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清华新闻网4月17日电 (学生通讯员 刘逸斌

4月13日下午,清华大学第三十二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终审在第五教学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出席了特等奖作品评审环节并讲话。机械系的《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机械臂》、经管学院的《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典型模式及推动因子分析》、汽车系的《自由角度无线充电》、化工系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应用研究》、化工系的《高容量柔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以及环境学院的《污水驱动的氮磷回收产电净化系统》等6件作品获得特等奖。来自全校29个院系的87件作品参加了本届“挑战杯”竞赛的终审答辩。所有作品按信息技术、机械控制、基础建设、能源材化、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及实践调研等6个学科类别分8个分场进行公开答辩,其中信息技术、社会科学及实践调研各设两个分场。作品答辩阶段,每个作品的展示时间为5分钟,评委的提问时间为3分钟。评委根据作品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创新性、工作量及完成情况和现场答辩表现给出最终得分。经过选手答辩与评委合议,共产生8件特等奖候选作品。

图为选手展示《自由角度无线充电》项目。 刘逸斌

随后进行的特等奖候选作品答辩会上,8件特奖候选作品依次进行了展示,除6件作品获特等奖外,其他2件特等奖候选作品分别为法学院的《公开之路道阻且长——基于294份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案例的实证研究》和自动化系的《分布式大规模智能车路协同3D仿真系统》。

图为选手介绍《污水驱动的氮磷回收产电净化系统》项目。 刘逸斌

史宗恺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本届“挑战杯”竞赛作品所体现的创意与水平,感谢校内外评委及竞赛组织人员的辛勤工作,并表示学校将进一步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培养和发掘同学们的创意、创新和创造性工作,让同学们在自主创新以至于将来的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校团委、校学生科协主办,是清华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涵盖信息技术、机械控制、基础建设、能源材化、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及实践调研6个门类,是清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挑战杯”竞赛创始于1983年,至今共举办32届,有效促进了各院系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交流,推动了清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供稿:校团委学生科协 编辑:襄桦 学生编辑:长松

(转自:清华新闻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