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又称“金门海峡大桥”,是 美国 境内连接 旧金山 市区和北部的马林郡的跨海通道,位于 金门海峡 之上,是美国旧金山市的主要象征。 [1] [2]

金门大桥于1933年1月5日动工兴建;于1937年5月27日完成工程建设,对市民开放;于1937年5月28日通车运营。 [1]

金门大桥北起加利福尼亚州,上跨金门海峡,南至旧金山半岛;线路全长2780米,主桥全长1967.3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线,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项目总耗资约3550万美元,设计工程师为约瑟夫·施特劳斯。 [1]

1848年,美国加州掀起淘金潮,当时就有人提议在金门海峡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方便两岸来往,提高经济发展。 1869年8月 ,约书亚·诺顿首次提出在海湾地区建造大桥的主张,不过他认为应在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和耶尔巴布埃纳岛间建立悬索桥,加强旧金山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1872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建筑商查尔斯·克罗克在建造中央太平洋铁路时预见了旧金山在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他根据工程师提供的地图 ,设计了从旧金山到北部马林县的悬索桥,并向马林县监事会提交了这一方案,但是由于这一方案成本比较高,而且轮渡尚能满足运输车辆的需求,这一方案最终被舍弃。 1915年,巴拿马运河的开放给旧金山地区带来了主要的海上贸易,推动了海湾地区工业化的进程,人口的激增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使得轮渡日益不能满足快速运输的需求,加上交通的不便捷等方面原因,促使 《圣佛朗西斯科呐喊报》的记者詹姆斯·威尔金斯复苏了跨越金门海峡造桥的想法。 1916年,詹姆斯·威尔金斯在《圣佛朗西斯科呐喊报》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提出其造桥设想:在约48.72米的水上建造主跨为914.4米的悬索桥,并指出“没有桥跨越金门海峡,整个海湾地区就是不完整的”,但是受当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此次宣传受阻。 1918年 ,詹姆斯·威尔金斯再次推广建造金门大桥的想法,加上当时公众对轮渡过岸的方式日益不满,纷纷对此响应,造桥呼声空前高涨,同时,这一想法引起了监事会成员理查德·韦尔奇的关注,经其提议后,旧金山市监事委员会请求美国国会授权联邦调查普雷西迪奥和马林县之间的金门海峡地况,并获其批准。 [1] 1919年8月,圣佛朗西斯科市工程师迈克尔 ·奥肖内西在旧金山监事委员会要求下研究在金门海峡上造桥的可行性,并请求美国海安和大地测量部门勘察金门海峡底部的岩石情况,自此,金门大桥的筹建逐渐步入正轨。 1920年5月,美国海安和大地测量部门完成勘察金门海峡底部岩石情况工作,同时,迈克尔 ·奥肖内西将其结果寄予约瑟夫·施特劳斯、弗朗西斯·麦克马斯以及古斯塔夫·林登塔尔三位工程师,虽然弗朗西斯·麦克马斯未作回复,但约瑟夫·施特劳斯与古斯塔夫·林登塔尔肯定了金门大桥项目的可行性。 1921年6月28日,约瑟夫·施特劳斯完成金门大桥关于《混合悬臂吊桥的结构》的设计方案,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及造桥资金等的局限,该方案在之后的方案推广中,其不合理性也被逐步公众发现,对此,约瑟夫·施特劳斯做出修正,不过他仍坚持悬臂悬索桥结构,加上修正后的方案破坏了当地环境的和谐等原因,仍遭到公众的反对,面对这些问题,约瑟夫·施特劳斯要求里昂·莫伊塞弗设计低价位的纯悬索桥方案,并牵线位于芝加哥的查尔斯·埃利斯和位于纽约的里昂·莫伊塞弗 (1909年 曼哈顿大桥 缆索设计者) 书信交流,开始大胆探索当时业界尚有难度的1219米以上悬索桥。 [1] [1]  徐冬梅 王大明. 旧金山金门大桥建设的技术与管理创新[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1):115. [2] 美国旧金山著名地标金门大桥80岁 民间办纪念活动-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1-01-14] [3] 美国旧金山著名地标金门大桥80岁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3-21] [4] 金门大桥重漆 75年来首次 .世界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0-03-21] [5]  世界六大著名悬索桥[C]// 养护与管理. 0. [6]  李正仁. 对金门大桥的试探性研究[J]. 国外公路, 1992. [7]  康永华. 旧金山的金门大桥[J]. 对外传播, 000(008):P.52-52. [8]  杨江波. “6+2”大于“4+4”[J]. 教师博览(8):21-21. [9] 美旧金山金门大桥新访客中心启用 .网易网 [引用日期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