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提案〔2020〕13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内容纳入全国中小学统编教材并列为建碑7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向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其中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在教材中有充分体现,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和谐交融、团结奋进的历史故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教材初中部分将我国多民族交融的过程有机融入各个阶段的历史叙述中,展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如秦王朝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北魏时期北方民族大交融、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各民族杂居相处、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巩固和发展等历史事实。高中部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册专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课,系统梳理了秦汉、隋唐至两宋、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中外历史纲要(上)》分册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角度,详细记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等史实,并设置了“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活动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思考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纽带。

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了茶马古道、彝海结盟、江孜保卫战、修建青藏铁路等反映民族团结的相关内容,还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门安排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三部分,特别强调“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思想政治教材《政治与法治》分册第六课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语文教材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属性,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选编了《难忘的泼水节》《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草原》等课文,有的记叙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史实,有的呈现了不同民族学生在云南地区的边疆小学一起学习、游戏的美好场景,有的则描绘了一幅蒙汉联欢的感人画面,共同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互助的局面。

关于你们所提建议,我们将转给统编教材编写组,供他们参考吸收。我们将继续强化课程教材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2020年8月31日

来源:教育部 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