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NBA不止“张两万”,还有一个实打实的“佩两万”
不管你是NBA老球迷还是才刚看球不久,对某些夸张的(场外)纪录也一定有所听闻,例如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大帅”张伯伦(Wilt Chamberlain)人送外号“张两万”的风流故事。
不过张伯伦自己也承认“两万”这个数字只是一个玩笑,不用较真。然而在NBA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一个人,实打实配得上“两万”这个头衔。
他是11次最佳阵和全明星成员、2届常规赛MVP、4届全明星MVP、2届得分王、最佳新秀、名人堂成员、为老鹰夺得队史唯一冠军且首位总得分突破20000的传奇内线鲍勃-佩蒂特(Bob Pettit)。
爱打篮球的佩蒂特在高中时进入校队,他长得比其他小孩都要高,曾在一年内长高了近13cm。但佩蒂特除了有一些身体上的优势,天赋并不特出技术也说不上好,所以在高一和高二分别两次被开除出校队,只能去打相对小型的地方社区联赛。
佩蒂特的父亲是当地一名警长,他知道了儿子在校队的遭遇,就陪着佩蒂特在后院坚持苦练,直到他的技术有所进步并重新回到校队。
父亲严厉而认真的家庭教育,让小佩蒂特早早就学会了少说多做,形成了任何事都先付诸行动的性格。
经历过校队和后院磨练的佩蒂特像凤凰一样在高三那年开始涅槃重生,当时身高2米的他成为了球队首发,入选城市预备队;高四时他带领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帮助母校时隔20年再次夺得路易斯安那州冠军,他自己也选了南北高中最佳阵容。
中学最后两年的出色表现令很多大学垂青佩蒂特,高中毕业时有14间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为家乡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效力。1952年大二的佩蒂特迎来了大学联赛首秀(当时规定大一新生不能进入校队),他没有任何不适应和过渡期,在第二场比赛就砍下了创造当时赛区最高单场得分纪录的60分,并在赛季末交出场均25.5分13.1篮板的优异成绩单,成为东南赛区最佳阵成员。
大三赛季佩蒂特更进一步,以场均24.9分13.9篮板引领球队高歌猛进,打出22胜1负的战绩登顶东南赛区,而且首次跻身NCAA锦标赛最后四强。佩蒂特毫无争议入选东南赛区和全美最佳阵容。大学最后一年他的发挥有增无减,数据涨至豪华的31.4分17.3篮板,球队连续两年在东南赛区夺冠,个人也再次入选赛区和全美最佳阵。
大学毕业后,佩蒂特的球衣立即被路易斯安那州大退役——这是前所未有的待遇。在之后的1999年,他更被路易斯安那州大和东南赛区赋予了“活传奇”头衔,以表彰他在大学三年对母校和地区篮球发展的重要贡献。
1954年,主场还设在密尔沃基的老鹰在首轮第二顺位选中了佩蒂特。如今回头看,老鹰这个榜眼签真的赚大发了,佩蒂特不仅是那届新秀中唯一生涯场均得分20+的球员,还是球队十一年来的基石,最重要的,他是队史首冠的绝对功臣。
新秀年的佩蒂特场均就能拿到20.4分13.8篮板,是全队赢球贡献值(Win Share)最高的球员,
收获最佳新秀的同时还以菜鸟身份进入全明星和年度一阵——之后的10年时间里他每年都入选全明星和最佳阵(1964-65赛季入选二阵,其余全部一阵)。还有一点很厉害的是,佩蒂特是第一个4次拿到全明星MVP的人,比同样做到这个成就的科比(Kobe Bryant)早了近50年,
甚至有人提议直接将全明星MVP命名为“鲍勃-佩蒂特奖”。
其实初登NBA的佩蒂特略显瘦弱,身高206cm却只有95kg,外界普遍认为他适应不了高强度对抗,这也是他没有成为状元的原因之一。时任老鹰主帅霍兹曼(Red Holzman)有见及此,把佩蒂特从中锋位置移到了大前锋,不需要他每晚在篮底绞杀和肉搏,专注在得分和篮板球。
转打大前锋的佩蒂特用了一段时间调整,最大转变出现在进攻手段。佩蒂特在1957年接受访问时候说:“大学时我站在低位打球,背对着篮筐。到了NBA我需要拉到外围,需要面对篮筐,这是最难的部分。事实上,我从未打过大前锋。”
上世纪50年代,2米以上的长人一般以篮底背身为主要进攻手段,而当佩蒂特开始习惯和擅长面筐持球攻击时,才发现他的第一步跟后卫一样快,跳投跟外线一样准,脚步跟小个子一样灵活。根据有记录的视频资料来看,佩蒂特甚至可以命中22/23英尺的投篮,这几乎就是现代三分线的距离。
佩蒂特的防守并不出众,但有足够威胁力,他对控制篮板球很有一手(尤其前场篮板)。如果想和一些NBA球员作比较,佩蒂特接近现役我们熟悉的浓眉(Anthony Davis)、大加索尔(Pau Gasol)或者乐福(Kevin Love)。同时为了增加自己的对抗能力,佩蒂特整个职业生涯都有持续增重,最高峰时达到111kg,整整比菜鸟时期重了近20kg。
1955-56赛季老鹰搬到了圣路易斯,
二年级生佩蒂特打出场均25.7分16.2篮板,拿到了生涯第一座常规赛MVP。
球队也在佩蒂特的出色发挥下稳步前进,在该赛季打进季后赛。搬家第二年,佩蒂特率领球队首次闯进总决赛,可惜最后抢七不敌当时的绝对霸主凯尔特人——这时距离老鹰建队不过8年光阴,大家都认为佩蒂特和老鹰距离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
果然,在接下来的1957-58赛季佩蒂特再次带队杀入总决赛,这一次的对手仍然是凯尔特人。第六场老鹰主场,佩蒂特前两节砍下19分帮助球队建立优势,下半场开始不久他又连得6分为老鹰带来10分领先。不过绿军的另一个鲍勃——库西(Bob Cousy)——随后掌控了比赛,在他的串联和进攻下,凯尔特人在第四节以86-84实现反超。
圣路易斯的球迷开始紧张了,他们担心去年的抢七戏码会再次上演。是佩蒂特站了出来。在面对双人甚至三人包夹的防守下,这位老鹰内线连续命中投篮,一直紧咬比分。
最后20多秒,佩蒂特迎着防守的拉塞尔(Bill Russell)持球突破、急停、跳投、得分!
老鹰再次以108-105领先。
接着绿军通过罚球拿到2分并马上紧逼防守,迫使老鹰后卫马丁(Slater Martin)匆忙中出手投丢。
这时候,佩蒂特化身成为当晚飞得最高的雄鹰,他高高跃起将皮球轻轻一碰点入篮筐!老鹰领先3分!
即使绿军之后再拿2分也已经无补于事,最终比分定格在110-109,老鹰以总比分4-2击退老对手夺得球队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总冠军。
1958年总决赛第六战中,佩蒂特拿到50分19篮板,其中老鹰最后的21分中有18分是他砍下的,说得上他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958-59赛季佩蒂特再次荣膺MVP,并在随后的两个赛季将球队两度带进总决赛对上凯尔特人,
然而绿军没有再给他们机会。
在NBA征战11年后,32岁的佩蒂特选择在1964-65赛季结束时退役。
这个低调沉默的大个子带着20880的总得分和26.4分16.2篮板的场均数据离开,是首个生涯总得分突破20000大关的NBA球员。
佩蒂特超过十年的球员生涯都在老鹰度过,每年都入选全明星和最佳阵,是无需怀疑的队史“鹰王”。1970年佩蒂特进入篮球名人堂,1980年和1996年分别入选NBA35周年阵容和50大巨星。
作为球员,佩蒂特有很多纪录和创举,例如他对前场篮板的把控,让他被誉为“二次进攻”的代表和始祖。退役后,佩蒂特凭借休赛期的打工经验,顺利进入金融和银行行业。他依然是一个少说多做、行动优先的人,正如那个在自家后院苦练技术的高中生。
- 完 -
[参考资料]
Bob Pettit – Wikipedia
Bob Pettit – Basketball Reference
November 13, 1964: The Hawks' Bob Pettit is first NBA'er to 20,000 points - Bleacher Report
The 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 :: Bob Pettit – Hoophall.com
Bob Pettit – On This Day
Backpicks GOAT: #30 Bob Pettit – Back Picks
NBA should name its All-Star MVP award after Bob Pettit, the first four-time winner – NOLA.com
The night Bob Pettit had one of the greatest games in NBA finals history - STLtoday.com
Dominique Wilkins vs. Bob Pettit: Who Is the Atlanta Hawks Best Player Ever? - Bleacher Report
鲍勃-佩蒂特:首任鹰王终结绿军八连冠潇洒转型退役即当银行家 – 新浪体育
划重点:少说多做(๑•̀ㅂ•́)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