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记】
讲述人:韦力(藏书家) 光明日报记者韩寒采访整理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开始藏书。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的我,用积攒了好久的积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藏书。从此,我便与古旧书结缘。
我最初藏书,是从自己的知识谱系和读书兴趣出发,决定购买哪些书的。我从中学时期起,就喜欢读古典诗词和小说。开始藏书时,这一类型的书比较多。
《乐府诗集》内页 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 韦力提供
我的书架上,有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的《乐府诗集》,收藏它是缘于中学时诵读过“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想看看它们在古书中是什么形态。《乐府诗集》是一部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诗歌及先秦至唐末歌谣的合集,为宋人郭茂倩所编。它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末南宋初浙江刻本,元代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一直递修刷印到明代,明末则有据元本雕造的毛晋汲古阁刊本,到了清代,就只有翻刻汲古阁本的坊刻本了。宋刻本《乐府诗集》绝大部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元至正元年刻本卷八十四藏于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至元六年济南彭氏校刊明嘉靖间补刻本。我手头的《乐府诗集》,均为元刻本,一部分于1997年从杭州宝贻斋购得,另一部分于1999年从上海博古斋购得,它们并不是一套。由于宋元刊本罕见,购买这些古籍时,我并没有太犹豫。至今我的元刊元印本《乐府诗集》还没有收集齐,但我仍有集齐一整套的“贪婪”梦想。古人云“聚书好货,终为一贪”。想来,我的贪书之心犹如顽疾,可能终生也难以治愈了。
在读了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之后,我开始阅读学术作品,尤其是“经学”。诗词小说可以怡养性情,学术作品则是更为严密、更为凝练的思想体系,它们影响了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现在我的藏书体系,以经学为主,这大概是藏书从个人兴趣走向系统化的转变。
我的藏书中,有明嘉靖年间吴郡(今苏州)徐氏覆宋刻三礼本《礼记》。《礼记》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为“六艺”之一,其作者不详,大概是出于多人之手,经汉代礼学博士戴德、戴圣删编后成《大戴礼》和《小戴礼》,从北周之后注疏颇多。我手头的藏本,是1995年时到扬州访书时购得,为明嘉靖刊本。虽为明刊本,但可看出底本是宋本,因为有很多宋代避讳字。这套书原函原套包装,品相精良,且因为依据的是宋本,从清代中后期起就被视为善本。
古人将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追求四部齐全,是众多藏书家的目标。在藏书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我开始写书,写那些古籍存藏和流传下来的故事。一本古籍自诞生之日至今,多则有逾千年的历史,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热爱文化、保护文化的感人故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古籍的递藏故事。如果只是藏而不述,我担心自己成为一个单纯的“仓库管理员”。
藏书多年,常常有人问我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藏书,藏书的意义何在?藏书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书是不是越古老越值钱?
为什么要藏书?关于藏书,对无甚偏好的人而言,可能只是一堆积满灰尘的破烂纸张,但是对喜欢的人而言,它们是传递传承文化的无价之宝。大约从近代起,我们的书籍形态和介质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些纸墨考究、内容精良、印制用心、装帧精美的古老书籍,在文化传播越来越便利、书籍内容越来越普及、书籍成本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越发显得可贵,这是书籍本身的价值。在谈论藏书有何价值这个话题时,我还想探讨下人生的价值。太史公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生在世,年少时轻狂不更事,年老时多苦多病,每个人能够真正把握的年华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其中还有不少爱恨别离,真正快乐的时间没有多少。在我看来,既然藏书能带给我极大的乐趣,那就努力把这种快乐发挥到极致,让快乐“来得更猛烈些吧”。
藏书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其实并无定论。如果有志于收藏善本,那么要具备三个条件:有资金、有闲暇、有知识。如果喜欢通行本,也需要节制——当然了,骨灰级爱书人可能不知道何为“节制”——当家里堆放的藏书越来越多时,刚开始需要一个书架来盛放心爱之物;随着书架的增多,需要单独腾出一间房屋;再后来,家中的各个角落都是书,如果经济实力允许,只能建一座书库或者书楼了。这对于“居大不易”的城市来说,殊为不易。如果不追求善本,只是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从阅读中得到快乐,也未尝不可。从搜集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形成某一类的藏品,是系统化藏书的开始。
古书是不是越古老越有价值呢,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因为古书流传于世间的时间越长,成为稀见版本甚至孤品的概率就越大。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各种书目著录中的书流传到今天者不足百分之十,可见古书是何等容易损毁。所以,早期版本受到重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有清一代,一些名家手稿文化和艺术价值就远远超过了明代的一些手稿。另外,因为一些战争发生在江南等人文渊薮之地,很多书版被有意识地损毁了,致使其印本流传稀见。这些书虽然刊刻在道咸年间,然其市价也远超一些明版书籍。所以,书越古越有价值只是一般规律,藏书还需要掌握各种历史知识,知晓各类特殊情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4日 11版)
黄本立
汪承灏
孙鑫
顾玉东
郭爱克
李德平
汪懋华
黄旭华
裴荣富
高镇同
王正国
邢球痕
施仲衡
田昭武
叶铭汉
周光召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孙钧
朱起鹤
朱伯芳
胡和生
盛志勇
王子才
肖序常
徐承恩
曹春晓
王明庥
秦裕琨
汪忠镐
钟万勰
袁权
韩大匡
潘镜芙
郑光美
胡英
汪应洛
凌永顺
钟训正
刘守仁
陆元九
关兴亚
万哲先
毛江森
张友尚
卢强
李文华
龙驭球
顾真安
邱兆祥
张国成
赵伊君
汤鸿霄
赵梓森
黄克智
沈其韩
杨叔子
解思深
彭一刚
王琳芳
顾健人
朱英浩
王威琪
张兴钤
孟兆祯
徐叙瑢,院士
范海福
梁骏吾
王夔
黄本立
唐孝炎
汪承灏
孙鑫
顾玉东
朱森元
石学敏
温俊峰
冯叔瑜
郭爱克
陆道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