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论坛: 70多年来,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中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具体到地质勘探领域,我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果?

卢耀如: 由地质科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的地质科学虽然起步晚,刚开始处于跟跑阶段,但在部分领域已有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势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各种重要的矿产资源,例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煤炭等等被我们勘探开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疆及西南以及东北大庆等地方发现的油气田,更是对我国工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水利方面,我们对淮河、黄河、长江、珠江等9大流域以及许多中等流量河流,先后进行了水利水电资源的规划及开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地质工作引进了“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这些技术对地质学的影响很大,中国地质工作者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当时比较新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对日后自主发展“北斗”卫星、国产遥感技术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国月球探测器已经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取样,载人深潜器也能够下潜到万米深海,在科技发展这条跑道上,我们已经从跟跑逐渐地变为了并跑领跑。

举个例子,1975年时,我国宣布珠峰探测高程为8848.13米,今年我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了新高程为8848.86米,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测量珠峰高程的仪器都是我国自主生产研发的,我想这不仅是珠峰的新高程,而且是中国科技的新高度。

科技发展今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自满,也不要妄自菲薄。

强国论坛: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普。作为地质学著名专家,您觉得如何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卢耀如: 追求科技创新首先要做好青少年科普工作。青少年科学普及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在日常中让孩子们认识科技,了解科技并且应用科技,例如导航定位系统,科普工作不仅让他们学会使用导航,更是让人们知晓导航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科普工作的另一项任务,就是让孩子们提高对于科学的兴趣,对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产生一种渴望,从而立志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很多青少年儿童,就是通过科学普及最终踏入科技工作的大门的。

科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生命的保护。科普关于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播上每天都在做戴口罩、常洗手等日常防护的科普宣传,日积月累下来,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提醒,最终会凝聚成控制疫情的强大力量。

强国论坛: 在您看来,评价一个人的创新能力,除论文外更应该突出什么?在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方面您有何建议?

卢耀如: 我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学识很重要,但不仅仅局限在这一点,要考虑“德、智、体、文、创与志向”六个方面。我将它们总结为六个短语,那就是以德立人、培智育人、锻体健人、融文喜人、创新骄人、时代强人。

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应当学识渊博,创作的文章不仅要表达学术理论上的造诣,更要体现在科研实践中的感悟,所谓实践出真知,走出“象牙塔”作出的文章才是最好的;应当意志坚定,就算经受磨难挫折仍甘愿奉献;应当与他人团结友好共同奋斗。如果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能做到这样,我们的科研环境就会越来越好。

强国论坛: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短板。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工作,您有哪些对策和建议?

卢耀如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不容易。发展经济势必要开发各类资源,但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就会激发或催发及加剧灾害的发生,如果这样我们反而得不偿失,不仅达不到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且会因为灾害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我们在规划任何建设发展项目前,首先应当去衡量它的利弊得失,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开发期间,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削减、舍弃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保障与技术支持。在项目工程的后期,我们还需要构建起及时有效的后期监管机制,这样一旦监测结果出现了问题,可以立即组织专家商议解决方案,避免潜在的危险发生。

(责编:方经纶、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 手机人民网
  • 领导留言板
  •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