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跨考中医同学的疑问精解

对于跨考中医同学的疑问精解

一、本科非医学专业是否可以跨考中医研究生,毕业后是否可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

本科非医学 可以考学术型中医研究生 ,即“学硕”,硕士期间主要跟随导师做学术研究。

本科非医学 不可以考专业型中医研究生 ,即“专硕”,硕士期间主要在医院跟随导师临床门诊。

因为2015年以后政策变化,基础医学类毕业生不能报考执业医师考试,所以对于跨考中医学术研究生的同学就无法凭借硕士学历报考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现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途径有:

中医师承制度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新老政策(分三年和五年)具体需要查看本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中医确有专长制度 (不是每个省份都有,需要查看本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考取确有专长证书后可以从事相关中医技术行医(具体各省政策不同,可以找相关机构全程服务费用现在大概在2万左右),之后可以考助理医师资格。

『三年师承』1 .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授予《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的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2.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传统医学医疗工作满五年,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3.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考教育中医类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其执业时间和取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时间符合规定的,可以报考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

『五年师承 』 连续跟师学习满五年,可以申请参加《中医(专长)医师》确有专长的考核,考核通过后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中医专长医师通过学历教育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的或者执业时间满5年,期间无不良执业记录的,可申请参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可以找相关机构辅导全程服务费大概在3年的4~5万和5年的10万左右;也可以自己找老师公证然后开始师承,具体需要查看本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制度怎么走流程)。具体参看我其他的知乎帖子:

③取得中专或者大专的中医学专业毕业证(年龄需要在18~25岁,有机构可以操作),凭借毕业证可以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然后再等2年考执业医师资格证。需要注意的是大专可以通过高考或者通过单招进入。其次中医中专,以后可能会取消,而且对年龄有限制。

④重新高考考取中医学本科或者大专(不推荐压力太大)。

虽然我们跨专业考中医研究生不能直接获得行医资格,但是有想法跨考中医的同学对中医还是有很大的热情的,中医考研是给我们一个平台在中医药大学里继续学习中医。中医考研成功往往是我们走上中医之路的第一步。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医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对于行医资格也不必急于一时。选择中医事业是选择了一份伟大的事业,人能在20多岁的年纪找到自己一生追求的方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就义无反顾吧——中医这条路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


二、本科不是中医学,跨考中医会不会受到歧视(特别是复试面试中)?

首先对于跨考中医的同学来说,总体上对中医的热情和喜爱都是超过本科是中医的同学的。近年中医开始热起来,跨考中医的同学是越来越多,大部分的导师并不会特别介意同学的本科非医问题。相反对一些计算机、生物医药、经济学、西医专业的同学,导师是乐于接收的,因为许多导师的研究方向中跨学科人才往往更加有优势。

第二,因为制度等原因,当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热爱的职业,这就导致一大部分本科是中医的学生往往对中医并不是很喜欢,很多后来发现想学中医的人却没有机会。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在原来的专业上本科4年又学到了多少东西呢,如果有一个同学非常热爱你原来的专业并努力自学,你会比他在专业上更加优秀吗?所以不需要妄自菲薄,你真的对中医有一份赤子之心就不要怕,提前自学好中医的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只要坚定信心完全不需要担心,你其实比本科是中医的同学更加优秀。(我自己考入中医硕士研究生很喜欢看各种中医书籍,感觉自己的中医水平一日千里,就整天和其他同学开玩笑说:你们根本不懂中医。)

最后,复试主要还是看个人的综合素质,具体的初试分数和之前的本科专业对于导师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只要说明你跨考的来龙去脉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多数导师都会理解你并且对于产生好感。另外本科是中医的同学往往会报考医院里的专业型硕士,所以我们报考的学术型硕士竞争不会很激烈。


三、跨考中医研究生的就业如何?

现在就业找到好的工作确实很难,中医专业主要是毕业后去医院当医生。我们作为跨专业考研,不能通过中医学硕士毕业证去考执业医师资格证,所以我们想去当一名中医比较艰难,只能在通过中医师承制度或者中医确有专长制度去获得行医资格,花费是时间会长一些。毕业后除了当中医医生,一般的出路还有以下一些:

①毕业时通过自己校招在学校找一个工作岗位,比如留校任教(这个相对比较难一些需要博士)、科研助理岗位、辅导员、一些其他行政岗位。暂时留在学校后期再找其他中医方面的机会。

②考取中医方面的公务员或者相关事业单位岗位。

③去一些中医文化传播或者中医养生保健相关的企业工作,做中医文化传播或者养生方面的事情。

④一些文职类岗位,比如:中医方面编辑、中医文案写作方面的岗位、中医类考试辅导机构的教学助理或者老师。

⑤毕业后可以考取执业药师,在药店、中医药连锁店机构或者药企从事中药方面的工作。

⑥中医门诊部从事相关岗位。


四、跨考中医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2021-4-24补充)

中医院校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其他中医院校差别不是很大。我的建议是选择学校就近选择就可以,离家里近一些相对方便。如果对自己跨考很有信心选择中医院校里唯一的211北京中医药大学也未尝不可。确定自己想考的学校,就要到该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仔细阅读当年的招生简章以及专业目录,例如:

另外问的很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专业。选择专业其实就是选择导师,硕士三年和我们关系最大的就是导师如何,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其人品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般可以通过知网研究导师的学术成就,或者通过一些社群贴吧网站了解导师的为人。有一些学校只选专业不提前配对导师可以参考下面的专业介绍。

学术型中医研究生以做研究为主,根据不同老师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科研实验结合中医,做一些细胞或动物实验,分析检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用现代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研究中医相关问题。

2.临床型中医研究,通过收集临床数据类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会运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紧密结合临床问题开展的数据收集分析研究。

3.文献型中医研究,需要一定的医古文基础,主要研究中医的一些历代古籍。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感兴趣,对中国古文、音韵学、文字学感兴趣可以选择这种情况。

4.中医理论研究,纯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相对轻松,也可涉及一些其他的研究。

一级学科:1005 中医学
二级学科: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教材为中心的学习研究方向)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主要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学科为主,可能会涉及实验)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主要以中医文献研究为主,不会涉及科研实验)

100504 方剂学(主要以方剂研究为主,可能会涉及科研实验)

100505 中医诊断学(主要以临床为主,临床实验,会涉及临床研究)

100506 中医内科学(以内科各个疾病为主具体要看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疾病)

主要推荐以上几个作为跨考的专业。

100507 中医外科学(以外科各个疾病为主具体要看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疾病)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以伤科为主,不建议跨专业考,除非有此方面基础)

100509 中医妇科学(以妇科各个疾病为主具体要看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疾病)

100510 中医儿科学(以儿科各个疾病为主具体要看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疾病)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类目比较细,不适合跨专业考)

100512 针灸推拿学(以针灸推拿为主,不建议跨专业考,除非有此方面基础)

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一级学科:1006 中西医结合

二级学科: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实验为主要内容)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不建议跨考,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以及科研实验)

一级学科:1008 中药学

二级学科: 无


五、 自学中医需要按照什么顺序学习,基础与经典应该怎么结合?

以我自己中医一路走来的经验给大家建议:初学者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为基础,首先要熟悉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明白一些中医的基本思路。然后广泛阅读现当代一些中医大家和学者的著作学习和构建自己的中医体系。这些中医导学书籍知识星球里面会持续分享,现在已经依次更新了10本中医导学书籍。 另外对于中医经典著作不建议初学者直接学习原文(太困难,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知识星球已经分享了《 内经选读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温病学 》等中医经典教学视频课程(在知识星球里面搜索即可)。这些课程都是这方面的教授数十年的优秀中医老师录制的全国性的中医教学示范课程,适合大家基础的、大体上的了解学习中医经典。另外可以参看我其他的知乎帖子:

当今社会中医相关问题释疑+中医自学全程导学

小白踏入中医的十本启蒙书籍,构建中医认知的蓝图


附加其他帖子:

中医跨考介绍与后续帮助

我理解的中医三境界(希望大家参考,共勉)

中医基础六门课——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学习方法及资料分享


大家好,因为最近咨询我跨考中医的同学有点多,我建了一个 QQ群(1028188248) 方便大家咨询我跨考中医以及中医方面的问题。群里我也会把中医考研的资料和我从小白到考上中医研究生到后来找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与大家分享。

微信小程序或者知识星球APP:进入“我们都是中医人”(ID:21742317)

欢迎后续同学们先加入知识星球。有问题都可以在知识星球提问,我都会逐一回答。

2022年4月头条系分享中医免费学习资料被封,后续会在b站哔哩哔哩,整理分享海量中医视频学习课程,需要学习中医的同学可以关注。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