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相互联系,而又各有其不同发展道路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揭示出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也并不排斥各自发展道路上的差异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局限的社会内来创造这个历史”。
所以,在谈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时,“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文明有哪些传统的,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固有的特殊性?古埃及文明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古代世界文明中占有什么地位?由于我们对古代世界文明,特别是古埃及文明长期以来缺乏综合性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以,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最古老的文明,最悠久的古国
作为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国家的产生。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国家,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就是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苏美尔文明。这些文明的创造者是谁?从上一世纪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认为,古埃及人是非洲的哈姆语系部落与亚洲的塞姆语系部落长期融合发展而成的。从语言方面来考察,目前,人们往往认定古埃及人属于塞(姆)·哈(姆)语系,或称为亚非语族。如果从人种特征来看,古埃及人既不属于白种人,也不属于黑种人。事实上,南方的埃及人与北方的埃及人也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古埃及人的特点是长头颅,椭圆形脸,细长个子,黑色头发并有波状。这样一个非洲的基本群体在很早时就被来源于安纳托利亚和塞姆血统的巴勒斯坦的宽阔头颅的移民所混合、改变而产生了历史上的埃及人。他们是光洁的,具有大脑壳和强壮骨骼的人,手腕和脚腕格外粗大。但是,女人通常是矮小些和更苗条些。综合以上所述,史前埃及人可以看成是地中海民族之一。
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几乎与古埃及人同时创造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的祖先也是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苏美尔”一词并非种族名称,而是一个地理学上的术语。至今还有不少学者倾向于把苏美尔人说成是塞姆人,他们在苏美尔语中找到了某些塞姆语词汇,从苏美尔人的诸神中发现了某些神与塞姆人的神的性格相同。但近年有人研究认为,苏美尔人既不同于其后来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的塞姆语系的亚非语族,又不同于印度·赫梯语族,而是与胡里安人、埃兰人等同属于亚细亚语族。
古埃及人与苏美尔人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创造者,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已经建立了奴隶制的城市国家。古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上半叶,由各自独立的城市国家发展到统一的王国。而苏美尔文明直到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叶,才被阿卡德人所统一。苏美尔文明仅仅维持了大约1000年。
除了埃及与苏美尔最古老的两大文明外,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
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以哈拉帕文化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文明的创造者通常认为是土著的达罗毗荼人,此外,也可能有一部分是原始澳语人。
在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叶,代替了苏美尔文明的是阿卡德人。阿卡德人与苏美尔人不同,他们原先散居于苏美尔的北方,阿卡德方言属东北塞姆语,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证明这种方言的证据还是稀有的,这时的方言属古阿卡德语,到了公元前2000年以后,阿卡德语越来越明显地不同于其北方的亚述语和南方的巴比伦语。
阿卡德人在公元前2369年消灭了古老的苏美尔文明,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一直维持到公元前2191年。此后,虽有苏美尔文明的复兴(乌尔第3王朝),但却是短暂的。
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直到公元前2000年代,古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扩大起来。首先是腓尼基与克里特文明。腓尼基人生长在西亚沿海,是地中海上最活跃的民族,最初大概属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迦南人迁入,逐渐与之融合成腓尼基人。与此同时,在爱琴海上,克里特岛也出现了国家。克里特岛上的较晚的线形文学B已被证明是希腊语,但是,属于其前一时期的线形文字A还未译读成功,我们只能把它看成是希腊早期文明。
其次,还要提到的是,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作为中华文明先导的夏文明。接着而来的是殷商文明,一直维持到公元前2000年代末。
除了古代文明在世界广阔的地区开展外,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灭亡后,到公元前2000年代初,又在这些古老文明的废墟上,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塞姆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在公元前2000年代前半叶在巴比伦城建立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1595年),或称古巴比伦王国。在其北方,还有一个塞姆语系的亚述人与之相对立。他们在西亚,甚至在更大范围内,曾经争霸一时。
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小亚产生了赫梯文明,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赫梯人是由操原始赫梯语的哈梯人被操涅西语的赫梯人所同化而成,而涅西语则属于印欧语系,或印赫语系。与此同时,南亚古老的印度河文明被雅利安人毁灭了,克里特文明也衰亡了,而迈锡文明仅仅维持到公元前2000年代末。
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
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的埃及文明产生开始,直至公元前2000年代末为止,欧亚非大陆一些文明兴起了,一些文明衰落了。在已消失或中断的文明中,包括了重要的苏美尔文明,及其后来的阿卡德、亚述和古巴比伦文明;还有印度阿文明和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唯有古埃及文明和中国古文明的发展没有中断。在这一、二千年中,古埃及文明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和新王国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发展成古代西亚北非地区的一大霸国。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与苏美尔、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夏商文明同样都是奴隶占有制的文明国家。
“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尽管有人否认奴隶制在古代世界存在的普遍性,但是,至今仍没有充分证据能够为多数人的接受。在古代埃及主导的阶级关系是奴隶主阶级与奴隶。此外,还有一大批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的半自由的依附民。古埃及的奴隶从事各种不同职业,具有各自不同的名称。就其来源而言,有战俘奴隶、家生奴隶、债务奴隶和奉献奴隶等,例如,伊苏、拜克、赫姆、麦列特、麦尔特、塞姆德特、杰特等。就奴隶的所有主来说,有王室奴隶、神庙奴隶、贵族或私人奴隶。他们不仅可以被买卖,还可以被雇佣或租用。随着新王国埃及霸权的建立,埃及奴隶制达到全盛时代。但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以后,埃及帝国逐渐衰落了。
在公元前1000年代以后,古代世界文明进一步扩大,其特点是各文明国家之间的交往、冲突越来越频繁。
在这一阶段,先是雅利安人的印度文明的出现。接着是亚述帝国的形成,它不仅称霸西亚,而且一度征服埃及的一部分。在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先后也出现了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占领了埃及,接着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罗马又扩张到埃及,代替了托勒密王朝,一直统治到公元641年(包括东罗马帝国)阿拉伯人的征服。
从公元前1000年代后,即埃及后王朝时代,埃及先后被努比亚人(第25王朝)、亚述人和波斯人(第27、31王朝)所征服。但是,埃及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斗争,争取民族的解放,埃及本民族的王朝体系并未完全断绝,仍然保持它的连续性。在希腊人、罗马人统治埃及时代,埃及人仍然维持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除了少数上层分子外,仍然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尽管文字有些变动。希腊、罗马统治时代的埃及、埃及人争取民族解放的反罗马起义的斗争始终没有停顿。公元641年,埃及被阿拉伯人所征服,古老的埃及文明,即奴隶制的埃及文明被阿拉伯人的封建制文明所代替。
总之,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始终保留了它的连续性。
其他的古老文明,即古代世界的奴隶制文明先后中断或消亡了。中国的古文明没有被外来民族所冲击、破坏。但是,早在公元前5世纪已结束了奴隶制,古代文明没落了,进入了封建制社会。唯有埃及古文明维持、延续到公元7世纪,大约有4000年之久。尽管古埃及文明受到其他民族的冲击,但是,埃及仍然是埃及人的埃及,埃及民族及其古老的文明传统,仍然维持、延续下来。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阿拉伯人根本不同于古埃及人,阿拉伯人属塞姆语系,而且他们创造了穆斯林文明。从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的穆斯林文明逐渐代替了古埃及文明。从此以后,直至今日,埃及是阿拉伯人的埃及,古老的埃及文明最终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提起专制主义制度,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所谓“东方专制主义”,而在“东方专制主义”概念中,又以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为典型。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可谓这一反科学概念的代表作。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其出发点是“治水社会”和“治水文明”。
所谓“治水社会”,在他看来就是“农业管理者的专制制度”,这种专制主义制度就是“最专制的文明”。
由此他发明了“治水专制主义”的理论,他认为“治水专制主义的权力是不受限制的”。所以,他又引伸出东方专制主义的“极权主义”。
在魏特夫的“治水专制主义”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治水社会”分成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
“治水社会”的核心地区又分成两大类或四大类型,而古埃及被划在治水强度最大的所谓“紧密类型”的国家,因而把古埃及说成是东方专制主义的典型。
古埃及是否是“治水专制主义”,古埃及的专制主义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成为专制主义的典型?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讨论。
《东方专制主义》
我们承认,古埃及是专制主义国家,但并非一开始就是专制主义;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也并非是“治水专制主义”。
的确,古埃及人由于尼罗河流域的季节性的水位的变化,特别是在缺水的干旱季节,不能不进行水利灌溉工作。但是,专制主义制度并不产生于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古埃及的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早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已经开始。在蝎王权标头上刻划的蝎王主持开渠仪式,就足以证明君主国王对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视。但是,在那时甚至以后的早王朝时代,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当时的埃及已经是专制主义国家,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各邦君主国王的争取实现国家的最后统一。
在古王国时代随着国家统一的最终确立和巩固、王权的强化,专制主义才开始形成。
所谓专制主义,乃是国家体制和管理的一种形式。在专制主义政权统治下,君主具有绝对的、无限的权力。君主国王的统治,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为任何法律和规范所限制。法老作为古埃及的,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的建筑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但是,在古王国时代,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水利建设工程。恰恰相反,有不少资料证明,在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地方政府和州的统治者负责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阿西尤特州的凯悌铭文曾讲到了他通过安装水闸,引水上“山”,开拓耕地。所以,至少在第12王朝以前,水利灌溉工程是地方政府的事情,还没有中央政府统一的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因此,把埃及的专制主义说成是“治水专制主义”,显然是一种臆造。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专制君主对奴隶,以及广大自由农民的阶级统治的基础上,是阶级关系尖锐化的结果。
其次,我们所说的古埃及专制主义是专制主义的典型,与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概念根本不同。
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产生于古王国时代,经过中王国到新王国时代,随着对外的称霸,和国内奴隶制的发展繁荣,专制主义才发展、强化起来。但是,这仅仅是古埃及专制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直至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埃及的专制主义才发展到顶峰。
古代希腊和罗马往往被看成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典型。但是,不论希腊或罗马也出现过专制主义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其顿·希腊或罗马在征服了埃及之后,在法老埃及专制主义基础上,以马其顿·希腊或罗马帝国的专制主义制度统治埃及,形成了东西方专制主义相合的,更强化的专制主义政权。这种新型的政权不仅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平民的专制主义统治,而且也体现了征服者对被征服民族的专政。这种融合了东西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即东西方的专制主义的结合而形成的托勒密埃及和罗马帝国埃及的新型的专制主义才是古代世界专制主义的典型。
在这种新的典型的专制主义制度下,以马其顿·希腊和罗马奴隶主集团的统治为主并与埃及土著的上层份子联合专政,必然强化了君主和国家的权力。其主要表现和特征是:
1、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与法老埃及时代不同,除了地方行政诺姆首长外,还设置相应的地方驻在军官,使军、政长官互相牵制。
2、君主直接控制全国经济命脉,并实行垄断经济和专卖制度。
君主国王任命财政大臣,设立中央银行,直接掌管国家财政事务并控制国家谷仓和金库。在某些重要生产领域实行国家垄断经济和专卖制度。如纺织、造纸、谷物、油盐、酒等。
3.托勒密王朝把全国农民变成“劳伊”,罗马帝国采用强制代耕等政策,加强了君主对农民的统治。
4.两种不同体系的法律制度
:希腊人的城市法和埃及人的土著民族法的实施,加强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民族之间对立。在某些大自治市,希腊人有更大的自治权。
有些人在强调东方专制主义的同时,往往把它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相对比,显然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有其产生、发展和强化的过程。古埃及专制主义的强化,恰恰是在马其顿·希腊和罗马统治的时代,而不是法老时代。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之成为典型,并不在于“治水”,而是东西方专制主义的融合,恰恰是由于西方征服者对土著埃及人强化统治的结果。
本文作者
刘文鹏
,内蒙古民族师院教授;
令狐若明,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载《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原文。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予以删除,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常帅
责任编辑:徐欣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