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个回答
“我望穿一切 是你在尽头”//
正在播放吴青峰&陈粒的《望穿》●━━━━──────────
5:20 ➡⬅ ◁ ❚❚ ▷ ↻
今天也还是被老吴和粒姐的天籁之音浇灌的芸芸众生之一呢
快戴上耳机听WC组合的神仙合唱吧
为什么要叫WC组合呢?
因为
是歌手官方给起的名字
其实是因为
WC
吴陈
望穿
老吴和粒粒姐(粒粒皆辛苦 )第一个唱
我听完就是好几句 卧槽卧槽卧槽!!!
推荐二位的另一首合唱《空舞》
即将播放吴青峰&陈粒的《空舞》●━━━━──────────
5:20 ➡⬅ ◁ ❚❚ ▷ ↻
快去听空舞吧!!!
本期歌手主题: 珠联璧合以赋终章
两个人在舞台上相辅相成惺惺相惜
整个画面太美了!!!(不好意思我是一个文盲词穷吹峰机,心里纵然有千万种惊喜和赞美但是形容出来却变得不剩半点,吹彩虹屁的能力是一点没有,但是土拨鼠啊啊啊啊啊尖叫技能强得可怕)
图源网络
吴青峰笑了他笑了!!!
有好多粉丝评论说两人共用一个大声公就酸成柠檬,为什么要酸呢不觉得他俩一块唱歌很美好吗⊙∀⊙?
唱歌本来是一件寂寞的事,但是有朋友在身边,带给彼此温暖,互相给予力量,就变得不再孤单。
谢谢陈粒!!!


每次回答知乎问题真的都是语无伦次〃∀〃
我是一个有感情又没文化的dfls


谢邀。
流行声乐之于技术审美,至今仍然没有公认的大统一模型。不过,伴随SLS、CVT、伯克利流行演唱,包括潘乃宪老师的关闭理论,逐渐家喻户晓,使得学术上,或是教学上,谈及流行唱法,大抵围绕着“换声”与“压缩”这两个项目,从而进行。
普通人群自然不必深究一切技术名词的含义,但是,自普通人群而上,从半桶水,至理论帝,直至学习唱歌的朋友,在流行声乐审美上,很大一部分几乎完全认可了学术上,或是教学上的固定要求,即是必须换声,必须压缩。
我丝毫没有否定这种审美的意思,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深究技术的时间越是久远,就越是觉得,唱歌并非一定需要压缩才高级,许多歌手,几乎不使用压缩,依然能够呈现强大的唱功,吴青峰便是如此。
最为吸引我的理当是吴青峰对于声音的平衡控制,音色之圆润,线条之绵长,头腔共鸣之丰富,面对G4、A4这样子的高音,顺畅得察觉不到半点痕迹,却又依然不缺乏音调变高所带来的声压感,极尽享受。
歌曲本身也相当契合吴青峰的技术范围,不使用压缩,最害怕的便是面对伴奏太过于宏亮,不得不加强声音力度的作品,因为届时会面临两难的抉择,如不使用压缩也不将声音加强,即会被伴奏盖住;如不使用压缩而将声音加强,声音则会臃肿发撑。
《望穿》当然是一首轻柔小巧的作品,吴青峰高深的演唱能力,不留一丝痕迹地呈现于其中,私以为这是他参加《歌手》以来,于演唱方面发挥最为优秀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