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火热的天气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晒温度的浪潮,随之而来的是各省人民的消暑大比拼,空调、电扇、雪糕、西瓜 …… 就在这样火热的天气中,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民艺汉声”社会实践队实地走访了南京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希望能深入了解消暑功能与文化功能兼具的金陵折扇。

民艺汉声实践队是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队伍之一,它秉承了人文学子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视角,这一点,首先体现在队名——“民艺汉声”上。“民艺”是日本作家盐野米松提出的,顾名思义,“民艺”即“人民的手艺”;“汉声” 是台湾地区报道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一本杂志的名字。这两者都是关注传统文化,民间技艺传承的体现。

6 30 日上午,“民艺汉声”实践队的五名队员到达南京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

一进入研究所,整个金陵折扇的制作流程基本就尽入眼帘。不足三十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四五张大桌子,靠近墙的一侧摆放着制作金陵折扇的原料以及不同完成阶段的半成品,十几个各有分工的老人,坐在桌子前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房间里有水壶烧开的呜呜声和老人们唠家常的说话声。

队员们向老人们表明来意,并在老人们的指导下顺利见到了研究所的所长。接下来民艺汉声实践队的队员就金陵折扇的制作工艺、生存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对所长倪世金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在访谈开始时,相机出现了一点小状况,迟迟不能调试好。队员们对此感到十分不好意思,金所长却对此表示完全理解,没有一点不耐烦,对整个采访十分配合,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也都作出了详尽的解答。

采访接近尾声时,金所长向我们描绘了研究所的理想蓝图。他希望研究所能搬到更大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完美地展现金陵折扇的制作过程,而且还能把因空间局限而不得不放进储藏室保存的诸多藏品都展现在人们眼前。不仅如此,金所长还想将金陵折扇的扇与画结合在一起。折扇制作完成后,可由画家、书法家题上字画,再进行展览,以此吸引游客,产生经济效益,也为金陵折扇的技艺传承吸引潜在传承人。

最后,一名队员问金所长,还有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实践队来采访过您。金所长说,有,每年都有,而且很多。对此我是很欢迎的,因为这也是对金陵折扇的一种宣传,通过你们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金陵折扇,这是一件好事。

民艺汉声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