声援杨儒门暨台湾农民/农业运动》与2005年《民歌三十之永远的未央歌》演唱会,即可见杨祖珺仍奋斗不懈的身影。
1994年11月1日,杨祖珺被民进党除名。
1997年,42岁的杨祖珺重新背上书包,走进校园。这次,她远渡重洋,来到了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麻州大学爱默斯特学院学习。 [2]

作品

成就

中年杨祖珺与胡德夫
她自称“统派”,支持两岸统一,在台湾被一些人骂作“台奸”。
她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计较名利得失。
20世纪70年代,她推动了台湾的“ 民歌运动 ”,影响了 罗大佑 李宗盛 等一大批歌手。
80年代,她组织台湾老兵返乡探亲,是最早“合法”回到 大陆 ,并在大陆举办演唱会的台湾歌手。
后来,她的注意力转向台湾社会的底层,开始解救雏妓,服务渔民,参与妇女运动。
现在,她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致力为台湾社会的底层争取权益。 [1]

人物影响

杨祖珺是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唱自己的歌」 民歌运动 的重要旗手,她与 胡德夫 为了纪念传奇 吟游诗人 朋友 李双泽 ,录制了「 美丽岛 」、「少年中国」等传唱一时的歌曲,开启了 台湾民歌 全盛的时代。然而其歌声中对台湾土地、与人民澎湃的热情,却触犯了当时政治噤声的禁忌,随之而来的政治压迫使杨祖珺一度放弃她的歌唱生涯,愤而转投入「党外」运动,但也因此更强化她对台湾社会文化以及政治运动的参与动机,以个人生命印证台湾蜕变转型的轨迹。 [3]

个人事迹

在写作完《美丽岛》后, 李双泽 生前并没有发表过这首作品。《美丽岛》初次现世,是在李双泽告别式上,于前夜由杨祖珺与 胡德夫 彻夜整理李氏遗留的手稿,编录而成。《美丽岛》与《少年中国》当时送交审核都未通过,《美丽岛》因曾为党外人士传唱而被认为有台独意识,《少年中国》则由于被亲共人士用在统战而判定向往统一。由同一作者所作的两首作品,能被统独两派所使用与遗弃,对并没有特别政治立场的李双泽来说,颇为讽刺。
而李双泽编曲的《美丽岛》,杨祖珺收录在其1979年发行的专辑《杨祖珺》之中,发行之初并未受到当局关切,仅是不能公开在电视广播上演唱。1979年党外人士以此曲做为杂志之名后,本无政治意图的《美丽岛》便与党外运动划上等号,从此被列为禁歌。然而即便是党外人士,也并非全部人都支持《美丽岛》此曲。1979年9月8日,《美丽岛杂志》在台北市中泰宾馆举办的创刊酒会上,爆发闹场冲突:杨祖珺当场演唱《美丽岛》,试图振奋人心,却有同志以“并非鹤佬话”、“猪仔歌”为理由反对。
2003年5月21日, 胡德夫 在台北女巫店演唱,杨祖珺时为嘉宾,后来上台与胡德夫合唱,二十年前那首《美丽岛》是两人不变的选择。2003年10月19日,“2003流浪之歌音乐节”中,《胡德夫与老朋友》这单元上,由杨祖珺担任神秘嘉宾,合唱的仍是这首《美丽岛》!可以说胡德夫与杨祖珺,与 李双泽 的《美丽岛》,有斩之不断的羁绊。胡德夫和杨祖珺,看着《美丽岛》诞生,看着《美丽岛》禁播,看着《美丽岛》流传。经历了二十多年,两人发白了,歌喉沧桑了,各自有了一片天地了,《美丽岛》还是不变。2008年大大树音乐图像出版的《关不住的歌声》,收录是2003年胡杨两人合唱、现场收音的《美丽岛》;其余歌曲均非重新录制,而是创作当年最真实的模样。杨祖珺在此专辑中另写了一篇〈再·见 美丽岛 〉,描述自1970年代《美丽岛》面世后,这个社会的变迁与其自身的经历。
帮助雏妓
上个世纪的台湾,一些农村或者原住民的女儿被卖到城市做雏妓,那些十几岁的小女孩,每天被迫做着跟她们年龄极不相称的工作。
当时,杨祖珺被邀请到 台视 做电视节目。那时台湾只有3家电视台,杨祖珺的出镜率还算不错。但是因为杨祖珺的歌曲被禁,电视台方面要求她唱“净化爱国”歌曲,杨祖珺在做完第3期之后就辞职不干了。就在那段时间,她看到了朋友写的关于雏妓的报道。
杨祖珺抓住这个线索不放,通过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这些雏妓的所在。因为她是一个女人,而且上过电视,在别人眼里算是一个明星,所以进入那样的场所没有受到阻拦。
杨祖珺描述她第一次见到这些雏妓的场景: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挤着36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她们的眼神充满了恐惧。这些女孩每天要接客多达三十几次,每次只有一两块钱的报酬。杨祖珺发誓要解救她们。
这是她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也没有什么经验。刚开始,她教这些女孩学英语,唱英文歌。在她看来,会英语的话,这些女孩的命运就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女孩们都喜欢上了杨祖珺,亲切地称呼她为杨姐姐。但这些女孩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杨祖珺后来认识到,要帮助这些女孩,需要解除她们的贫困,比起英语,她们更加需要的是实用的手艺,比如编竹篮。在帮助雏妓的时候,杨祖珺说她也在不断成长。通过解救雏妓,杨祖珺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这时,杨祖珺已经被当局特务部门盯上了!
在当时的台湾,这类“民间社会救助”是被禁止的,若有人想从事此类活动,就会被以“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罪名逮捕。或许是“因为当局认为唱歌的都没大脑”,杨祖珺并没有被抓。她的明星身份让她躲过一劫。
欣赏大陆年轻人
从1988年首次“登陆”到2011年再次来到广州,20多年间,两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方交流不断加深。但隔着海峡看对方,总有看不清的时候。在台湾人的印象里,现在大陆的年轻人就是一切学美国,追潮流,赶时髦,不关心身边的事物,不关心社会。然而这次杨祖珺到大陆,从北京一路来到广州,不断接触大陆的年轻人,彻底改变了她对他们的认识。她用“惊喜”一词来形容这次的新发现。杨祖珺说, 中国大陆 的年轻人,特别是广州的年轻人,原来是这么关心社会,爱这个社会,敢于批判社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