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朱武绰号“神机军师”,他的能力如何?和吴用比呢
很多的水浒迷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在整部书中戏份不多的神机军师朱武,比号称“智多星”的军师吴用更有智慧,尽管他没有进入三十六天罡序列,至少,在与人沟通、做思想工作这一点上,朱武比起吴用,毫不逊色。
作为《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山大王,朱武一露面,就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沟通才华,让人叹服,也从一开始奠定了水浒故事的一个基调:沟通有技巧,胜过枪棒拳头,抵得雄兵百万。
原著中说朱武: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
“虽无十分本事”让人不免失望,“广有谋略”却又让人心怀期待。
出场时,朱武和白花蛇杨春和跳涧虎陈达,共同占据少华山为王。
有一天,陈达提议要到华阴县“借粮”,但朱武和杨春说,途中要路过史家庄,那里有个九纹龙史进,不是善茬儿,最好别去招惹。
陈达不听,以身犯险,果然被史进生擒,要被拿去送官。
朱武和杨春想要营救陈达,却奈何武功不济。没办法,朱武只好“智取”,最终,用一番精心设计“征服”了史大郎,不仅达到了救人的目的,而且和九纹龙拉近了关系,为日后的结盟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这个情节中,朱武的“表演”可谓是影帝级的。
话说朱武和杨春为救陈达,定了计谋,下山来到史家庄。
此时,抓了陈达的史进正“忿怒未消”,听说朱、杨二人前来,怒道:“这厮合休!我教他两个一发解官!快牵过马来!”
谁知,刚出庄门,怒气冲冲的史进却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只见朱武、杨春,步行已到庄前,两个双双跪下,擎着四行眼泪。
朱、杨二人的这一连串动作很有意思:步行——跪下——擎着泪。
尤其是这个“擎”字,简直绝了!且不说这是真义气,还是秀演技,朱武这条“苦肉计”上来就是满分。
正准备厮杀的史进被这场面弄懵了,一下子软了下来。这就为后边的进一步沟通创造了条件。
读者都明白,朱武这是在“主动示弱”。
书上说:史进下马来喝道:“你两个跪下如何说?”
看史进放下杀气,朱武这才把“擎”着的眼泪落下来,哭着说:“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
这又是一招——类比举例,移花接木。
“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朱武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实际上是通过举例的形式,用刘、关、张桃园结义这一佳话为自己背书。
就是说,俺们少华山兄弟三人是最讲义气的,与刘、关、张三兄弟是一个性质,你要是伤害了我们,那就是在亵渎前辈英雄啊。
果然,年少气盛的史进心动了:“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
这就是朱武的沟通技巧,通过案例,于无声息中,增加了谈话内容的内涵和深度,让人无法拒绝。
莽撞的史进,此时不仅已经放弃了进攻,而且对义气为重的朱、杨、陈三人,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
这时,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朱武继续进行心理攻势。
他说:“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迳就死。望英雄将我三人解官请赏,誓不皱眉。我等就英雄手内请死,并无怨心!”
连三个“英雄”,让史进终于放下了心底最后一道防线,爽快地说:“你们既然如此义气深重,我若送了你们,不是好汉。我放陈达还你,如何?”
而朱武呢,反而没有顺水推舟,而是以退为进,说道:“休得连累了英雄,不当稳便。宁可把我们解官请赏。”
又是一个“英雄”!
这番退让和恭维,不仅让史进坚定了释放陈达的决心,而且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史进随即放了陈达,邀请朱武、杨春进庄,大设宴席,共同把盏。
在这一小节中,朱武的策略是:用赞赏替代要求。他一口一个“英雄”地叫着,很容易地点燃了史进心中的豪侠之气,进而促使他去做有利于双方的事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至此,朱武凭自己影帝级的“演技”,不仅救了兄弟,而且化敌为友,把史进从自己的对立面,拉到了身边。
同时,这段故事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舌头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沟通的技巧到底有多重要。
施耐庵把这一段放到开篇,也许正是想说:只要沟通得力,学会示弱,懂得举例,善用赞赏,干戈总能化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