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话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语,具有包容性,与客家话、广府话等都有相通之处。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惠州话属广府话还是客家话,颇多争议。大部分的语言学者主张惠州话属客家话。有学者认为:“惠州话具有更多的客方言语音成分,与客方言诸多典型音韵特征保持一致,而粤语普遍存在的不少重要特征,惠州话并不具备;词汇上则客粤杂糅,粤语成分略占优势。这种语音上近客远粤、词汇上却近粤远客的矛盾现象,恰恰说明惠州话是深受粤语影响的客方言。今天的惠州话总体上表现出客粤混合状态,是一种带粤语色彩而以客方言为基础的方言。”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当地居民一般用惠州本地话交际,但他们当中许多人除了会说惠州话以外,还会说客家话与广州话”。

惠州话属广府话还是客家话,颇多争议。大部分的语言学者主张惠州话属客家话。原因在于如惠州惠阳人、华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学者周日健所说的,“惠州话跟客家话还是同多于异,大同小异”。马来西亚雪隆会馆1995年出版的《雪隆惠州会馆馆史》也将惠州话归人客家话。笔者在此也主张将惠州话归为客家话。关于惠州话是客家话的介绍,参阅刘玄恩:《惠州人的新客家意识》,载赖观福等编:《雪隆惠州会馆馆史》,吉隆坡:雪隆惠州会馆,1995年,第392页。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分布比较集中的客家话分为八片:粤台片(下分嘉应小片、兴华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汀州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现代汉语方言概论》又增设粤西片(原未分片)。惠州片只分布在惠州市区。从音韵表现上看,它是一种粤化程度较深的客家方言。方言分区中如何处理类似惠州话这类大方言搭界地带的过渡方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前面提到,惠州话是一种粤客难分的方言,有学者认为惠州话属客家方言,因为它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刘叔新(1987)则认为应属于粤方言的东江系。学者们都是从惠州话的语言特征上去分析,为什么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呢?那是因为在把惠州话与其他方言比较同异的时候,着重点不同。傅雨贤(1994)对惠州话也持归属客家话的观点,但是他预料,惠州市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少说本地话而多说广州话,天长日久,再过二三代或三四代,本地话甚至有可能为广州话所取代,从而变成单一的掺有客家话成分的粤方言区。我们想,中山客家话何尝不会也走这一条道路,当然所需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惠州文化复合区是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复合的典型区域,主要是以今狭义的惠州市市区为主体,周边伸延到惠阳县的水口区和惠东县的平山镇、铁冲镇、增光区一带。其整体文化面貌原为纯粹的客家文化,但近代以后随着广府文化的侵蚀,两者复合的程度已相当高,以至当地的客家住民和语言学者都已无法把其语言直称客家话,而暂称为“惠州话”。

按语言学者黄雪贞女士的方言调查表明,这种作为文化复合象徵的惠州话,“有些象广州话,又有些像客家话。”(黄雪贞,1987b)从词汇的再造看,惠州话今呼“鸟儿”为“雀仔”、“洋白菜”为“椰菜”、“给”为“畀”,与广州白话相同,而与梅县客家话的“鸟子、包菜、分”不同;而呼“找人”为“寻人”,“放牛”为“掌牛”,“糕点”为“粄”,又与梅县客家话相同,而与广州白话的“揾人、睇牛、糕”相异;喝茶惠州话既呼为广州白话的“饮茶”,又呼为梅县客家话的“食茶”,两者同时亦用;对亲属的称谓,比起广州白话来更接近梅县客家话的叫法。因而词汇更多地表现了客家话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广州话对惠州话的影响。在惠州话的语音方面,虽与粤语有些共同点,但更多的是反映了客家话的特点。无论是语音对比方面还是古今演变方面,惠州话与客家话的关系是大同小异,与粤语的关系是同少异多。黄雪贞女士还援引其调查实例说:在惠州调查时,“年岁大的发音人常抱怨一些年轻人对某些词汇的说法已经走样了,已经越来越像广州话了。”但是,按她从语音和词汇所作的比较分析的结果,“惠州话虽然在好些方面具有粤语的色彩,从总体来看,还应是客家话的一种”。(黄雪贞,1987)

对惠州话的文化复合程度问题,另一位语言学者周日健氏则从分析与惠州话属同一系统的水源音(蛇声)出发,指出“跟水源话相比,尽管惠州话不同于客家话的地方稍多,但从总体来看,惠州话跟客家话还是同多于异,大同而小异,同是主要的本质的,异是次要的,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性质上的差异,而跟粤语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就现代音韵系统来说,惠州话跟水源话一样,应属于客家话。”(周日健,1990)

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在历史上还是发生过很多的冲突。太平天国的后期,在广东曾经发生过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械斗,当时的械斗是非常严重的一次械斗,双方的死伤很惨重,清政府后来就让客家人迁走,客家人就流落到海南和粤西等其他的一些地方去了。后来,客家人和广府人的关系渐渐变得融洽了,像惠州一带,应该说惠州话的基调是客家话,但是它也受到了很多广府话的影响。广州的增城、花都、从化这些地区大概40%是客家人,总的来说,广州基本上就是两种人,广府人和客家人,我想都已经相处的很融洽,没有历史上的隔周感了。从价值观上来说,广府人都被说成是“重利而轻义”,就是比较务实一点,能赚钱的就干,但客家人就是“重义而轻利”,这个事情自己觉得应该干的,赚不赚钱是其次,就先讲义气,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在今天还是存在的。但随着相互的影响,客家人现在比较“重文亲商”,这也是有个转变过程的。总的来说,文化价值观念,两种文化都有共同点,他们同时都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都向海外投资,但其中广府人更重商业的成就一些,而客家人更重文化传播一些。

惠城区居民多为“惠州人”,讲惠州方言。城区周围的几个县方言则十分复杂。东北面的惠阳、惠东两县一部分地区讲客家方言,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区连成一片。西面博罗县的一部分及龙门县讲粤方言,和以广州为代表的粤方言连成一片。东南面与汕尾市交界处的惠东县一部分讲闽南方言,和以福建、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连成一片。而处于这些方言区交接处的惠州语虽保留了客家方言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已不完整,它和通常作为客家方言代表的梅县话的差别相当大;它兼有不少粤方言的特点,又独具自己的特点。所以,惠州市有关语言专家得出结论:惠州话是客家方言一个特殊的片,一个受粤方言严重影响的方言片。

惠州话是客语和广州话组成混合型方言,如惠州话原为客家话,现变成似客非客、似粤非粤的混合型方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