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量的美国的动画作品中,动物经常作为被描绘的角色搬上动画舞台,这部作品导演通过一间心理咨询室这样的小舞台深刻反应了社会人类群体中存在的精神迷茫与生活乱象。动物被搁置在与人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中,在这一点上与《疯狂动物城》不谋而合。

短片讲述了五只动物在由犬类心理治疗师克莱门特博士领导的团体治疗定期会议上讨论它们内心焦虑的故事。包括一只患有分离焦虑症的水蛭;一只似乎无法养活子女的螳螂;一头饮食失调的猪;一只有负罪感的鸟和一只强迫症的猫。这周来了一位新成员 Victor,一个愤怒管理问题的猿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本片已入围第 91 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From NFB)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自然本性):猪的胡吃海塞,水蛭吸血,猫舔皮毛(PP上的),母螳螂食公螳螂,猩猩的狂躁脾气。狗作为心理咨询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强烈克制但是无法做到彻底,在作品中狗做出的一系列不自然行为表现,包括了高能部分的野性做派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存在于人身上的本性和行为:手机社交焦虑,分离焦虑症,负罪感,强迫症,大男子主义……

地位与偏见:母螳螂对水蛭的态度,猩猩失控时的言行……
社会行为 :狗狗心理咨询师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1.约束: 狗作为心理咨询师本身知道所谓不良冲动(动物性)无法彻底根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为了去适应一个群体与社会,不得不做到自身的克制,并把克制行为本身转化为积极的一面,从而不用背负太多的压力,做到自身的进化。然而形成一种行为习惯是需要时间的(克制自身所谓的“怪癖”,学会步入社会,与他人融洽相处)。

2.规定与秩序 .咨询时间的限定。其实心理治疗是有技巧的,时间到了就得停止,这样下次才会让“患者”更有积极性,对自己负责。咨询是狗的本职工作而已,是有时间规定和安排的。所以这里并不是心理咨询师狗多么的冷淡无情,势力。 我们要弄清楚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治疗的问题是“患者”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医生的任务。医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我们之所以会对咨询师在本周治疗时间结束后强行让猩猩离开的态度抱有不满,在于此时我们的视角和潜意识在猩猩身上。

3.交流方式:
作为咨询师的狗能够倾听,理解,引导与措辞并且克制自身的行为与情感,不强迫要求别人的行为。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出狗是意识到自身问题的,虽然无法克制的很彻底。
短片高能的导火索是由于一只猩猩的介入。猩猩是极端的大男子主义者,有愤怒管理问题同时又极端否定自己的十分真实的角色形象。
本片反应的为现实而非名义上的讽刺,它更多的偏向于一种美式风味浓厚的自嘲和幽默的表达。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角色,可以在动画官网查找
(https://snowdenfine.com/animalbehaviour/)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管是什么身份,怎样隐藏。但是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改变,即使只是掩饰。 自然本性与社会行为相制衡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是一座理想化的天枰。绝对的平衡无法实现,但当我们能做到在这零值之间上下浮动,仅仅形成一定微小的差值的时候,这便与生活相应。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存在才造就了这个纷繁的世界。人的成长止步于舒适的环境,进步完善于矛盾中,正所谓成人不自在,人家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就是孙悟空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对了,说到孙悟空,我就想起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卡!!!!!

短片的结尾导演似乎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水蛭为何一直躲在咖啡☕️里?关于公猩猩和母螳螂的会发生什么......enm......好像只可意会不可描述>_<。 关于结尾的解读确实不一,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该专栏的盆友恳请硬币点赞收藏和关注,特别是关注谢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