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外文):Chong-Fay Laiw
論文名稱:熊十力經學思想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Hsiung Shih-li''s Thought of Confucian Classics
指導教授:林安梧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論文出版年:20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90
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從經學思想的角度,說明熊十力如何理解《六經》的意義與價值。此種研究角度的特殊性在於,不同於傳統經學研究著重文獻、家派的傳承,而強調個人對經典的理解及其所關聯的問題意識。熊十力的經學思想,反映了當時知識份子在面臨特殊的時代困境中,如何嘗試由傳統文化中走出新的道路,因此深具意義。然而一般研究者,多半著重他在哲學方面的貢獻,較少涉及其對經學方面的理解。即使有相關的論著,亦多半只針對某一部經籍作研究。本文則嘗試從較全面的角度,理解熊十力經學思想的意義。
本文的研究方式,採用「文獻學的途徑」,徹底回到熊十力的相關著作中,理解他對《六經》的看法。期能暫時擺脫方法論的糾葛,以熊解熊,由話語而進入結構性的思考,以回歸其思想背後的核心概念。經學思想重在價值的探尋,故有相應的理解方式。本文一、二章再說是契入熊十力經學思想的前理解,關聯其時代背景與問題意識,指出由文化意識契入其經學思想的途徑。第三至七章,分論其《易》、《春秋》、《禮》、《書》、《詩》、《樂》諸經學。此種序列的安排,隱含熊十力對《六經》重要性的認知。此五章之內容,圍繞著何謂「孔子本義」的問題意識,逐漸逼顯熊十力理想中的孔子與《六經》之面目。在各章的論述過程中,也處理了熊十力在不同時期的經學著作中,因理解重點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然而基本上,乃著重在呈現其思想理路的一致性。以上雖分論《六經》,然亦隱含歸於一本之理論指向,此是源於熊十力肯定「孔子作《六經》」蘊含著一貫之旨。唯其對此一貫之旨如何把握?頗能顯示其經學思想之特殊性。第八章即針對熊十力如何理解孔子《六經》體系之構成,凸顯他藉由對「孔子作《六經》」、「創發新內聖、外王學」等概念的解釋,建構其理想中的孔子與《六經》。第九章結論,進一步釐清之前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並且提出本論文繼續發展的可能向度。
論文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