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概括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有史以来的恩怨?

请问哪位学者前辈可以简介地概括一下,主要是宗教或政治上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冲突。 小生感激不尽。
关注者
535
被浏览
269,982

25 个回答

谢邀。

沙特建国于一战之后,是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和瓦哈比思想合流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当然,英国起初更支持哈希姆家族,但后者被沙特家族赶出了圣城,逃到外约旦和伊拉克苟延残喘了。不过沙特家族很快镇压了赖以起家的伊赫瓦尼僧兵组织,继续对英国事大,因此得以生存。二战后,沙特又投靠了美国。

近代伊朗则是经历了卡扎尔王朝被列强开国,立宪运动失败国家被英俄瓜分等一系列大事件,直到巴列维王朝在二战后投靠美国才基本统一了全国实现了内部稳定。这个时期,伊朗主要的敌人除了列强以外,最初是土耳其,之后是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共和制国家。

因此,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沙特和伊朗虽然在海湾问题上也小有摩擦,但总体上是盟友,都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支柱。其中,伊朗是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重镇,扮演美国打手的角色;沙特则是美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搅屎棍以及中东石油美元的定海神针。

然而,1979年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伊朗开始对外输出十二伊玛目派政教合一的意识形态,与沙特的瓦哈比派政教合一意识形态产生直接冲突。历史上,海湾东北部以巴林为中心的地区从10世纪开始就信奉什叶派教义,而且曾经受到波斯的长期统治,甚至沙特东部的主要产油区也是什叶派聚居(而这些什叶派在沙特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的压迫)。

与此同时,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财力雄厚的沙特在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发言力也大大上升。随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破产,沙特开始对外输出瓦哈比派意识形态,数十年来第一次开始谋求在阿拉伯世界的霸权。

这样,沙特对内唯恐什叶派起来造反,对外则要与伊朗争夺中东势力范围,双方的矛盾随之就激化起来。这是198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情况。

两伊战争爆发后,沙特与复兴党领导的伊拉克捐弃前嫌,前者出钱后者出力共同对抗伊朗(另一方面伊朗也与同为复兴党但与伊拉克为敌的叙利亚结盟,甚至不惜修改教义承认阿拉维派为什叶派分支),但没有结果。不久伊拉克更为赖账发动海湾战争,占领科威特暴打沙特,沙特不得不请美国爸爸出面主持公道,才逃过一劫。之后沙特明白自己不够资格充当中东霸主,一时低调很多。而伊朗在霍梅尼死去后,也推行了洋务改革,双方关系有所好转。

然而2003年发生了伊拉克战争,美国颠覆萨达姆政权导致中东大洗牌。伊朗趁虚而入在2005年之后逐步控制伊拉克,引发沙特极大恐惧。之后2011年爆发阿拉伯之春,沙特、卡塔尔等国趁势扩大影响力,与同样浑水摸鱼的伊朗发生了尖锐对立至今。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总的来说,伊朗与沙特的对立既无非出于民族也非出于宗教,主要还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双方矛盾的“风暴眼”实际上是在巴林。

感谢

@赤坂凌太郎

的指正。刚从伊朗回来,对这个问题有点感触,简单说点。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伊朗主要是波斯人,沙特是阿拉伯人。

1.历史原因:波斯古代曾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信拜火教。穆罕默德之后,正值波斯帝国衰败之机,阿拉伯部落趁机兴起,击败了波斯。波斯人改信了回教,但和阿拉伯人这灭国的梁子是结下了。

2.文化因素:征服波斯以前,阿拉伯文化并不如波斯昌明。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反而要学习先进的波斯文明(这点类似蒙古人),后来灿烂的阿拉伯帝国乃至整个伊斯兰文明,很大程度上沿袭自古波斯,改信了回教的波斯其实文明没有中断。所以波斯人始终觉得自己在文化上是阿拉伯人的老师,还是被学生打过的老师,看不起后者。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也自以为了不起。

3.当代政治:沙特自封逊尼派老大,还是原教旨派,伊朗是什叶派老大,两国政府都是宗教至上的神棍(其实伊朗老百姓不神棍,沙特政府和民间都很神棍),自然看不顺眼。石油出口都是两国的命脉,经济利益上冲突不断。他们都想在中东建立霸权,再加上沙特亲美,伊朗反美,关系自然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