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和潮汕话的差别是?两者可以互相听得懂吗?

关注者
45
被浏览
112,969

22 个回答

首先声明我是广西人,跟闽南潮汕都没啥关系。大学时曾经学过一些闽南话,(用的是林宝卿的教材,厦门音。)在广东完全用不上,还不如南宁白话好用hhh。现在有空就学学潮州话,身边好多潮汕的朋友。

从定义上说,潮汕话是属于广义闽南语的一种,除了狭义的闽南话(泉漳厦+台湾,有时加上龙岩、大田),学术上的闽南片区还包括潮汕、汕尾、雷州、海南等地的方言。这是名词使用的问题,如果把学术上的闽南片区改成“沿海闽语”之类的名称潮汕人似乎可欣然接受。而且现在潮州、潮汕这两个名词也在互相较劲,汕头自身经济超过其他县市后乐于把所有原先从潮州府而来的“潮州XX”都改成“潮汕XX”,大概就剩“潮州音乐”和“潮州筝曲”了吧,哈哈哈。

言归正传。从声母上说,m- n- ng- 在潮汕是独立的音位,和/b-/ /l-/ /g-/对立,相当数量的字读鼻音,比如潮汕的 物件/mueʔ kiã/ 乜个/miʔ kai/ 五/ŋou/ 糜(粥)/mue/ 孥仔/nou kiã/在闽南话看来就是非法音节。但很多常用的字也发为浊音/b/ /g/声母,比如米/bi/ 马/bɛ/ 文/buŋ/ 吴/gou/ 月/guɛʔ/ 牛/gu/,而在闽南总是如此。

潮汕的n-/l- 有对立,比如人(本字为侬)读/naŋ/ 绝对不会念成/laŋ/ 奴读/nou/不能念成/lou/,但是一批字古代是n-声母的,潮汕还是会把n-读成l- ,比如能读/leŋ/ 农读/loŋ/ 南潮州读/lam/汕头读为/nam/, 这部分字潮州市区会多一点(所以总感觉潮汕话的n l之分是混淆后又给掰正回来的,有很多字本来是l-的,但是受鼻化元音和鼻音的影响又跑到n-去了,比如“冷”应该是/lɛ̃/但鼻化元音影响声母所以读成了/nɛ̃/“女”潮汕应该读/nɤ/但是可能声母居然影响韵母读成了/nɤŋ/,闽南少用“冷”所以只有文读/liŋ/,女字则读/li/或者/lu/,泉州读/lɯ/),闽南的/b/-/m/; /l/-/n/; /g/-/ŋ/互相之间只是条件变体,后者只出现在鼻化韵前。所以说南方人n l不分,其实是个偏见,江浙一带、潮汕人、客家人、大部分广东人(广州中年人、年轻人除外)、广西人(除了东北角的桂林)都分得很清楚,真正分不清n l的是n l可以随意调换的地区,比如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淮官话区等等。

闽语字书的“入母”,潮汕读浊音/dz-/同漳州,其他闽南地区大部分已混入/l-/,比如“然”/dzieŋ/||/lien/ 字/dzi/||/li/ 人(文读)/dziŋ/|lin|

当声调为阳平声时(对应普通话第二声),文读字时潮汕多读送气音、符合官话的特征;而闽南计不送气音,比如台/tʰai/||/tai/ 才/tsʰai/||/tsai/ 存/tsʰuŋ/||/tsun/,白读和闽南一致有的送气有的不送,比如头/tʰau/ 球/kiu/ 冯、房/paŋ/

韵母方面,潮汕绝大部分已经没有闽南片原来-n/-t韵尾,全部并入-ŋ/-k 比如“七”/tsʰik/||/tsʰit/军/kuŋ/||/kun/“天”潮汕念/tʰieŋ/或/tʰiaŋ/,闽南念/tʰien/,白读则双方都念/tʰĩ/。大部分潮汕还有-m/-p韵尾俗称闭口音。不过近年来澄海话丢失-m/-p的特征也开始扩散,再加上潮安南部和澄海相连的部分本来也没有闭口音,潮州市区刚好在有无闭口音的分界线上,所以有挺高的几率听到没有闭口音的潮汕话。

潮汕除“潮阳普宁惠来”(练江口音)外,大多有/ɯ/元音,潮州读得稍开,类似/ɤ/。元音格局近泉州话,比如书/tsɯ/ 猪/tɯ/ 去/kʰɯ/ (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感觉很古老,而且鱼读ɯ虞读u(如ŋu变为ŋo)分得很清楚)。这部分鱼韵字,以及普通话的大部分平舌舌尖韵母字。厦门多数读i或u,比较混杂,比如“语”读gu “汝”读li ,而“潮阳普宁惠来”把这部分字都读为u,鱼虞混同。

梗摄二等白读,潮汕多读/ɛ̃/,类似漳州,比如病/pɛ̃/ 生/sɛ̃/,主流闽南话读为/ĩ/

潮汕的特征是有/oi/ /õi/ /oiʔ/韵,闽南不存在这类韵母,一般读为/ue/等其他发音,比如 鸡/koi/||/kue/ 解/koi/||/kai/ 鞋/oi/||/e//ue/ 闲/õi/||/iŋ/ 前/tsõi/||/tsien/ 节/tsoiʔ/||/tsueʔ//tseʔ/

还有一个显著差别是模韵字,潮汕大多读为/ou/,闽南读为/ɔ/,比如 古/kou/||/kɔ/ 五/ŋou/||//gɔ/

因为韵母方面狭义闽南语内部差别也不少,闽南自己内部交流也不太顺畅,何况来跟潮汕话交流,这种细节方面不好比较,以上只说一些潮汕的突出特征。总体来说潮汕不泉不漳,有时偏泉州音、有时偏漳州音,但潮汕内部是比较统一的。比如“火”潮汕均读/hue/,同于漳州,而泉州读/hə/ 厦门读/he/

声调方面,潮汕普遍是8调,闽南普遍是7调少一个阳上调,泉州是7调、单字调阳上独立、阴阳去合并但前变调不同。潮汕最明显的特征是阳平读高平,如果说闽南人读“人”大多读为/laŋ24/,那么听到/naŋ55/无疑是潮汕了。另一特征是阳上声本调读高升调,“火车站”潮汕会读/hue24tsʰia33tsam35/, 厦门读/he44tsʰia44tsam22/,大体上说潮汕话会比闽南话硬气,高而上扬的声调会多一点。

我认为发音上闽潮之间的区别类似北京话和四川话。但是闽潮之间的交流没经过适应的话并不太容易,因为很多口语常用词完全不同,或者词汇有对应关系但一时间也不容易听得明白:比如"女人"潮:姿娘/tsɯ niẽ/、闽:查某/tsa bɔ/ "哪里"分别叫/ti ko/、/tɤ lɤʔ/,"漂亮"分别是雅/ŋia/、水/tsui/ 代词则分别是 潮 ua/lɤ/i/uaŋ及ŋ/neŋ/i naŋ 闽 gua/li/guan及lan/lin/in(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 “这里”是 tsi ko 和 tsi te

在文白读的选择上,闽南文读发达,几乎稍微正式一些的词都会用文读,而潮汕白读发达,很多日常用字甚至根本没有文读音,比如花、山、短、科,黄,理论上潮汕的文读音应该是/hua/ /saŋ/ /tueŋ/ /kʰɔ/ /huaŋ/,实际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读/hue/ /suã/ /to/ /kʰue/ /ŋ/ ,文读音根本不存在。比如黄帝、黄昏、雄黄这些词,闽南肯定要用文读/hɔŋ/的,在“黄金”“黄色”“黄连”等口语色彩较浓的词闽南会用白读/ŋ/,但潮汕一律读/ŋ/。闽南用的文读层次上更老一点;而潮汕受到明官的影响:比如“参加”潮汕/tsʰam kia/ 闽/tsʰam ka/ ,再举一些例子:“共存”潮/kaŋ tsʰuŋ/闽/kioŋ tsun/“程序”潮/tʰiã su/闽/tʰiŋ su/ “压力”潮/iap lak/ 闽/ap lik/ 但是双方在文白的选取上不符合这条规律的情形也很多,比如“紧张”潮/kiŋ tsiaŋ/ 闽/kin tiũ/ “开张”潮/kʰui tsiaŋ/ 闽/kʰai tiɔŋ/

文白读方面还有其他差异,闽南的“歌”常用白读/kua/,而潮汕几乎只用/kɔ/“科技”潮州读/kʰue ki/, 厦门台湾只读/kʰɤ ki/,因为闽南语的“科”只有文读。“王”字闽南只有一个读音/ɔŋ/,而潮州大部分读/uaŋ/,作姓时用白读读/heŋ/,“王后”闽南读/ɔŋ hio/而潮汕读/uaŋ hou/,后者明显更像官话。“潮州人民广播电台”潮州读/tie12 tsiu33 naŋ12 miŋ55 kuaŋ24 pua213 tieŋ21 tʰai55/,闽南读/tiau22 tsiu44 lin22 min24 kɔŋ44 pɔ42 tien21 tai24/这样的差别数不胜数。

这种感觉就像“觉”在北方话有个白读jiǎo,比如“感觉”“觉着”读gǎnjiǎo、jiǎozhe倒也听过,但是突然有个方言把所有的“觉”都念成jiǎo,tīngjiǎo?cuòjiǎo? jiǎowù?乍一听之不免叫人一头雾水。

综合两者音韵差别和网上闽潮之间的交流感想,一句话,经过接触和适应后,双方都会比较容易上手对方的语言从而达到交流目的。但如果未经接触直接交流,很大几率就是很多词能听懂,但是很多词又是一头雾水,如果是正常交流语速的话更懵,一番话估计只能听懂一半;如果放慢语速、耐心交流,还是可以解决大部分沟通问题的。

差别是没有差别。。

表面上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一个在广东一个在福建,但其实就是同一个地区中间被省界切开而已,你说口音差别大吗要我感觉潮州话和漳州话的差别,还没有泉州话跟漳州话的差异大

至于两者可以互相听得懂吗,是可以听的懂的,但是口音是有差别需要磨合,像我以前跟我汕头室友讲话,第一天就尬住了,明明熟悉的口音讲着熟悉的语法但是脑子要处理很久才能反应过来讲的是啥,但是三四天不到已经完全母语水平的流畅交流了,最终的差别就只是你口音被他带跑还是他口音被你带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