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个回答
历史上的温泉关战役参战的是300斯巴达战士+ 希腊盟军的6400人
温泉关属于易守难攻 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而波斯人的战术是以轻装投射步兵为主,只能很无奈的用添油战术硬撼重装的斯巴达步兵。
历史上斯巴达人可不是电影里这样半裸,基本上都是重装盔甲
电影里对斯巴达人战力吹嘘过头了。
如果只看漫画或者电影《300》斯巴达人被描述成了追求自由的斗士,这在历史上就是个笑话。
斯巴达人是把奴隶制得丑恶发挥到最淋漓尽致的城邦
所谓斯巴达人是多利安人消灭了原本斯巴达的原住民,将其变为奴隶
攻占拉哥尼亚Laconia 将其大部分人口变为奴隶
随后又对麦西尼亚 发动两次战争 将其剩余人口变为奴隶
斯巴达的奴隶被称为黑劳士,黑劳士不仅需要供养完全不耕种的斯巴达人
黑劳士不仅毫无人权,打仗也是被直接作为消耗对方投射武器的炮灰。就连在战争中立了功的黑劳士,也就得到一个给予自由的承诺,然后再集中一起屠杀,顺便再嘲笑一下这些黑劳士幼稚的痴心妄想。更有类似于克里普提 Krypteia 这种时段,斯巴达人可以随意杀死他们所看到强壮且聪明的黑劳士。
罗马人也只是让战俘和犯错的奴隶当角斗士,而这种对奴隶无理由的杀戮,斯巴达人独此一家。唯有另一半球的阿兹泰克人残忍可以与之一拼。
再看看斯巴达人的战绩吧,波希战争前期 波斯人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委任了诸多僭主
但是希腊人不满僭主统治 纷纷起义推翻波斯僭主
斯巴达拒绝出兵帮助同胞 在当时为诸多希腊城邦所不齿。
第一次波希战争,最决定性的马拉松战役是雅典人打的。
第二次波希战争,温泉关虽杀伤了不少波斯人,但是军事上这还是作为败仗算的。
最决定性的是雅典海军击败四倍于己的萨拉米斯海战,使波斯陆军丧失了补给能力,并撤回了大部分军队。
即使如此 一直坚定的反抗波斯陆军的就是雅典,而此时斯巴达人躲在科林斯修城墙,御敌于国门之外。
后来雅典人许以重利,斯巴达人才在普拉提亚战役中派出了主力。
(如果研究过这场战役的话 你就会发现这场波斯人的战场选择和指挥极其精妙,可惜主将率领骑兵冲击的时候不幸阵亡,导致大败)
而讽刺的是这场战役里击败波斯的英雄斯巴达将军保萨尼埃之后却私通波斯,妄图成为波斯治下的希腊总督。
之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为了胜利又联盟希腊人的世仇波斯人联手
并在波斯帮助之下,建造一支足以威胁雅典的海军,最终获胜。
随后的留克特拉战役,在到3:2的优势兵力下 败于底比斯人从此一蹶不振
总结一下斯巴达的战绩基本上是对内镇压,对同胞希腊人的战斗中获得,基本上是城邦对战的好手。对外侵略者也许是因为温泉关太过著名而掩盖了大多避战 甚至于联合外敌的事实。
记得几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当时的一部大片《斯巴达300勇士》确实在那年火了一把。虽然当时是个中学生穷的厉害,还是被朋友怂恿的去看看他眼中崇拜的不得了的斯巴达铁血真汉子们。
电影本身的内容当时看起来确实很是热血沸腾,但日后能想起除了那群半裸着身子的斯巴达猛男貌似也就是那个活脱一个番僧打扮的波斯皇帝薛西斯了。
当然电影不能当纪录片来看,如果当真的去看会发现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薛西斯的番僧打扮估计在烈日炎炎的波斯高原一天都撑不住,而斯巴达引以为傲的重甲步兵就是靠着一身重甲对抗波斯以投射部队为主的军队的,全都半裸的话,300勇士早变刺猬了。
不过对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来说还是给了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一个认知 :斯巴达人虽然野蛮但却勇猛爱国不畏强权,雅典人虽然更加文明但却懦弱无能,那之后不知道多少年中朋友提到雅典还简称为其娘炮,也是有意思。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
既然说到雅典和斯巴达那不能不提以双方为主要领导核心的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主要是三场大战: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三场战役按知名度而言温泉关战役首当其冲,这也多亏了很多电影以及小说游戏等的普及。我还记得当时很多人把温泉关战役当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镇守温泉关抵挡住薛西斯的三十万大军,可这真的是事实吗?
这当然不可能是事实,这里有几个错误一定要指出。首先就是人数上的差距并没有这么大 ,这里一定要指出当时在温泉关驻守的并不只有列奥尼达这300斯巴达士兵还有铁该亚和曼提尼亚人一千名,双方各占一半;从阿卡迪亚的欧尔科美诺斯来一百二十人,从阿卡迪亚其余地方来一千人;除去这些阿卡迪亚人之外,从科林斯来四百人,从普列欧斯来二百人,从迈锡尼来八十人。以上都是从伯罗奔尼撒来的人。从彼奥提亚来的则是铁司佩亚人七百名,忒拜人四百名,再加上在这些人之外,又召来了欧普斯的罗科里斯人的全军和一千名福基斯人。 简单说希腊联军的军队应该是300斯巴达士兵+5100希腊联军,而且这还不是所有的战斗力, 因为当时希腊还是奴隶制度,而希腊军队大部分都是重步兵,每一个的士兵装备都非常精良。
而当时士兵的装备都是由自己去准备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那年代不是希腊有钱人你都没钱买装备上战场。所以大量的士兵本身就是贵族和奴隶主,所以主人如果上战场拼命去了奴隶能不去吗? 所以当时希腊联军的人数应该是:300斯巴达士兵+5100希腊联军+N*(至少大于一)5400的奴隶兵+一些辅助的兵种和后勤部队。这么计算的话至少在1万人以上。而波斯那边30万军队里有多少是士兵有多少是后勤部队这就没法算了。也就是说双方实力差距虽然大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且温泉关属于易守难攻 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而波斯人的战术是以轻装投射步兵为主,只能很无奈的用添油战术硬撼重装的斯巴达步兵。
如果真像电影中那么半裸,你相信我列奥尼达一天就能成这样的刺猬。
其次,温泉关战役说到底还是一场败仗,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也会有人认为能用小兵力大量杀伤对方有生力量也是功绩,可波斯真的伤亡很重吗?
波斯当时30万大军确实拿温泉关没什么办法,而且伤亡也确实数倍于希腊联军(史书也没记录具体伤亡,不过能把30万的波斯军队写成300万,即使说了也不好真信)不过 波斯当时的军队伤亡应该并不大按后世计算最多7000人。
战争的大规模伤亡一般只会因为这么几个原因而出现:军队溃败被追击、粮食短缺和瘟疫横行、大量的被俘后被有组织的屠杀,重武器的使用、旷日许久的拉锯战和自然灾害。可你会发现温泉关这几个原因都不可能发生。
首先,作为胜利方波斯不可能有大量的溃败和被俘, 而希腊联军防守方的位置和其重甲步兵机动力的欠缺也不可能有追击的能力 (你见过乌龟追上兔子的吗)。
至于粮食短缺和瘟疫也不可能发生 。无论是波斯在拿下温泉关的继续进军还是后期的平安撤退都证明波斯的补给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出了问题波斯就是袁绍而希腊就是官渡之战的曹操了,希腊一定会追杀而不是放波斯安全撤退。
而因为年代以及科技的问题,希腊也不可能有什么大规模杀伤的重武器,史书也并未记载什么自然灾害(有自然灾害不可能不说的,想想忽必烈攻日本时的神风日本吹了多少年)。
最后其实被人们经常大书特书的 温泉关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只有3天左右并非一场长时间的拉锯战。而且大部分时间波斯以投射部队为主的军队都是以远程武器进攻,并没有一直近身肉搏的猛攻。(举个例子就像草船借箭一样) 而对于几乎没有远程攻击能力的希腊人来说对方不肉搏也自然攻击不到波斯大军。
温泉关战役本质上是一场狼与乌龟的战斗,狼纵然吃不下乌龟,可乌龟也没本事攻击饿狼。
最后,在一个希腊叛徒的带领下波斯大军从小路绕到希腊联军后方攻击希腊联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失去地形优势和局部人数优势的希腊联军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3
其实温泉关战役对于斯巴达的功过还是很有评判意义的。
正面上来说列奥尼达所率领的三百斯巴达勇士确实都是真正的战士和不畏强敌的英雄。 列奥尼达本人作为斯巴达王子和联军指挥官,在知道波斯已经绕到温泉关后方败局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主动疏散联军军队,留下自己的300勇士和少量联军殿后,争取时间掩护其他部队撤离,这绝对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就像他们的墓志铭说的那样
异乡人,
你若到斯巴达。
请转告那里的公民:
我们阵亡此地,
至死尤恪守誓言。
说完正面就不得不说负面了。其实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个耿直BOY的斯巴达人也确实体现了其自私和有问题的一面。
前面我说过在掩护大部队希腊联军撤退时,除了斯巴达的300名士兵列奥尼达还留下一些联军士兵断后。700名由将军迪莫费鲁斯率领的赛斯比城邦战士以及400名底比斯人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
那700人的赛斯比战士不多赘述,他们是按自己的将军迪莫费鲁斯命令留下的,事实证明强扭的瓜不甜,这700人大部分都在后来投降了薛西斯,而后大部分被处死。
问题的关键出在这400底比斯人身上,底比斯人可是实打实列奥尼达留下的。
作为前希腊时代的三大城邦之一(雅典、斯巴达、底比斯)三方的恩怨要比波斯这个外来入侵者还要深的多。 事实上相比于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矛盾激化于希波战争之后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与底比斯的之间的恩怨更早。
在之后在公元前四世纪初,底比斯人于留克特拉战争打败了当时的希腊世界的霸主 - 斯巴达,从此成为希腊最强大的城邦,双方的世仇才算结束。
单单留下底比斯人断后,不难想像列奥尼达当时想让底比斯人这个世仇给自己殉葬的本意(列奥尼达:“我死你们也别想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希腊文明面临灭顶之灾需要保留一切有生力量之时,还有这种机心不得不说斯巴达的做法确实让人无法认同。
回到开头我们在讨论人数的时候,你会发现作为联军主力的斯巴达人只有300士兵 。作为当时当时希腊最强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
图中偏紫色的的是雅典而深红色的就是斯巴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斯巴达比雅典的国土面积大2-3倍不止。而且一直秉承小国寡民的雅典这时的人口与已经以武力征服众多伯罗奔尼撒半岛城邦的斯巴达更是无法比拟。
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个对比这就不能不提马拉松战役 , 马拉松战役雅典为了对抗波斯大军一次就排出1万重甲步兵独立对抗波斯,并且在马拉松平原上大败以混合兵种编队的波斯大军。
马拉松战役波斯军队保守计算也有2万-3万之间,而且在平原作战作为以骑兵和轻步兵为主的波斯军队而言,机动性的优势能发挥到最大。
一旦波斯骑兵绕到雅典步兵方阵的后面,雅典必定会失败。
当时雅典主将是名将米提亚德,米提亚德首先把步兵方阵变薄从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扁平的长方形方阵,增加战场上方阵的空间。而因为马拉松平原上的两侧都是沼泽地,米提亚德通过方阵的变形夺取了战场空间让部队两侧紧贴沼泽地,促使波斯骑兵根本无法从两侧迂回 。
而在无法迂回的情况下,雅典重步兵方阵像坦克一样的冲向波斯军队瞬间把波斯军队的阵型撕裂,波斯大军溃败而逃。
战斗在一个小时下就分出了胜负,波斯阵亡6400人,而雅典只阵亡192人。一战之后波斯十多年不敢进犯希腊。
而这场战斗关乎全希腊人的战斗,雅典战前派斐迪庇第斯(后来马拉松战役后跑死报信的那位)曾经向斯巴达请求过援军, 斯巴达虽然答应出兵但以祭祀为理由要10多天后才出兵。
战场瞬息万变哪里等得了10多天,雅典没有办法才独自应战。
其实事实上第二次希波战争真正扭转战局的战斗反而是我们往常不太关注的萨拉米斯海战。
这一战雅典海军只有不到300艘战船而且都是排水量很小的船只,而波斯海军却有超过1000艘大型战船的强大海军,双方实力悬殊 ,而且此时因为温泉关失手波斯陆军已经攻入雅典城并将这座古城付之一炬,陆战惨败如果海军再失利希腊就离灭亡不远了。
但是, 雅典人利于战船小巧灵活的特点配合自己的“新式武器”青铜撞角,灵活穿插在笨重的波斯船阵中。以长击短,不与波斯进行接舷战而是用撞角破坏对方战船。
当时所谓的海战更像是陆战延伸战法还是以接舷战为主,希腊创新的撞角战法一举打败数倍于自己的波斯海军。
而因为波斯海军的失败,波斯陆军失去海上补给线,即使陆战胜利也不得不撤军离开希腊,希波战争以希腊胜利告终。
看过这么多后你还觉得斯巴达人勇敢?雅典人懦弱吗?
问题的答案远没有靠贴一个苍白的评价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