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2021年6月10日,梁平区安胜镇龙印村,从空中俯瞰“万石耕春·千年良田”水稻种植基地。(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刘辉/视觉重庆

2021年10月24日,长寿区长寿湖,大洪湖水产公司的工人正在捕鱼。通讯员 樊强 摄/视觉重庆

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村民处理收获的青菜头。(资料图片)张政 摄/视觉重庆

拥有独特“熊猫眼”的荣昌猪。(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对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何意义?

温铁军:疫情之下多种矛盾暴露演化为全球化危机,国际形势趋于复杂。《规划》的出台对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结合国家把乡村振兴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的定位,成渝两地的各类规划都应该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尽可能在国际“永续农业”等先进概念方面有作为。

建议成渝两地,一是可考虑设立巴渝立体农业循环经济东南亚示范区,中南半岛—巴渝乡村发展综合试验基地,横断山—缅北山地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二是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帮助一般农户发展小型生态化养殖为基础的立体循环农业,还可以向下推进到缅甸泰国老挝等中南半岛。

重庆日报:如何看待《规划》提出的“一轴三区四带”?

温铁军:历史上川渝本来就是一家,川渝地域相接、气候相近、农业主导产业相似,共建农业带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与此同时,在发展上也有很多不同,比如重庆立足丘陵山地发展的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四川则依托成都平原优势,更多发展的是平原农业。

如果不从国家重大战略出发,形成对接中央战略重点的规划,则会沉陷在一般的规划内容里。

《规划》应该强调的基本区情是,两地的地理条件导致区域差异很大,农村也是“十里不同风”,确实不可能用同一套现代化方式来搞同一化。相反,只有各美其美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美美与共。

重庆日报:在《规划》提出的产业带当中,真正形成全产业链的少之又少,普遍面临链条短、体量薄弱的情况,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比较少。今后如何做大这些产业,让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特色产业。

温铁军:川渝农业与东部区域的比较优势及资源特点不同,横断山脉输送南方水汽上攻到秦岭蔓延到大巴山所形成的西部独特气候带及其多样性浅表地理资源决定的多元化物种资源,决定了川渝农业不可能照搬东部地区的经验,只能走一条多样化的“优质高效”生态化现代农业的道路。

具体怎么探索?

首先要强调各个产业集群都要融入美丽乡村才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获取增值收益。

其次是要强调城乡融合战略及其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市民下乡,才是决定乡村旅游成败的关键因素。

其三要体现“巴渝农耕文化”特色,抓紧利用大数据,形成数据库,对不同消费层次的客户做分类。然后对这部分有投资能力的客户提供资产包,尽可能考虑引入中小微企业及中等收入市民等小规模投资人,吸引他们来创新创业。形成一个社会共同投资的平台,才能实现产业层次升级,带动活化乡村资源要素,也使农民和村集体通过持有长期性财产收益而实现共同富裕。

重庆日报:川渝建成高质量农业带,如何求同存异,实现合作共赢?

温铁军:实现优质优价是建设高质量农业带的关键,不在于传统“数量型增长”强调的多大面积和多大产量,而在于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的特色产业的优质高效如何实现再定价,当务之急是解决优质不优价的问题。

川渝农业合作有了“路线图”>>>

如何合作 布局“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

根据《规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等29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范围保持一致。

成渝两地农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以耕地和粮食产量为例,两地耕地面积1.09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7%,是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最优、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同时,两地耕地复种指数较高,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粮食产量稳定在45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6.9%;油料产量达4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2.4%

《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在定位上,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将建成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重庆形成以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十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产业集群。四川则大力发展以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

市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余协中说,“一轴三带四区”的布局正是对两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综合考虑。同时,在定位上,农业带根据两地产业优势也有所侧重,其目的是将沿线、沿江、沿界毗邻地区串联起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错位发展。

“现代、高效、特色精准定位了农业带的发展方向。”余协中举例说,粮油、生猪、柑橘就是两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对此,内江隆昌市与重庆荣昌区共建的“双昌”合作园,就是立足粮油和生猪产业打造的现代畜牧业高地。

柑橘方面,川渝毗邻地区(安岳潼南大足等)围绕优质柠檬产业区优势,联合签署并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宣言》,实现柠檬全产业链的抱团发展。

如何推进 以7方面35项重点任务为抓手

虽然优势特色明显,但两地农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相对过剩与结构性短缺问题交替出现,农业产业特而不优等问题突出。”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与农业园区处副处长孙先勇说。

作为农业带推进的具体抓手,《规划》明确了7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进长江上游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等。

“从这些重点任务来看,可分为两类,一是国家任务,二是合作事项。”市农科院院长苟小红介绍,农业带建设首先要承载国家任务,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

如在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方面,成渝两地率先探索,在川渝25个重点水稻区县联合开展优质水稻品种“神9优28”淹水直播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

合作事项方面,则以园区为载体,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农业合作新机制、新模式。

比如,去年6月初,川渝两省市整合、构建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包括达州市开江县和重庆市梁平区(稻渔园区)、内江市隆昌市和重庆荣昌区(生猪和粮油园区)、资阳市安岳县与重庆大足区(粮食和中药材园区),探索涉农产业合作新模式。

与此同时,两地共同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外,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近日重庆市大足区、潼南区13个街镇、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安岳县38个乡镇共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幸福美丽乡村“试验田”。

如何保障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制定任务清单

“路线图”已定,如何保证推进有序?对此,《规划》明确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健全推进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加强督促考核等。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农业农村部、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将建立部省市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联席会议机制,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共建相关重大问题。川渝两省市分管领导牵头,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协调会议,落实部省市联席会议安排部署。

两地还将共同制定农业带建设年度任务清单,推进农业带建设事项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并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政府做规划,市场唱主角。”该负责人表示,在创新合作模式方面,两地还将共同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筹集建设资金,统筹用于区域内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

余协中称,在园区协同管理方面,目前,正探索成立由两地区(县)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合作示范园区联合领导小组,同时组建合作园区管委会,主抓园区规划和产业发展,以确保农业带建设推进有序。

“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协调两地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共同做大做强产业,才能发挥农业带的最大效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谋大抓小、谋远抓近的思路,立足干好自己的事,推动抓好合作的事,切实推动成渝现代高效农业带建设走深走实。”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