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绿皮书》导演新作。讲述John "Chickie" Donohue的真实故事:越南战争时期的1967年,26岁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Donohue从…
关注者
40
被浏览
71,507

28 个回答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The Greatest Beer Run Ever ),

这是一部相当惊艳的电影,相当好看!我给出很高的评价。

虽然意识形态不一样,但是《绿皮书》的导演 彼得·法雷里 Peter Farrelly 相当会讲故事,以小见大,他并没有用很多大道理,民众,民族来表达反战,而是通过一些小人物的大事情(而且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来表达对于战争的思考。

这其实也代表着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思考,什么是正义的战争,什么是不义的战争,手里的枪是用来抵御外敌,还是攻城略地?说句该说不说的,这个世界上虽然还是好人多,但是有思考的人却占据了少数。

和大家简单聊聊电影的故事和我的一些感受。

故事其实很简单,也很无厘头,电影虽然拍得特别逗,但是也拍出了残酷和令人反思的一面。

最搞笑的是,这个事情居然是基于了真实的故事…

越战的时候,奇基是个纽约的“该溜子”,和一群没有上前线的好兄弟在喝酒吹牛,因为酒过三巡,所以被一群“该溜子”兄弟们怂恿着去越南,给前线的发小,同龄人熟人们送啤酒,为什么要送啤酒,因为当时美国人很自豪,觉得美国的啤酒是家乡的味道。

当时酒吧里的老爷子也顺水推舟,马上就给奇基抄名单,然后街坊四邻都知道他要去越南,然后就托他带东西,带点钱,带点念想……男主角一看骑虎难下,于是就买了四箱蓝带啤酒,准备去一趟。

当时大家就是口嗨一下,结果男主角因为比较耿直,人其实虽然很搞,但是心也真的很好,然后就通过自己的办法真的一路辗转到了越南,还真的给兄弟们送上了啤酒。

在送啤酒的过程中,奇基见到了真正的战争,残酷的战争,也见到了很多真相,

见到了奇基的发小们无不例外地表达了震惊的感觉,心想我们这打仗呢……你居然大老远跑过来……送啤酒……?!你!二!了!吗?(Are you nuts??)

但是这种举动其实虽然看上去真的很“二”,但是真的给兄弟们带去了很多家乡的感觉,也让兄弟们觉得,奇基确实是用心的了。

在送啤酒的过程中,奇基见到了真正的战争,残酷的战争,也见到了很多真相,发现了其实本身战争并不是真正正义的,而是混乱的,无序的,国家把孩子们送上战场,大家以为自己是为了国家而战,但是却会成为当局政客的棋子。

在记者大哥的指引下,奇基发现了自己的改观,这一趟不虚此行。

最让人感动的是,其实奇基找的这帮好兄弟们,居然现在都还健在,他们现在甚至开玩笑地把酒给戒了,直到现在还是好兄弟。

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真相不会伤害我们,谎言才会,扭曲的事实和阴谋论才是伤害这个国家的东西。

这部电影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时间点上映,正值世界动荡,战事四起,人们不禁反思起来,什么是真正道义的战争,那什么战争又真的是为了什么,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难道只有胜利吗?


来到了评分环节!

还是那句话,按照我的评分标准,只要一部电影完全一五一十地把一个故事讲清楚了,有头有尾,没有剧情上的缺失,那么它就配得上一个6分。

毫无疑问,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讲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无论是放在越战时期很有意义,放在现在也能让人反思,

和导演之前的《绿皮书》一样,你怎么看这个故事都行,往小了看你看个乐呵,看到了主角奇基带着身上的奇迹和一大包啤酒,和兄弟们之间的情谊,见到奇基以后每个人先是惊讶,然后又发自内心为了奇基着想,希望他回去但是又很感动,给他前后安排,这些都是兄弟之间最朴实的情谊,是我们这些90后从小住在钢筋水泥楼里感受不到的邻里情谊。

那往大了说,以小见大,主人公以一个平民的视角反思了越战,发觉战争其实是不义的,这也是一种思路。

所以《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的故事非常动人,这个6分完全值得给。

男主角居然是 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 我了个大草,歌舞青春是吧,我真的他真的,他在电影里演的是真玄乎哈哈哈,太逗了,太搞了,把纽约那个年代的该溜子傻叉演的是真的活灵活现!

而且要说的是,这部电影里面,大到主角奇基,小到哪怕一个配角,没有一个人出戏,没有一个人棒读台词,每个人都演技极棒,这是让人震惊的,我最喜欢外国电影的一点就是,外国电影演员的很多演技真的很自然,就像是他们在面前跟你说真的事一样,真的很感动,让你感觉故事是可感的! 加一分!

不过,这部电影里,其实也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整体节奏上,前面的节奏稍微慢了一些,而后面残酷的很多现实过渡得一般般,整体节奏上,稍微有点不平衡,故事最后结尾得有点仓促,但是也确实把故事说完了,只能说觉得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扣一分。

故事以小见大,这点很不容易,就像前面说的,和《绿皮书》一样,你正着反着看这个故事都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理解,它不会说给你说教,仗着灯塔国是世界灯塔,然后就开始扫射价值观,没有,人家也没有抹黑越南,也没有说什么有的没的,就是在说故事而已,这点很客观, 加一分。

在2022年这个低迷的电影市场里面,这样的好电影肯定是没法登录国内院线的,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给人力量,也给人一种欢乐中的反思,以小见大X2,这点我还要再给它 加一分。

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配得上在我心中 8分 的高分,(好电影,值得看,有意思)。


相当被低估的一部好电影,虽然前面说了很多次,我还是要说,就像导演的前作《绿皮书》一样,值得大家从各个角度去看,第一次你可以只看故事,第二次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第三次可以带着很多现实和反思。

我是电竞选手HARRY,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影评,虽然我是一位电竞选手,但是我和你一样关心着很多你也喜欢的事情,最后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对,请在评论区打出支持我的“益门!”二字~!

前几天刚刚写了新版《西线无战事》的评论,紧接着又看了这部《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同样都是反战基调的影片,切入点却十分不同。

《啤酒》导演彼得·法雷里2018年的影片《绿皮书》上映大获成功,因此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回到本片,整体的模式与《绿皮书》差异不大,都是一部标准的公路片,套进不同的影片主题之中。虽然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不如2022版《西线无战事》,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偏爱。尤其是导演所选择的独特视角,并且这个视角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就更加吊起了我的胃口。

影片整体的画面气质,秉承了《绿皮书》的风格,充满了浓浓的怀旧与复古感。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让影片的基调过于残酷与冷血。再加之导演很好的将一部分喜剧风格融入其中,让历来十分严肃的战争影片,得到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但这个比例导演控制的很好,并没有让一小部分喜剧元素消解战争的残酷性。相反还起到了更加强烈的对比。《啤酒》是一部以小见大的战争影片,其中甚少展示宏观层面的战争。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让他在一路深入战场的过程中,眼见为实。从而发生心态和价值上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弧光十分完整,因此也令人信服。

接下来我们可以梳理一下,男主奇基从一开始支持越战,到后来逐渐产生自我怀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事件。

第一,男主奇基是一个天天睡到中午,一事无成的酗酒喷子。直到在参加社区越战士兵葬礼时,第一次听到最佳好友汤姆失踪的消息。之后他一直试图自我欺骗,失踪并不意味着死亡。某天晚上酒吧醉酒之际,奇基打嘴炮要把家乡的啤酒送到越战前线的每个好友手中。第二天酒醒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胆怯与害怕,但却被周围的众人以半真半假的各种借口最终推向了越南。如果这里他坚信自己认知中的越战,那么以上的情绪则大概率不会出现。

第二,到达越南后,与第一位社区好友会面。被多次劝阻,不要执行他愚蠢的运送啤酒计划。因为随时可能会丧命,战场不是拍电影。但这里男主奇基明显还过于乐观,一意孤行。并随后遇到了罗素克劳扮演的战地记者,男主与众位记者发生了一次争论,关于国内越战新闻报道的问题。这里争论的核心点是,新闻报道应该以鼓舞士气为主,还是全面真实报道战争的惨烈为主。

第三,男主搭乘直升机真正第一次去到了战区前线。和社区好友一同经历了真实战场的一天。并听到了此行另一个“目标好友“前几天阵亡的消息。之后的雨夜男主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听取好友的意见与忠告,开始准备回国计划。短短一天时间里,见识到了真正战场的残酷与恶劣,促使本来就心存疑虑,但碍于嘴炮的男主奇基,不得不被眼前的一切说服。

第四,在搭乘直升飞机回程的过程中,目睹了真正CIA审问并处决战俘的桥段。开始感到恐惧和不解。对于战争的真实性有了进一步了解。

第五,男主再次回到西贡,在酒吧与罗素克劳进行了第二次深谈。主题是真相与谎言。随后越共发起进攻,正呼应了前述的辩论。这期间还发生了两件事,其一是男主在越南认识的警察好友被枪杀于街头,其二是美军自己打破了自己大使馆的围墙,从而嫁祸给越共。只为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上风。路上罗素克劳告诉他,在越南不只有战场上的战争,还有许多战场,包括舆论战。至此眼见为实的一切,彻底动摇了男主奇基的价值观。

第六,美军的弹药库被炸,那里有此行的目标好友之一。奇基急于知道他的生死,恳求罗素克劳与自己一同驱车前往。最后幸运的是目标好友只是受伤,存活了下来。随后男主在其帮助下,最终顺利坐上了回国的飞机。临走前,这名好友告知他一直在寻找的汤姆,尸体已被找到。空荡的机舱里,是万念俱灰的男主,还有满地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身披美国国旗的军人遗骸。这一幕极为戏剧化,也极为讽刺。

第七,回国后的酒吧里,奇基终于表明了自己怀疑战争的态度。不确定自己的国家这一次是否在拯救世界,还是带来灾难。之后为好友汤姆点上了一根蜡烛,与妹妹相拥。站到了反战的一边。完成了从支持越战到反战的转变。


很多人批评这部影片又是一部虚伪的白左或者西方式的反战电影,这样说也没错。因为西方确实有说一套做一套的老传统。但反战的意思假不了,这就看你怎么去理解。如果你非要站在现实政治的角度去解读电影,那也只能说这是无数种角度中的一种。同样你也可以选择政治归政治,艺术归艺术的角度。或者说尽量。没有对错高下之分。就如同我在《西线无战事》中说过的,战争电影宣传反战没问题,塑造英雄主义同样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