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日期愈加临近, 同学们也 进入到了复习白热化阶段。考研过程充满挑战, 我们在 打牢专业知识 的同时,拥有一份 平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你不妨听听以下个建议:

一、焦虑 一定是坏事吗?

根据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焦虑和压力水平过低会让我们动力不足 过高会干预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习效率, 只有当焦虑程度适中时,我们才可以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所以,当你感到焦虑和有压力时,不必太过紧张和担心,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正是因为感到焦虑和压力,担心发挥不好,我们才会督促自己做足准备。

二、 过度焦虑的背后,是什么在搞怪?

根据心理学家埃利斯的 ABC 理论,导致我们 焦虑的不是考 研( A )本身,而是 对考研这件事的不合理看法 B 若要 改善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C ),就需要对 不合理 想法( B )做出调整。 那么让我们看看我们都可能有哪些不合理想法呢?

1 . 考不上 我就完了 ——灾难化

灾难化思维让我们考虑事时往往只专注在消极方面,觉得 一旦考不上,后果 就一定 糟糕 至极,感觉自己前途尽毁。 实际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受挫是很平常的事情, 谁都无法保证考研一定成功。而且 即便考研失败,我们依然可以有很多选择 ——工作、二战、工作之后在职读研等。

2 . 考砸 我就太没用了 ——过分概括化

过分概况的 思维模式会让我们 看问题走极端,一旦遇到失败或听到不好的评价,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什么都做不好了。 实际上, 成功与失败是所有考试中都必然存在两种结果,对个体而言,自我价值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不 不复存在 更不会因为不是研究生就没了未来,生活多姿多彩,会有更多的选择等着你。

3 . 我必须 考研 成功 考研失败父母肯定会很伤心 ——绝对化 要求或思维

我们常以 自己的 意愿为出发点,对自己、他人、环境等提出 绝对化的 不合理要求 ,如你是我男朋友,必须对我好,我必须考研成功等等,或者去推测他人的想法,如室友肯定觉得我不是真的洁癖而是事多,上台讲话不好同学们肯定会嘲笑我等等。 事实上 考研结果会受到能力、运气、发挥、老师给分标准、志愿选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们并不能完全控制 “我必须 考研 成功 的想法就显得不 合理 我们 根本 无法保证自己在每件事上都取得成功。 较为合理的想法可以是 “我 可以 努力减少失误 ”、“可以总结经验, 以期 有更稳定的发挥 等。

三、 正常或 超长发挥: 我们不妨这样做

1 . 合理认识考研和自己的复习

考前就是要你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不看别人怎么样、自己一直怎么样,这时要学会跟上自我,超越自我,因为每天你都旨在做一个更为成熟,更有能力的自己。要看到过去的成功、看到复习中的每一点进步,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考研归根结底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战斗,是一场对自我积极性、主动性、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 等全方位的全面的挑战;考研也是一种双项选择,你选择了它,别人再通过它来选择你,但考研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远。

2. 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学习动机过强或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动机,都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作法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即激发、鼓励自己,让自己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3 . 回到解决问题的本身上来,关注当下,给时间点时间

焦虑是对未来可能发生个体不希望发生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考研初试是否成功只有在交卷走出考场那一刻才能定乾坤,现在想太多只会带来自我消耗、影响心情,不如关注当下、回到备考本身上来,行动才是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考前多学点、考试就更有把握些;试着给考试时间点时间,让考试时间回到它本来的位置。

4 . 乐享孤独、 保持与外界信息通道 共助减轻压力

与高考相比,考研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是一种普遍、大众的选择,更多的是放弃了那些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一个人孤注一掷的坚持。当我们被加以 “考研人”的标签时,注定了我们要经历孤独,因为我们要独自奋斗、心无旁骛、延迟满足,但这种孤独不是无奈与无助,而是一种动力与释然,是自身成长与积累的过程,想明白这点后,我们再用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学习,坦然接受这种生活状态。当然我们还应保持与外界联络的信息通道,多和研友、同学及家人 沟通 ,把考研路上的酸甜苦辣与喜欢的人分享,能有效降低压力,驱逐孤独感,也不会被隔离在群体之外。

文案:尚会静

审核:袁悦

终审:靳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