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 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广东财经大学:

建构三维一体评价体系

促进科研服务社会

为引导教师走出“象牙塔”,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广东财经大学大力推进科研评价改革,推动探索建立健全以质量为导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的多元科研评价体系,形成服务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建设的教师科研评价体制机制。

图片

一、主要做法

(一)梳理准确导向,优化体制机制,完善评价办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科研评价改革,积极研究落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举措,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根据学校大力发展新文科、新商科、交叉学科,促进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评价机制,修订印发《广东财经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学术著作、科研奖励、艺术创作、资政服务、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科研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协助教师解除“项目+论文+科研奖励”固化评价模式的局限,引导教师科研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对不同类型业绩,根据其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进行评价赋分。如:学术论文、著作等成果,注重考察其学术影响力;对理论文章、艺术创作、成果转化等业绩则偏重考察其社会影响力;对资政服务成果主要根据其决策影响力进行评价。对同类业绩,根据其质量和价值设计梯度赋分评价;同时,考虑到业绩来源和资助类型,设置奖励分和非奖励分,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冲击更高目标。学校领导牵头调研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着力破解高质量资政服务管理中教师科研业绩成果认定不匹配、资政服务靶向性不强等问题,并形成专题报告和对策建议。印发《广东财经大学决策咨询报告成果认定与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聚焦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决策咨询报告认定的目的,界定决策咨询报告类型、认定级别分类,进一步完善决策咨询报告组织管理,强化有组织科研,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发出“广财声音”,贡献“广财智慧”。

图片

(二)坚持科学导向,强化政策运用,推进改革落地。修订职称评审办法中的科研评价标准,印发《广东财经大学职称评审办法》。对照《广东财经大学科研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科学分类,优化教师科研评价。破除唯“论文、奖项、帽子”等不良评价倾向,将决策咨询报告、学术专著、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报刊理论性文章等纳入科研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职称评审中分类设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职称的科研评价标准,区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成果体现在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量,集中在学术评价,体现在学术影响力;应用性研究在于应用,在于对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在于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体现在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对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科研评价中将在“三报一刊”和地方党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评价范畴,将艺术作品发表、调研报告撰写、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在职称评价中应用,引导和鼓励教师扎根祖国大地做科研。大力推动科研评价在研究生导师聘任、岗位评聘中的应用。

二、工作成效

(一)新型智库建设取得显著进步。通过优化教师科研评价,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等不良倾向得到较好落实。教师扎堆走论文发表“独木桥”的情况得到缓解,部分教师通过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发表艺术作品、开展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业绩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取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在参与资政建言,撰写研究报告方面,2020以来学校教师共有240份咨询报告被采用,与近五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10倍。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主题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报告撰写团队,一批智库成果已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进程上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图片

(二)理论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把思想理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凝聚共识,锤炼政治品格,加强理论诠释和理论宣传,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推动思想理论阵地建设与科研工作融合并进。学校结合事关广东未来发展重点课题,精选出66个调研方案,组织开展科学研究,部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教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诠释,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20余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阵地建设不断得到巩固。

(三)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修改制定科研评价相关政策,推动落实科研评价政策文件精神,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202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93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3项,其中教育部重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商务部颁发的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学生获得感为本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创新与实践

为科学评价教学质量,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基于学生获得感为本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图片

一、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体现以生为本。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学校重新修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测评办法》,构建基于学生获得感为本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见图1),强化测评结果的运用。

图片

图1  基于学生获得感为本位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测评办法规定测评主体为学生、督导、二级教学单位、社会(用人单位和家长),其中学生评教占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分的权重为0.6-0.8,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二)测评指标,突出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指标设计突出教学效果和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体现学生获得感。例如,学生对常规课的评教,主要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辅导、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测评指标设计,其中教学效果权重较大。学校教学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常规课学生评教指标、实习实践课学生评教指标、线上教学学生评教指标、常规课督导评教指标、实习实践课督导评教指标、线上教学督导评教指标、二级教学单位评教指标、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表等。

(三)结果运用,破除五唯顽瘴。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奖励指标按各二级教学单位任课教师总数的10%定额,从两方测评总得分排名前30%中推荐产生)、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重要依据,违反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办法(2023年修订)》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按《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测评办法(试行)》测评结果执行,把教学质量测评分排名、教学质量优秀奖纳入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业绩条件。例如:教师系列教学为主型教授职称业绩条件之一“近五年累计有50%及以上学期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排名在部门前40%”,教科研工作业绩条件之一“近五年累计有50%及以上学期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排名在部门前10%”;教师系列讲师职称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条件之一“近五年累计有2个及以上学期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排名在部门前70%”,教科研工作业绩条件之一“近五年累计有1个学期教学质量测评分排名在部门前30%”。

二、工作成效

(一)学生职业技能大幅提升。2022年,学生在“三大国赛”获奖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获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1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铜奖1项;广东分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5项,并获“优秀组织奖”;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1项;省赛1金、5银、8铜。2022年,学生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193项。近四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大幅提升。

(二)教师教学能力日益增强。2022年,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全国3D服装数字化师生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获国际建筑机电人工智能大挑战中获铜奖2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

增值评价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践探究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统筹实施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与区域教研,以数据驱动精准教研,以教研助推数据应用,构建了良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生态,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

一、明确工作思路,改变监测结果应用与区域教研“两张皮”现象。为改变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与区域教研“两张皮”现象,创新区域教研方式,实现增值评价理念与政策的有效落地,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积极研制增值评价分析工具,统筹推进监测结果应用和区域教研改革,把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教研信息,依据数据开展教研活动,利用数据办好教研活动,带着数据深入学校课堂,借助数据推动教研方式与内容转型,切实促进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深度应用。

图片

二、稳步推进实施,探索高中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

(一)研发增值评价分析工具。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研发了经过不断迭代、实践检验以及专家论证的“基于标准正态化的二十层回归分析法”学业增值评价分析工具,将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每个层面的教育成果在多次考试成绩上定量地测量出来,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质量,受到全市普通高中的普遍认可。对远高于预期的学校和班级,分析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学方式、值得特别关注的因素,对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措施,予以及时总结和推广;对远低于预期的学校和班级,分析其可能存在学校管理上的松懈和粗糙、校风不正、师德不良、教师不敬业和专业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指导学校认真整改,切实找出问题,改正教风,端正态度。

(二)挖掘数据生成分析报告。通过引进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采用“基于标准正态化的二十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市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科学规律,挖掘数据反映的教育问题,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从数据中把握教育问题的本质,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诊断更加科学精准。在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后,生成面向学校和学科的专业分析报告,从多个维度对学业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总体增值幅度、学科增值幅度、班级增值情况、学生进退步情况,力求全方位、多角度、细粒度深入呈现学校和学科发展质量等。

(三)区域教研驱动结果应用。针对监测数据反映的问题,结合学校特点、生源情况、教师组成情况等相关信息,提取收集信息的关键词,科学评估学校和学科问题的特点,把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确定区域精准教研主题的线索,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集体商议确定教研主题。通过结合收集到的问题、确定的主题以及可以整合利用的教研资源,准确找到教研切入口,并提出集体下校调研方案。集体下校调研方案以能够帮助学校切实解决问题、贴近学校教学实际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证据获取源等作为设计原则。围绕教研主题,学科教研员通过随机听课、检查材料、教师讲题、学生做题等多种渠道获取丰富的问题证据,包括课堂观察证据、教学材料证据、师生评课数据、现场讲题数据、学生做题数据。学科教研员组织授课教师、听课教师等对所收集的证据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选取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参与研讨的人员对选取的证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确保证据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清晰有序。基于证据链条,通过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意见用于辅助学校决策。

图片

三、实践成效显著,助力学校办学活力、区域教研质量提升。增值评价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在提升学校办学活力、深化监测结果应用以及提升区域教研质量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一是提升了普通高中办学活力。有效解决了普通高中生源差异大而不能有效比较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普通高中办学活力,让办学质量不再简单归因于“生源质量”。该方法参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聚焦学生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成果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二是深化了监测结果应用。通过区域教研的介入,监测结果应用从行政督导走向了教育改进,教研成为学业质量监测结果与教育教学改进的重要纽带。教研力量不仅深入分析冰冷数据背后的问题,而且较为深刻地揭示教育教学问题背后的本质和原因,以机制化的方式持续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进,大大提升了教育监测结果应用的深度。三是提升了区域教研质量。区域教研打破了松散结构和经验依赖,走向与数据、证据的深度对话,把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与区域教研组织统筹起来,实现了传统教研方式向“数据驱动·实证研究”型精准教研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