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出现了一股力捧明朝宦官、大骂东林党人的声音,很多网友(以明粉为主)将晚明大权监魏忠贤想象成明王朝的中流砥术,将东林党人抹黑了导致明亡的罪魁祸首。让我先将他们的观点抄录出来:

他们吹魏忠贤及太监群体:“其实皇帝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没有哪个皇帝会愿意自己的江山垮台的!太监是皇帝的家仆,代表的是皇帝的利益!文人士大夫则代表是地主士绅利益,百姓的利益与士绅官僚的利益谁为重?所以说太监专权祸国殃民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他们骂东林党人:“农民都穷死了,快饿死了,而各种商人富得流油,然而东林党的一身浩然正气的君子们,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与各种富商勾结,以农为立国之本,只不断加收农税,反而商人却……再加上天灾,更加民不聊生了。”

将明王朝灭亡的锅甩给东林党人,这是无知兼无耻。事实上,从某个角度来说,明亡于财政崩溃,而祸根,是朱元璋埋下的。

明王朝为什么会覆灭?因为爆发了李闯等民变;为什么明末民变会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天灾频仍而朝廷未能有效赈灾,亦不能及时平乱;为什么会无力赈灾与平乱?因为朝廷掏不出钱来;为什么财政没钱?因为明政府收不到多少工商税;为什么收不到工商税?因为明王朝对内敛、消极、迁就小农经济的财税制度已形成路径依赖;这套财税制度是从哪里来的?朱元璋建立的。

朱元璋建立了一套自秦汉以来最为落后的财税体系,其要点是超低税率+农业税(实物征收)+全民服役。

到了晚明之际,朱元璋财政已被局部突破,但工商税在财政岁入中的比重仍然极低。此时,海外天量白银流入,江南商业相当繁华,而财政严重匮乏,改革税制势在必行。财税改革的正确方向当然是彻底摆脱朱元璋体制,将国家财税的重心转向工商税。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万历皇帝开始以太监为矿使,派驻各地采矿,“开采之端启,废弁白望献矿峒者日至,于是无地不开,中使四出”。同时大征工商税:“天津有店租,广州有珠榷,两淮有余盐,京口有供用,浙江有市舶,成都有盐茶,重庆有名木,湖口长江有船税,荆州有店税。又有门摊、商税,油、布杂税。”

从财政与税制近代化的角度来说,万历皇帝想积极开矿与开征商税,是可以理解的。想想厘金的开征对于晚清政府平定太平叛乱与近代化启程的重要性。

但是,万历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搞得天怒人怨,引发东林党人强烈抗议,却也只是给朝廷增加区区几百两白银而已。明王朝最终还是亡于财政溃败。

对此,我一直大惑不解:何以征不到工商税?明粉将原因归结为东林党人的阻挠。东林党人对矿税的阻挠与反对,是确实存在的,这一点无可否认。为什么要阻挠?主要的原因是,1)矿监税使盘剥过甚,2)东林党人的薄赋理念,3)东林党人多出身于东南士庶绅商家庭,不必否认其倾向性。

但万历征不到多少商税,却怪不得东林党,因为他派出的矿监使税搜刮民脂并不心软,比如对工商税的开征,“莫不设珰分职,横肆诛求。有司得罪,立系槛车;百姓奉行,若驱驼马”。对矿业的开采,“富家鉅族则诬以盗矿,良田美宅则指以为下有矿脉”;“矿脉微细无所得,勒民偿之”;“矿夫冗役为祸尤烈”。

最后,他们搜刮来的白银大头落入私囊,小头才上交明廷。他们“捄官剥民,欺公肥己,所得进上者十之一二,暗入私橐者十之八九”;“此辈竞攫,如肉入饿虎之吻,民输十倍,无一二入官者,县役入乡,鸡犬犹为一空,况此辈之鲸吞乎”?问题恰恰出在阉党身上。

当然,更严重的问题出在明王朝的制度上,皇帝只是想到矿税,却无法建立相对公正一点的财税体系,更不能发展出一个重商主义的政府去拓展市场、商业与金融,只能驱虎吞羊、杀鸡取卵。

东林党人也并非没有问题。他们不乏道德激情,但缺乏治国的才干。这一点远不及张居正。虽然明之灭亡不应归咎于东林党人,但是显然,东林党人也没有能力挽救明王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