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个回答
短期来看不怎么样……但前景也没有那么差。
「服务设计」这个词近年来在网上传得特别火,尤其是一些专业/商业主题的大会上,更是名声响亮。
但很神奇的是,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时,却很少听到这个词!
我一开始,是觉得这东西有点儿虚~
因为喜欢这个主题的都是些商业大佬,他们在台上那么喜欢拿「服务设计」说事,公司招聘上怎么很少看到所谓「服务设计」岗位?
当然,服务设计肯定有其价值,但互联网行业的大部分设计工作还是依赖需要 UI/UX 作品集。
所以我还曾经写文章说,建议大家如果想要就业容易些,就不要选择服务设计、VR 设计之类太过前沿小众的领域,也确实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我花了七年才看清楚这些交互设计学习误区
但是这一两年与更多商业/设计领域大佬交流越来越多,我发现这里面的问题没那么简单。
不招服务设计,不是因为没需求
我认识一个做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产品总监,不但经常参加设计活动,还亲自招聘设计师,可见她对体验设计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们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公司,业务又有点偏传统,来求职的设计师虽然多,却很难筛选出高质量的。
既然招不到合适的人,于是这位产品总监想着要不要外聘专家或者请来做团队培训。
但是她认为,既然是外聘了,那就一定要专业对口的,最好是不止做线上产品,线下的销售、设备使用等环节也能囊括进去,因为这样才是完整的用户体验。
听到这里,我就奇怪了: 那你们需要的其实就是服务设计了,为什么不直接在招聘信息上写服务设计?
她说,人才都跑去互联网大厂了,连高质量的 UI/UX 设计师都跟海底捞针一样,更不要说服务设计师了。
对传统企业,服务设计是刚需
这里特别指的是 「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的传统企业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但凡上点规模的传统企业,基本都有考虑或者已经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或「+互联网」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 B 端行业增长迅速。正是甲方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乙方业务当然也增长了。
从 B 端里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关键词搜索量,就可以看出趋势:
对这些传统企业来说,过去是以线下为主,现在即便转型了,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线下比重。
对他们来说,如果设计仅限于线上就太局限了,只有 打通线下 ,才能真正做好用户体验。
例如银行,哪怕 APP 做得再好,很多业务还是得跑线下门店。
互联网公司对服务设计不感冒?
看了前面的内容,你应该有所领悟。
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做 C 端业务的,纯粹靠一块屏幕和用户隔空相连,根本没有什么线下场景,自然是不需要服务设计的。尤其是阿里、腾讯、字节、百度这样的大厂,明明可以利用源源不断的流量躺着赚线上的钱,干嘛要累死累活做线下业务来养地产商呢?
虽然这些互联网大厂与一些传统企业合作(如 B 端系统、云端服务等),但是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也完全可以把线下的摊子扔给客户,自己专注线上就好了。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 传统企业真心需要「服务设计」 ,而想要去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却 很少看到「服务设计」的招聘信息 。
服务设计的未来趋势如何?
首先,我们要认清的事实是,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明显走向饱和 。
所谓时间争夺战在 2016 年就提出了,现在已经过了 5 年,怕是现在连用户的时间都争夺得差不多了: 流量战争,体验设计艰难的下半场
与之同时,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真正的数字化转型,网上填表替代了手动填表,柜员机和 APP 替代了客服和现场工作人员。
传统企业对用户体验的需求,正在敞开大门 。
这些传统企业是深深依赖线下模式的,就算是把大量业务转移到线上,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线下。
所以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线上的 UI/UX,服务设计才是最佳选择!
由于目前互联网大厂对人才的吸力太强、服务设计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造成了服务设计岗位招聘较少的现象。
但这只是暂时的,等到互联网行业饱和到人才溢出、服务设计人才数量足够的时候,服务设计岗位肯定会快速增长。
不过,现在的服务设计毕业生,肯定不好找工作。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一定要开心的答一发。因为从去年的年底到现在,自己和几个小伙伴经营了一家服务设计小工作室(公司),大半年来感触颇多,分享一下实践经验给题主以及相关的从业者一点参考。
首先,三个结果先放在这里:
1、能赚钱
2、有价值
3、被尊重
本回答内容比较长:关心就业和薪资的看后面的重点~~ 特别欢迎本行业领域朋友们随时交流哦!
一是真的能赚钱。截止到上半年结束,我们已经把明年所有人的成本和工资都赚完了~是的!我们就是这么没出息!赚个工资就行!
二是真的有价值。根据我们的努力,我们帮着我们的投资者也就是大老板的其他公司进行了一次产品战略设计(包含产品概念设计、市场规划、客户发展……基本是把那个咸鱼重新重组了一遍),把原来那个咸鱼公司搞翻身了……现在咸鱼公司体量和估值比我们要好……
三是当你创造出足够的价值的时候,真诚的市场会尊重你的。比如经过我们的努力鼓吹,其实最关键的是某些大佬的支持(向大佬低头!),ZF某个部门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把一些项目的采购方式从工程采购变成服务采购的时候,那个时候获得的尊重和认可,简直燃爆了
然而,即便服务设计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是我们也难扩大我们的业务,原因如下
服务设计在中国市场开展有以下几个难点:
1 大部分的人根本没听过什么是服务设计,以为服务设计等同于设计服务
这点我们经常遇到。往往经营了很久的客户,还是以为我们是做设计服务的。因为服务设计中最难体现的是服务的系统性,或者说最难让客户认知清楚,往往我们跟客户交付的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载体,而他们很容易把载体视为设计的全部结果,忽略了服务设计中的系统性设计价值。尤其是在项目计价的时候,就像上文所说,客户经常会按照工程类设计采购方式来计算我们的项目价值,导致项目价值偏低。
另外,展开服务设计谈判的关键点是谈判的角色很重要,我们要做服务设计,就必须见到客户方的决策人级别。但是现在的商业社会中,还有商业法则,没有人情关系,或者强大的背书,根本见不到客户的老总级别,派出来的沟通人和对接人的层级都不够,无法给予充分的服务资源。服务的特性之一是利用客户的资源来帮他们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如果资源圈都搞不清楚,那就没法做好设计了。
这点真是难死人了,所以真的是有时候完全看脸,看命。我大部分的沟通工作都在努力见大佬,见大佬以前的工作,基本都白费,但是时间又不得不浪费,因为见大佬需要过关斩将~~~~~~ORZ。
然而见完大佬,大佬就算认可你了,他也没空跟下面每个人解释一下服务设计是干什么用的,所以做服务设计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必须周转与客户的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联络,调解,梳理,还得会做人啊!!!会做人,才不会出现刚才商务拿着采购那类的合同跟你说事儿,让他们出个咨询类的合同简直要命。一个个都不敢担责任,只能靠大佬出面。
所以,我相信在甲方工作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果是甲方的服务设计部门,肯定也是周转与各个部门之间,导致事情很难成功。
2 缺乏大量的服务设计人才
其次,不仅仅是客户不懂什么是服务设计,设计师们也不懂。我们真的太需要服务设计人才了。但是现在的人才来源一般都是设计学院,他们的确很懂什么是设计,但是他们很少懂商业,懂服务。根据我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看,服务设计这个东西它必然是个跨学科的产物,我和设计师最难沟通的部分就是商业领域。
服务设计最终是要落到对资源的运作方式的重新设计上的,而这个必然是个跨学科的内容。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学的纯设计,而对商业设计接触不多。所以服务设计团队中,必须要有懂商业、懂政治、懂社会学、懂心理学的人,但是现在的状况却很逗。服务设计变成了一个小圈子,貌似只有设计师在玩,其他领域的人加入不进去。而其他领域的话语权的人也不看设计圈,导致了一个最可惜的情况:
商政领域都需要服务设计,而服务设计的人进不去。
服务设计需要商政领域的知识,而设计师很难学到,就变不成服务设计人才。
具体讲述一个项目怎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做下来的简直要长篇大论,就不赘述了。
3、商业政策,理论工具,实践案例的多项缺乏
上面有的答主提到了,我国很多公共服务设计的都不到位,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我们目前专心的领域就在公共领域,客户大部分都是政府一类的。他们不是不懂什么叫服务,关键就是没法计价,没法招标,没法开展设计。不少政府大佬的想法其实特别超前,特别牛。
但因为采购标准中压根没有办法采购服务设计这一项,如果你不去改动政府的采购标准,任凭你作翻了天,都不可能多大程度的影响到结果。他们只能按照工程设计的方式来采购,所以市场回报率不会太高。这样的话,有时候就真的是本着一颗做社会公益的心在做事业,在做设计(当然,纯设计也还是能赚的,但是对比付出的话,服务设计那部分基本都是白送了)所以,当我们拿到了红头文件,表示服务设计可以正式纳入到某些部委的采购名录里面的时候,这对服务设计这项业务的市场意义是很大的。
其次,现在市面上能查找到的理论工具基本都来自于国外,基于国内的理论几乎没什么支撑。我国国情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很多海外的理论和工具到本土来,并不那么实用。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于认识观问题……,因为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解构世界的方法,规则工具都不同。看待服务的视角,连服务的主体人,服务关系都有不同。所以盲目照搬理论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国外其实也缺乏落地的项目和支撑体系,理论到实践基本脱节。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由于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和工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部分都得自己琢磨自己撞,在加上是小公司,没名气,又没有大牌背书,还不能像咨询公司,动不动甩出一大堆的专业名词,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心虚,然后还得让客户认可。只能是项目落地了,被人认可的时候,才觉得:哦,原来我们琢磨的还算对——所以,前路走的超级艰难
另外由于最近的信息化浪潮很大,加之服务设计本来也属于新型产业,大量的服务设计理论基本都集中在了互联网,信息化这个大领域下面。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很不对。服务是个人类社会中很早就出现的关系,早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就已经开始有基于服务产品的各类型商业模式了。在我国市场内亟待改变的,或者说亟待优化的并不仅仅只有互联网创新,体验经济等等新兴名词,传统产业,包括公共服务领域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都需要服务设计的支持和帮助,但是由于这些产业的薪资待遇导致人才根本不爱往里面进。
然而现在的局面就是提及服务设计,基本都和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放在一起,甚至提及服务设计必有跟产品,尤其是互联网产品相关联的部分。但是这太局限,也太狭隘了。反倒把很多产业拒之门外,殊不知,大部分的公共服务产品领域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决心也是超级大的。某工程实验室的大佬就跟我讲,希望我能帮他找几个服务设计的人才出来,钱不是问题,就是希望能够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该怎么做,怎么能提升社会资源的运转效率。然而,我还真的没法给他推荐出来这样的人才,茫茫然找了一圈,一看背景经验,基本都往互联网方向蹭,而对社会事实了解不清。而有些专业人才,基本不会看我们这种本土小工作室……
综上,这条路很累。虽然能赚钱,能被人认可,能创造价值,但是总体而言,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小众的没被人开垦过的阶段。能进来的都是先驱,没准就变成先烈了。但是你也可以把这个当成一个事业来做,会获得很多收获。
对于就业来讲,从我目前的经验看来,大部分的服务设计从业者因为缺乏相关联的项目背景经验,在参加整体性的项目设计之前是需要积累一段时间经验的(无论你毕业之后去什么岗位),然后再考虑去做服务设计项目,所以指望学业有所成之后,直接就能接手服务设计类项目这种不大现实。我就举个例子,在实际的服务设计类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怎么把客户的普通咨询类项目,工程建设类项目完全引导成转化成服务设计类项目,这就是一个大学问和大进步了。然而没有这部分的转化,后面就根本没有实际的项目。所以如果只学了服务设计是什么,就真的只能从低级职位做起,还得是能找到对口公司或者机构,然而这类机构也特别少。
另外,部分有着服务设计理念的公司做的服务设计只能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实际上能够接触到服务设计全案这样的项目的机会很少,从业者磨练自身技能的机会也很宝贵。但是,不是说这些这些公司不做服务设计,而是一个项目的周期其实还是比较长的,很多客户并不给予大家机会,所以,要入行,坚持是很需要的,这种坚持还得是不缺钱……
最后的最后,关键问题:薪资/待遇
这个行业招人真特别难,尤其是对于坐标在二线城市的我们。因为猎头都会一头雾水……这是什么鬼职位,所以最近我们打算改变战术,直接去高校找人~希望能成功吧!
还是行业太小众了,太窄了。
我招了好久都招不到人,这里打个广告,真心招这方面的人才,只要你不嫌弃公司小,没名气,没网站……还是可以一起愉快的逗比的!(╮(╯▽╰)╭ 说的一点底气都没有的样子,我们的LOGO不是我们自己画的嘛~,品牌色也不是我们自己定的,没法改,已丑哭,不想做网站……等我们换个LOGO我们再做网站)
只能说一下目前大概我们团队中的逗比们的薪资给要从事相应行业的同学们做个参考。因为从来就没招到过相应的应届从事服务设计的毕业生,所以薪资这里并不清楚(真的有这样的毕业生吗?快看我,快看我,只要你有才,一切好谈哦!)
专业学历的,有项目经验的服务设计从业人员看技能点天赋方向来定薪资,大概在18K-30K之间
专业学历的,没项目经验的服务设计从业人员只能按照初始的设计师的薪资来培养,大概在6K-9K之间,看潜力值
非专业学历的,有相关项目经验的,想从事服务设计的人员大概薪资在12K-15K之间
以上薪资均不含年终奖及项目奖金分红,年终奖什么的~得看一年努力的成果……
明码标价的薪资说完了,说说待遇和福利~ 有租房补助,几乎不加班!划重点,几乎!不加班!可以一起去迪士尼浪!赚的多了,就出国浪!(因为我们是小公司嘛,钱赚的差不多工资够了,大家就不爱做项目了,还不如做点有意思的事儿~所以嘛,不要追求我们的盈利多寡啦……不和他们成熟的大公司比,我们开心就好。)
我没详细问过想找服务设计团队的大佬具体要出多少,反正他认为这种新型的人才团队,给个几百万养养是可以的,所以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那么悲观…… 路都是走出来的,市场都是开辟出来的,坚持一下吧,也许前景还不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