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很多服务是免费的,为了获得流量和数据,广告业务实现后向变现。这同样催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不再是各个事业部自负盈亏,而是设置专门的商业产品部门创造营收,面向用户的免费产品部门只负责优化产品体验。互联网广告的灵魂就在于数据与计算,机器和算法取代了人员与服务,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色。
作者的核心目的,是让读者在清晰地了解互联网广告全貌的基础上,在遇到与后向变现相关的产品问题时,能够以合理的思维逻辑和背景知识来应对。通过了解广告变现的内在逻辑,进而对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产品如何将体验做到极致、将变现做到最高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当代广告学》
其中有两个主动参与方——出资人(sponsor)和媒体(medium),或者说需求方(demand)和供给方(supply)。这里的需求方可以是广告主(advertiser)、代表广告主利益的代理商(agency)或其他技术形态的采买方;这里的供给方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其他技术形态的变现平台。一个被动参与方——受众(audience)。
广告的根本目的是广告主通过媒体达到低成本的用户接触。
——《当代广告学》
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供给方与需求方要转化的行为之间有差距,广告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快速接触大量用户,从而宣传品牌形象、提升中长期购买率与利润空间,即
品牌广告
。
数字媒体出现后,由于其投送个性化广告成本低,并且一些在线服务,如搜索、电子商务,由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用户的意图,也就使广告效果的优化更加容易,促进了
效果广告
的发展,即以追求迅速转化为目的。
互联网广告兼有品牌和效果两方面的功能。不过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效果广告
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是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网络渠道也必将在品牌广告方面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按某种市场意图接触相应的人群,进而影响其中的潜在用户,使他们选择广告主产品的几率增加,或者对产品性价比的苛求程度降低,这才是广告的根本目的。至于短期内的转化效果,由于市场意图或媒体性质的不同,并不是直接可比,因此不能仅仅以转化效果为目的来思考问题。
低成本是相对的,要确定是否真的成本较低,需要用到投入产出比 (Return On Investment,ROI),即某次广告活动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例,往往是不同渠道间的比较。
一切
付费
的信息、产品或服务的
传播渠道
,都是广告。
广告有几个要素,创意形式,投放方式,售卖模式,计费方式。
在线媒体(网站)刚产生时,创意形式为展示广告(display advertising),投放方式就是在网页的广告位展示,售卖模式为合约广告(agreement-based advertising),即采用合同约定的方式确定
某一广告位在某一时间段
为某特定广告主所独占,并且根据双方的要求,确定广告创意和投放策略。计费方式应该是一次性支付。
然后互联网为了提高收入,决定对不同的受众呈现不同的广告创意,这是在线广告的效果和市场规模不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而提高广告位报价。投放方式是定向广告(targeted advertising)。此时对计算技术产生需求:受众定向和广告投放(实时响应前端请求,并返回合适的广告创意)。售卖模式还是合约,保证投放量,不足则赔偿,即担保式投送(Guaranteed Delivery,GD)的交易方式。遵循按千次展示付费(Cost per Mille,CPM)的计费方式。合约广告系统中存在一个在线分配(online allocation)问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有效地将流量分配到各个合约互相交叉的人群覆盖上;二是要在在线的环境下实时地完成每一次展示决策。可以利用带约束优化(constrained optimization)的数学框架来探索这一问题。
展示广告领域定向投放的最初动机是供给方为了拆分流量以获得更高的营收。满足需求方的利益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受众定向产生以后,市场向着精细化运作的方向快速发展。这一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趋势:一是定向标签变得越来越精准;二是广告主的数量不断膨胀。此时合约模式有问题,首先,很难对这些细粒度标签组合的流量做准确预估;其次,当一次展示同时满足多个合约的时候,仅仅按照量约束下的在线分配策略进行决策有可能浪费掉了很多本来可以卖得更贵的流量。催生了新的售卖模式——竞价广告 (auction-based advertising),不保证量,只保证质(单位流量成本),每次展示按收益最高决策。
竞价广告最初产生于搜索广告(search ad)中。搜索引擎最初不被看做媒体,搜索流量的变现采用了与服务自然结合的付费搜索(paid search 或sponsored search)模式,是一种关于用户即时兴趣的定向广告,搜索关键词就是标签,由于其非常精准,自然采用竞价方式。推广到互联网媒体后,搜索关键词变为页面关键词,产生了上下文广告(contextual advertising)。竞价使得广告主处于多方博弈的场景,通过广义第二高价(Generalized Second Price,GSP)定价。
基于竞价机制和精准人群定向这两个核心功能,在线广告分化出了广告网络(ad Network,ADN)这种新的市场形态。它批量地运营媒体的广告位资源,按照人群或上下 文标签售卖给需求方,并用竞价的方式决定流量分配。ADN的结算以按点击付费(Cost per Click,CPC)的方式为主,托管中小互联网媒体的广告库存(inventory),帮助其流量变现。因此不再是广告主或代理与媒体直接接触了,而是通过ADN作为桥梁。
ADN只通过出价接口提供价格约定,需求方的代理需要保证量。此时流量采买发生变化:一是更多地面向受众而非媒体或广告位进行采买;二是需求方的代理需要采用技术的手段保证广告主量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广告主优化效果。由于只能在ADN 定义好的定向标签组合上预先指定出价,而不能控制每一次展示的出价,因此,市场看起来像一个黑盒子,需求方只能靠选择合适的标签组合以及阶段性调整出价来间接控制效果。这种面向多个ADN或媒体,按人群一站式采买广告并优化ROI的需求方产品,叫交易终端(Trading Desk,TD)。
在ADN中,核心的竞价逻辑是封闭的,需求方的定制化需求催生了一种开放的竞价逻辑,让需求方按自己的人群定义来挑选流量,这就是实时竞价 (Real Time Bidding,RTB),即每次展示需求方自己判断人群和上下文进行出价。聚合各媒体的剩余流量并采用RTB方式为他们变现的产品形态——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ADX)。出价的产品是需求方平台(Demand Side Platform,DSP)。由于RTB主要采用按展示次数计费的方式,DSP 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每一次展示带来的期望价值。这样的广告采买方式也叫作程序化交易(programmatic trade)。
总结广告产品的发展,首先是合约阶段,广告主通过代理公司从媒体方采买广告,而媒体方的广告投放机则负责完成和优化各个广告主的合约;然后,市场进化出了竞价售卖方式,从而在靠近供给方产生了ADN 这样的产品形态,而需求方的代理公司为了适应这一市场变化,孵化出了对应的媒介采买平台(media buying platform);最后,当市场产生了RTB方式交易时,供给方进化出了 ADX,而需求方则需要用DSP与其对接来出价和投送广告。
在线广告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定向技术和交易形式的进化,核心驱动力是让越来越多的数据源为广告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广告的效果。另一条是产品展现逻辑的发展,从独立于内容的广告位,只为了优化收入,到将内容与广告以某种方式统一决策或排序的广告产品——原生广告(Native AD)。
Andrei Broder认为核心研究挑战是"Find the best match between a given user in a given context and a suitable advertisement",作者认为是为一系列用户与环境的组合找到最合适的广告投放策略以优化整体广告活动的利润。改变在于,一个是强调广告问题优化的是一组展示上的效果,而非孤立的某一次展示上的效果,因为有量的约束;第二是去掉了given,因为用户或上下文标识不一定能拿到,但也能计算优化。最后强调优化结果是广告投放策略,而不是最后的展示。
核心挑战形式化为最优化问题为:
a
1
,
⋯
,
T
max
i
=
1
∑
T
(
r
(
a
1
,
u
i
,
c
i
)
−
q
(
a
i
,
u
i
,
c
i
)
)
其中r是收入,q是成本,依赖因素a、u、c表示广告、用户和环境,优化一组广告展示的利润。如果广告预算为常数,则等价于ROI。对于除了DSP之外的广告产品,要么是自营或包断资源,要么按以收定支的方式与媒体分成,其成本也对应为常数或正比于收入,在这种情形下,成本部分可以从上面的优化公式中去掉。在实际的系统中会采用频次控制、点击反馈等方法来应对多次展示之间效果相关性的问题,因为并不是完全可分解的。
根据eCPM的分解决定哪部分由谁来估计是广告市场各种计费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
CPT(cost per time)结算,针对大品牌广告主,独占一定时间广告位,适用于强曝光属性,有一定定制性的广告位。非常不利于受众定向和程序交易的发展,因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其比例会有下降的趋势。
-
CPM 结算,即按照千次展示结算。目标是较长期的利益,核心要求是用户接触。在大多数互联网品牌广告,特别是视频广告中,CPM 都是主流的结算方式。
-
CPC 结算,即按点击结算。效果类广告普遍采用。
-
CPS(cost per sale)/CPA(cost per action)/ROI 结算,即按照销售订单数、转化行为数或投入产出比来结算。都是按转化付费的变种。完全代表广告主利益,主要适合于一些垂直广告网络(vertical ad network),DSP。
文章目录前言第1章 在线广告综述大数据与广告的关系广告的定义与目的在线广告简史计算广告基础广告有效性原理互联网广告的技术特点计算广告的核心问题广告收入的分解结算方式与eCPM 估计的关系前言互联网很多服务是免费的,为了获得流量和数据,广告业务实现后向变现。这同样催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不再是各个事业部自负盈亏,而是设置专门的商业产品部门创造营收,面向用户的免费产品部门只负责优化产品体验。互联网广告的灵魂就在于数据与计算,机器和算法取代了人员与服务,成为其最鲜明的特色。作者的核心目的,是让读者在清晰地了解互
1 VSM 空间向量模型 用于信息检索
在离线索引阶段,需要对文档集合分词,并按照 BoW 模型表示得到每个文档的 TF-IDF 矢量,对分词后的文档集合建立倒排索引。当
在线
的查询到来时,也进行分词,从倒排索引中查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文档候选,并对其中的每个候选评价其与查询的余弦距离,按距离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这样的一个基本框架也适用于
广告
这一大规摸数据挖掘问题。
虽然 VSM 不是实际系统中对检索候...
网址:http://study.163.com/course/courseLearn.htm?courseId=321007#/learn/video?lessonId=435070&courseId=321007
1.1
广告
的目的
三个主体:advertiser medium audience
广告
是非人员的、低成本的用户接触(reach)
品牌(brank)
广告
vs 效果(di
广告
学新手,因为要学习
计算
广告
的相关知识,所以正在拜读刘鹏老师与王超老师合著的《
计算
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一书,并在此做一些
笔记
,方便后期的查询。
下文内容大多来源于《
计算
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书中,
部分
来源于维基百科。
(1)
广告
基本定义:
广告
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
### 回答1:
《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是一本关于FPGA设计和验证的入门教材。本书以VHDL和Verilog两种HDL语言为主要工具,通过实例讲解FPGA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和验证方法。同时,本书还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使用Xilinx ISE和ModelSim这两个主流软件工具进行FPGA设计和验证。
本书的内容分为五个
部分
,分别是FPGA基础知识、FPGA设计流程、FPGA验证方法、FPGA性能优化以及FPGA应用实例。其中,FPGA基础知识
部分
介绍了FPGA的基本构成、组成部件以及通用数字电路设计知识;FPGA设计流程
部分
从设计输入、RTL设计、布局布线、实现生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FPGA设计流程;FPGA验证方法
部分
主要介绍了功能验证和时序验证这两个方面的知识;FPGA性能优化
部分
介绍了FPGA的几种性能指标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优化方法提高FPGA性能;FPGA应用实例
部分
通过几个实例演示了如何应用FPGA进行数字电路设计。
本书的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学习和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FPGA初学者的参考书籍。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全面,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全面的FPGA设计和验证入门指南。其内容易于理解,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想要学习FPGA设计和验证的人群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回答2:
《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PDF是一本很好的自学FPGA的书籍。这本书包含了FPGA基本概念、设计流程、Verilog HDL语言、开发工具、测试方法等多个主题,非常详尽地介绍了FPGA的基本知识和开发技巧。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FPGA的原理和功能,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FPGA的设计和验证。
此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实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FPGA的设计和验证。这些实例包含多种应用场景,例如数字逻辑、时序控制、通信等,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学习FPGA的相关知识。而且,这本书还提供了实验指导,通过做实验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FPGA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总之,这本书《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PDF是一本非常好的FPGA自学指南,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掌握FPGA基本知识和开发技能,更好地应用FPGA进行各种应用开发。我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一定能够对FPGA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FPGA进行各种应用开发。
### 回答3:
《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是一本以FPGA为研究对象的书籍。它详细介绍了FPGA的诸多特性和应用。该书主要分为两
部分
,
第一
部分
介绍了FPGA的基本概念,并讲解了Verilog的语法和使用方法。第二
部分
是实践性较强的
部分
,通过编写案例代码进行实际操作。
该书着重强调了FPGA设计流程,通过案例演示了FPGA设计的全过程。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代码,读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操作,逐渐掌握FPGA的设计和验证技能。
总体来说,《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是一本非常实用的FPGA入门教材。它从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FPGA的各个方面。并且,该书重点讲解了如何运用Verilog语言进行FPGA设计,这对FPGA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南。
如果你对FPGA领域感兴趣,且希望通过自学来掌握FPGA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方法,那么《FPGA自学
笔记
——设计与验证》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籍。
解决UnicodeDecodeError: 'gbk'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b9 in position x: illegal multibyte sequence
2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