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到发展拐点的一年。经历过近三年的高速增长,分布式光伏以280GW的累计装机,占比达到42.4%,从此前政策托举的一个细分市场逐步成长为我国光伏电站应用端的重要组成。

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快速提升,需要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的调峰压力随之而来。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与市场的有效机制”。

同时,各省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从备案规范到电网可控,再到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都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其中, 进入电力市场交易打破了传统的项目收益测算模型,将更多不确定的变量带入了分布式光伏投资中,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上半年,一则关于6月1日分布式光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交易的消息在光伏行业流传,受此影响,多家分布式光伏平台企业发函,要求经销商尽快将现有订单全部完成并网,快速拿到购售电合同,以此避免潜在的风险损失。

可以看到的是,对于分布式光伏入市交易,大多数的参与者如惊弓之鸟。这一方面缘于电力交易规则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大多数非专业人士难以介入;另一方面由于此前国内并没有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交易的先例,光伏投资企业以及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并不了解进入电力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该如何应对。

分布式光伏入市:变量不止于电价

事实上,与集中式光伏电站参与电力交易一样的是, 进入电力市场对分布式光伏投资最大的影响就是电价的变化。

飔合科技咨询主管赵宁宁告诉光伏們,鉴于光伏电站的发电特性,分布式光伏电站一旦进入电力市场,势必会对午间电价造成冲击,无论是中长期还是现货,电价都会趋向于下限调整。

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为例,除了全额上网部分需要进入市场随行就市之外,自发自用部分由于受到用户电价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当前部分省份执行的分时电价,午间大多为谷价或者深谷价),也会改变当前一口价模式,进一步降低合同能源管理电价。 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从当前光伏們跟踪到的招标信息,部分地区自发自用电价已经降至燃煤基准价之下。

但是,对于入市之后电价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测算标准可以明确电价会降多少,“电价降低是必然趋势,但是降低多少跟电站所在的区域有关系。 譬如一些区域的新能源装机量已经非常大,进入电力市场之后,分布式光伏电价下降会更明显,但在沿海或者发达省份,其本身负荷比较高,市场如果能够承接这一部分电量的话,光伏电价下降幅度就会小很多。 入市交易对于分布式光伏电价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

实际上, 除了电价的影响之外,进入电力市场还意味着分布式光伏投资主体需要参与市场费用的分摊 ,“市场费用主要是运营费用以及辅助服务费用的分摊,这个费用标准各省不尽相同,大概范围在0.02-0.08元/度左右,东北地区可能会达到8分,大部分地区基本在5分左右,具体要看各省政策情况。 ”赵宁宁解释道。

这意味着, 从分布式光伏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在投资收益模型中,除了电价的调整之外,还需要在初始投资阶段考虑市场费用的分摊成本。

具体来说,结合飔合科技多年来在新能源资产价值管理与收益托管业务的经验,飔合科技交易总监张惠康认为,未来分布式光伏进入电力市场可能有三种路径。

“第一个方向是分布式光伏间接参与市场,仅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波动与承担市场费用的分摊; 第二个方向是分布式光伏电站打捆参与,即把所有分布式、分散式的项目打包成一个主体,积少成多参与市场; 第三种是单个电站直接参与,跟当前集中式光伏电站类似”。

实际上,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来说,不同的参与路径对收益率的影响亦不尽相同。 “第一种交易模式下,分布式光伏项目不需要进行任何技术条件上的改变,参与市场之后只是对电费收益有影响; 第二种模式需要去跟用户或者跟打捆的主体进行整合谈判; 而第三种模式,则需要分布式光伏电站自身具备集中式项目的所有条件,包括分时计量,同时加入通信、控制系统等”,在张惠康看来,站在投资方的视角,要进一步正视新能源参与市场,甚至是市场化改革对于分布式光伏投资的影响。

从投资到运营,两手准备应对入市

事实上,与行业普遍认知不同的是, 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带来的影响覆盖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投资测算到资产运营,与其息息相关。

按照上述飔合科技预测的第一种路径,“除了电费,其他投资成本都不需要增加的情况下,投资分布式项目的收益测算需要更加谨慎,甚至需要对整个电价市场未来走势的预判,其中包括该区域内的新能源装机、能源结构、负荷预测等,通过较长周期内的电价预判,可以更合理的测算分布式光伏收益”,张惠康进一步阐述道。

“从第二种或者第三种路径来看的话,影响的除了分布式光伏的投资,还有运营阶段成本的变化。 一方面,因为需要新增加一部分控制或者预测系统,所以投资成本会上升,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分布式光伏项目都是无人或者少人值守,但一旦参与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力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包括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变化。

面对分布式光伏投资的新变化,有的企业望而生畏,有的企业选择退出部分市场,但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新能源技术成本的降低,光伏电力正成为最具性价比的低碳方案,更多的投资者迎难而上、深度布局。

深耕资产管理多年,飔合科技凭借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专业经验,从不同维度为分布式光伏投资制定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张惠康进一步解释道,“针对第一种方案,飔合科技可以给投资方提供一个区域或者某一个节点更长期的电价及政策变化趋势,让投资收益测算更加精确; 在第二、第三种路径下,我们可以提供一套完备的运维加交易的解决方案,在市场机制下,给予业主在电价、收益等的全面保障。

而面对光伏由于发电特性在电力交易市场中的电价劣势,张惠康也从行业角度呼吁道,“一旦进入市场交易,光伏电站电价在大幅波动的同时,会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不同电源发电特性决定的。 但新能源同样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说绿色属性, 目前我国新能源的绿色价值是被远远低估的, 最近绿证成交价格已经跌破5元,这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另一方面, 当前新能源投资的非技术成本过高, 参与市场之后最先冲击的就是这部分。 随着非技术成本退坡,新能源投资的隐性成本也在下降,最后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也是符合电价收益的一个水平。

展望当下,2024年将成为分布式光伏入市的关键之年,国家能源局也多次呼吁行业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 而作为双碳大计下的重要参与者,光伏行业需要充分认知电力市场在新能源投资中的重要影响,做好资产投资与运营的两手准备。

责任编辑:臧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