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发布《关于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阿房一路及辅线项目搬迁工作的通告》,涉及16个村及企业搬迁。
根据搬迁《公告》,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体衔接、快速联通、高效便捷的综合快速交通体系,切实改善区域群众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工作需要,
管委会决定启动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阿房一路及辅线项目搬迁工作。
内容明确指出: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阿房一路及辅线(太安路一天台路)项目,
涉及三桥街道阿房宫村、赵家堡村、车张村、蔺高村、闯十村、小苏村;王寺街道大古城村、小古城村、狮寨村、大苏村、西苏村、黄堆潭村、中隆寨村、跃进村、五一村、北陶村等宅基地及企业搬迁,
以及沿线部分国有土地上企业搬迁。
位于王寺街办西北2.2公里处,西隔绕城高速公路与西苏村接壤,南和纪阳寨连畔,北偏东2.3里为东、西杨旗寨村,正东是狮寨,东北方向为雁塔区小苏村。9个村民小组,570多户,2400多人,耕地1860多亩。
据史载,唐代有苏、刘两姓人氏在此聚族而居,而得苏刘村。武伯纶《唐万年长安乡里考》记,唐代为阿城乡苏刘村,后分为大苏刘村、小苏刘村,并简称为大、小苏村。清嘉庆《长安县志》名东苏村(村西现有西苏村)。
据《西安通览》“古城”条载,大古城村因地处秦阿房宫古阿城的一部分,后因西燕慕容冲所筑阿城遗址得名古城村。
据传清嘉庆以前,古城村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上西北地势低洼处,时称“北古城”,后因人口增加,9户人家迁至现址即大古城村,7户迁至现在的小古城村,两村在清嘉庆年间合建一座马王庙。因大古城人口较多,所以破例将庙门开向北面。马王庙旧址在今古城小学。
大古城村旧城池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30米,城墙宽3米、高6米,城池四周内有约2.3米宽的马道。村东南阿房宫前殿遗址上有魁星楼,西南角是与小古城村合建的关公庙,东南角修建小庙称马王庙,西北角建了一座地母庙。村西门为正门,可以出入马车,城门楼上镶嵌着砖刻“古时金汤”四个大字。东门外有一小楼称玉皇楼。最早的村子规划是30户。抗日战争时期全村设三个甲,每甲12户。
位于王寺镇东北0.8公里,三桥镇至斗门镇公路东侧。距咸阳15公里,距西安城10公里。
大、小古城村是长安境内出现较早的村落之一,唐代后就已形成。因地处古阿城(古阿城遗址在西安西郊阿房村以及长安的古城村一带。因现阿房村西南有一座高约20米、周长约31米的夯土台基,当地人称“始皇上天台”)而得名。两个村最早都在郿坞岭上,一个偏南,一个偏北,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南古城、北古城。清末,北古城因人口较多改名为大古城,南古城人较少,就叫小古城。《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北古城一名大古城,南古城一名小古城”。
位于阿房宫西北两公里处,五里之处是咸阳、西安、长安三叉之位。南有王寺镇,西临沣河畔,北靠渭河边,东邻三桥镇。随着社会发展,由原来300余人增加到800人。
建于清初,建村时四周围墙封口时发现一对石狮子,由此起名为狮子寨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土地改革、高级社、合作化、大跃进等,当时与大、小古城村、纪杨寨同为纪杨大队。
联系小编:
zai-chan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