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
内陆国家
,被
坦桑尼亚
、
莫桑比克
、
赞比亚
三国包围。
[6]
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
马拉维湖
,该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国土面积118484平方公里,人口1960万(202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契瓦族、隆韦族和
尧族
,首都
利隆圭
,全国分为3个区。
[1]
16世纪,
班图人
开始大批进入
马拉维湖
(旧称尼亚萨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1891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又名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强行将
尼亚萨兰
同南罗得西亚(今
津巴布韦
)、北罗得西亚(今
赞比亚
)组成“
中非联邦
”。1963年2月1日中非联邦解体,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1964年7月6日独立,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马拉维是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烟草、咖啡、茶叶、棉花、甘蔗。其中烟草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相关行业吸收了全国70%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烟草也是马拉维第一大外汇来源,占全国外汇收入的60%,主要销往
欧洲
。
[1]
2022年,马拉维
国内生产总值
(GDP)87.0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44美元,经济增长率1.7%。
[14]
[14]
[13]
马拉维最早的居民是卡富拉人。13世纪班图人的一支进入下刚果基萨莱湖地区定居并建立了
卢巴王国
。16世纪中叶班图人中的契瓦人、尼扬扎贾人、曼甘贾人、恩顿巴人、姆博人、津巴人、
恩森加人
和契普塔人进入马拉维湖附近定居。其中契瓦人人数最多。他们在这里建立了9个王国,最著名的是契瓦人酋长卡龙加建立的马拉维王国。19世纪初,班图人另两支尧族和恩戈尼人分别从东部和南部进入马拉维境内定居。
殖民者的入侵
英国殖民者D.利文斯敦在1858~1863年4次到达
马拉维湖
地区。他把该地称为
尼亚萨兰
。随后英国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也来到该地。1883年英国政府向马拉维派遣领事。在1884~1885年
柏林会议
上,尼亚萨兰被纳入英国势力范围。同年英国殖民者C.J.罗得斯所创立的德国东非公司获得开发尼亚萨兰专利权。英国人大量抢购土地,占地达尼亚萨兰土地总面积的1/7。1890年英葡两国达成边境协定,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统治得以确认。1891年3月英国殖民政府宣布尼亚萨兰为保护国,任命H.H.约翰斯顿为专员兼总领事。1904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战后德国殖民地被瓜分。20世纪40年代起,英国企图将尼亚萨兰和南、北罗得西亚强行组成中非联邦,以利用尼亚萨兰人发展南、北罗得西亚经济。尼亚萨兰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强行组成的中非联邦的斗争。1944年成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张民族自决,反对建立中非联邦。著名民族主义者H.K.班达给予该党极大的支持与指导。但1953年英国政府不顾群众的反对,成立了中非联邦。
[4]
世界文化遗产——琼戈尼岩石艺术区
.宣讲家
[引用日期2015-01-19]
[5]
Population Density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引用日期2021-06-02]
[6]
马拉维国家概况
.外交部官网
[引用日期2021-06-02]
[7]
马拉维总统宣布解散内阁
.每日经济新闻.2022-01-25
[引用日期2022-01-25]
[8]
中国与马拉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引用日期2022-03-2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马拉维共和国指南202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引用日期2022-10-30]
[10]
国家概况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1-28]
[11]
双边关系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2-10]
[12]
国家概况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5-12]
[13]
国家概况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5-26]
[14]
国家概况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8-14]
[15]
国家概况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8-21]
[16]
双边关系
.外交部
[引用日期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