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
货币市场
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
利率结构
和
利率管理
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
金融机构
,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
中央银行
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
贷款利率
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
货币政策工具
,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人民银行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行。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培育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同时,坚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利率环境。
[12]
一、推动贷款和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一)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
。2019年8月,人民银行推动改革完善LPR报价形成机制。改革后的LPR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基础上市场化报价形成。目前,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贷款已参考LPR定价。LPR由银行报价形成,可更为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降低实际贷款利率。LPR改革以来,企业贷款利率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8月的4.05%,创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
(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2021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形成改为加点确定,消除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优化了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2022年4月,推动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健全,2022年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还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2015-10-23
[引用日期2015-10-23]
[2]
关于稳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思考
.和讯新闻.2012-8-27
[引用日期2014-04-02]
[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网
[引用日期2015-09-05]
[4]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网
[引用日期2015-09-05]
[5]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出台降息降准等措施答记者问
.中国人民银行网
[引用日期2015-09-05]
[6]
人民银行明年拟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
.新浪.02-12-09
[引用日期2014-02-22]
[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2013-7-19
[引用日期2013-10-16]
[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网
[引用日期2015-09-05]
[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网
[引用日期2015-09-05]
[10]
央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2015-10-23
[引用日期2021-02-10]
[11]
牛市早报|央行:存款基准利率长期保留,快手今日上市
.澎湃新闻.2021-02-05
[引用日期2021-02-18]
[12]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银行银行.2022-09-20
[引用日期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