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某些官员想事干事总好一言九鼎,一意孤行?名曰为建设图发展超常规,抓招商搞强拆推新政,却很少顾及国情民意,其行为往往带有极其强烈的反向思维,极为浓郁的“能人”或“狂人”个人标签,其行为的“另类”往往令人无所适从。或许,他们并没有疯,但他们往往可以把某一属地、某一行业“逼疯”,如果有谁认为不对,那他们认为一定是你们“脑子有病”。
这类官员,用一句俗话来形容,“一旦他决定了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从正面角度看,这或许代表一种坚韧和执著,但过于刻守“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信念,即使无人能解,无法通行,也信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哲学观,甚至产生“不走寻常路”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沉醉感,始终认为自己是卓越的,而别人都是平庸的;自己是伟大的,别人是委琐的。于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即便头撞南墙,有的甚至身败名裂,最终也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不排除这类官员确有某些专业所长,但这类官员的行事处事风格,往往容易成为媒体聚焦的“明星”对象,而更多是引发干部群众包括媒体的一些质疑,由此产生了不少“争议官员”,褒贬不一,众说纷纭。除了对其行为方式的不满,有的甚至认为其“基因有缺陷”或“心理有问题”,但这类官员往往具有“超凡”的心理素质,似乎人人具有“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锐气”,有的口出狂言,有的举止怪异,有的违背规律,有的不择手段,这种“疯狂”大多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凡事只重目标和结果,而忽略过程和代价。即便做成了某些“大事情”,而之后带来的“负作用”或许得不偿失,多少年阴影也难以消除。
人们也就纳闷,为什么每个时代都容易出现这样一些匪夷所思的官员?为什么这样的官员就不能做到海纳百川、从谏入流,为什么不能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为什么不能瞻前顾后、科学统筹?为什么这类官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大多以结局惨淡收场?这究竟是完全的表现欲望和政绩冲动,还是这些官员心理真的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或缺陷呢,细细观察分析,有些表现可能与人格和心理因素有更多的关联。
西方有句名言:天才多为偏执狂!综观人类发展史,在科学、艺术等领域,确有一些具偏执性人格的人,以其异想天开的思维,特立独行的风格,坚忍清修的追求,在某一学术或艺术领域取得了卓尔不凡的成就,譬如化学家居里夫人,譬如数学家陈景润,譬如画家梵高,譬如诗人北岛,他们或许没有看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却留给后世的却是享之不尽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于是才有了“天才缘自偏才”一说。
如果,你不是不是科学家、艺术家,在有规则、有纪律、有约束的制度框架内,你仅仅是一方主政官员,而非身处“独立王国”,更不是什么“土皇帝”,那么,在社会这个复杂而广阔的世俗领域里,因为这样偏执性心理特征而诱发的偏执型行为取向,其最终结果和社会反映就难免出现误差和争议,一旦这种误差和争议积累到一定的变量,既可能是火中取栗,也可能引火自焚。
通过查找心理学有关资料,我们得知,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推诱客观。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可能超过这个比例。具偏执型人格的人往往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密不可分。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故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即使意识到自己这一问题存在,也很难走出自我,因此,经常陷入莫名的纠结和痛苦中。
且这类官员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成与自己关系重大,认为凡事多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多疑与客观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脱离,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改变,甚至产生对被怀疑对象有强烈的冲动或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演绎成一种精神性疾病,甚至对家庭、对朋友、对单位对社会产生关联危害。
偏执型人格官员的行为表现特征
1、“小肚鸡肠弯弯绕”:对事对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妒火中烧。一旦握有实权,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2、“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不是寻衅争斗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甚至排挤打压对手。自己得势上位后,丝毫不顾及前任感受,全盘否定,一切推倒重来。
3、“没有我就没有你们的今天”: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别人不屑一顾,喜欢自夸与奉承,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
4、“谁影响工作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内心其实很自卑,但总是过多过高地苛求别人,从来不轻信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心存不良,习惯于“门缝里看人”,有的甚至表现为为人“冷血”。
5、“这事一定是冲着我来的”:不能客观准确分析形势,遇到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不经意间变成了一只“好斗的公鸡”。
6、“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个性张扬,飞扬跋扈,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融洽相处,自己决定了事情不管对错,任何时候都必须无原则执行,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甚至可能记恨在心。
偏执型人格官员的心理矫正之路
1、“平视世界”。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敬不忠应该原谅。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不要只相信自己,而要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居多。
2、“制怒养静”。不要别人一说即恼羞成怒,甚至马上反戈一击,要学会理性判断,别人说我并不一定全是恶意,可以尽量通过沟通、解释来化解误会,甚至消除不不要的敌意。
3、“与人为善”。不要时刻在下属或群众面前摆出一幅冷酷森严的面孔,培养一些亲和力,那样你会更受尊重,在群众中也更有威信和力量;。
4、“适可而止”。不要被扭曲的偏执性追求冲昏头脑,总想象成自己并非凡人,希望以自己短暂的人生去缔造人间不朽的“神话”,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宏大目标。
“心病还需心药医”。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宜采取以下方法,反复纠,纠反复,有助于克服焦躁不安、敌意对抗心理。
(1)“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的”。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矛盾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处世待人保持理性,注意纠正调适心态,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保持心态平和。
(2)“感谢爱我的乃至不爱我的人”。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甚至尊重对手,才能赢得别人和对手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微笑是化解矛盾的最好利器”。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只对比你职务高的人微笑,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善意。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惊慌失措。甚至
动辄迁怒他人,让别人不寒而栗。
(5)“革命自有后来人”。要懂得人生不过是白驹过隙,茫茫宇宙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人可以有理想抱负,但不要因为负累而成为心理包袱,相信你的团队,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任时当有追求,而一时难以实现的抱负,一旦水到渠成,后人完全可以完成我们未竟的理想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