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上述消息发布半小时之后的15时30分,平台上国际机票瞬时搜索量翻倍,达到近两年以来搜索量最高峰。同时,平台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番,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于2020年3月13日推出实施。它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的行程查询服务。其中,显示信息包括:用户加密手机号、行程信息更新时间、色卡、用户过往14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连续停留超过4小时的国内城市。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行程卡最新版使用指南,通信行程卡查询结果显示到访的省市(国内)、国家和地区(国际),一共分为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卡片。现在国内所有城市均显示绿卡,包括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和地区显示黄卡,目前暂无红卡和橙卡。

两年多以来,通信行程卡和健康码已成为居民出行、购买车票和机票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当通信行程卡持有人所在城市存在疫情,且存在着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地区时,行程卡并不会变色,但会用“星号”来标志。换言之,带“星号”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与此同时,虽然带“星号”的绿色行程卡基本上不会影响出行,但这类人群仍被鼓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前往中高危地区。

“通信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进入2.0阶段,‘数字战疫’发挥重大作用。” 工信部曾于今年年初在官方微信公号“工信微报”中对于通信行程码的抗疫作用予以肯定。

根据工信部在上述通报中介绍,全力推进通信大数据平台2.0升级,充分发挥区域协查牵头作用,第一时间分析下发各类区域协查数据6700万余条,助力打赢全国各地疫情防控阻击战。优化升级“通信行程卡”服务,累计查询超250亿次,极大便利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

据多地市民反映,北京、上海等仍有中高风险区的城市,目前的居民通信行程卡已经摘星。

但摘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浪”,而是防控标准统一、提高各地执行效率的一种手段。

此前,通信行程卡带“星”是否影响出行、是否会被目的地隔离,需进一步核实该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