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s a serious political challenge facing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fter 38 years in a de facto state of war, these two groups of Chinese, who share the same ethnic origins and culture but live under different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began to mend fences in 1987.
The authorities in Taipei and Beijing approached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t purposes.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t was national unification,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on humanitarian grounds for the reunion of separated families and a desire for long-term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Media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recorded thi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reby have served a role and certain functions in sha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although their influences vary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Strait.
This thesis will explore the ways for media to optimize their influence to promot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Strai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media system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the various influences they had on the public by extensively examining the coverage of two events from which we are still feeling the consequences. One is the 1998 Shanghai meeting of Koo Chen-fu, the chairman of Taiwan''s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 and Wang Daohan, the chairman of Beijing''s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and Lee Teng-hui’s 1999 proclamation that a "special state-to-stat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figured prominently in the two events and scholars'' comments on news coverag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helping chart a route for Taiwan media toward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cross-strait ties.
The following is the author''s recommendations resulting from her studies:
For the Taiwan government:
-- At home, build up a common sense among the people of identifying with their country, and map out a policy toward mainland China accordingly.
-- Overseas, seek international affirmation of Taiwan''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vigorously spread Taiwan''s views.
-- Reorganize the government''s system for dealing with mainland affairs and restructure the working team in charge with these affairs; seek public support for the government''s mainland policy.
-- Build a healthy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dia; keep them informed of the fluid situ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let the media know that they share the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government for building a consensus among people on mainland-related issues.
-- Cautiously expand exchanges of the media with mainland China; speed up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mainland by encouraging mainland media to cover stories about Taiwan’s successful democratic development.
For the media
-- Lead the government in realizing the current trends and shape public opinion on new talking points.
-- See mainland-related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wan, rather than from the aspect of whether the country should unite or separate from the mainland; always keep in mind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 Journalists should carry out their jobs with professionalism and self-discipline, be fair and subjective in covering events, and avoid polarizing their stories except for political-charged issues.
-- Keep a close eye o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media in mainland China.
-- Request the same right as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to post correspondents to cities on the mainland as soon as possible.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四節 文獻探討
第貳章 中國大陸新聞媒體
第一節 中共的新聞體制
第二節 大陸媒體發展過程及現況
第三節 大陸媒體對兩岸關係的報導方式
第參章 中華民國新聞媒體
第一節 台灣的新聞體制
第二節 台灣報業發展過程及現況
第三節 台灣媒體對兩岸新聞的報導模式
第肆章 上海辜汪會晤及兩國論兩項報導實例比較分析
第一節 上海辜汪會晤的意義
第二節 兩岸媒體對辜汪會晤的報導及比較
第三節 兩國論發表的時空背景及中美台的反映
第四節 兩岸媒體對兩國論事件的報導及比較
第伍章 媒體報導兩岸關係新聞所顯現的角色與功能
第一節 媒體的角色定位
第二節 媒體的功能及影響力
第三節 兩岸問題專家及新聞學者對媒體在上海辜汪會晤及兩國論事件中報導的評析及其凸顯的意義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及文獻
一、書籍:
方漢奇主編,2002,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天濱,2002,台灣新聞傳播史,台北亞太圖書。
王銘義,1993,不確定的海峽:當中華民國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台北:時報。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2001,中共建政五十年,正中書局。
石之瑜,1992,兩岸關係的深層結構-文化發展與政治認知,台北:永然。
江澤民等,1990,論黨的新聞工作,人民日報出版社。
何川,1994,中共新聞制度剖析,台北:正中。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台灣與大陸間的關係,台北:正中。
吳玉山、包宗和主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吳安家,1996,台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永業。
李金詮,1992,報禁解除後的台灣報業,載於朱立、陳韜文編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李瞻,1978,中國新聞史,台灣學生書局。
邵宗海,1998,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
張多馬,1995,大陸新聞事業概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陸鏗、馬西屏,2001,別鬧了登輝先生,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單波,2001,論二十世紀中國新聞業和新聞觀念的發展。
程建人,1994,媒體與兩岸談判,台北論壇基金會。
新聞評議會,1996,媒體如何採訪報導大陸新聞,台北:新聞評議會。
新聞評議會,1997,大陸媒體如何報導台灣新聞,台北:新聞評議會。
楊潔勉,2002,世界格局中的台灣問題:變化和挑戰,上海人民出版社。
鄒景雯,2001,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成陽出版公司。
趙建民,1997,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
潘家慶,1993,兩岸新聞交流之現況與展望,海基會編兩岸文化交流面面觀。
蘇起、張良任,1995,兩岸交流交流:理念、歷程與展望,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蘇起、鄭安國,2002,「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James Mann,轉向,1999,圓神出版社。
Patrick Tyler,中美交鋒,2000,聯經出版社。
二、期刊與論文:
丁士芳, 1998,台灣報紙之兩岸政治新聞報導研究-以中國時報及聯合報為例,銘傳大學出版兩岸新聞傳播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
方美琴,1999,報禁後臺灣報紙報導大陸新聞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日報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天儀,1997,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洪鈞,報禁開放幾個深思的問題,報學,中華民國編輯人協會,1988。
王玲玲,1992,論台海兩岸的新聞交流,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九期72-82。
王章陵,中共報業體制的形成及其改革,共黨問題研究,23(11)。
王毓莉,1996,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之研究,東亞季刊,27(3),73-95。
王毓莉,2001,兩岸駐點記者報導方向研析,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包宗和,1999,辜汪會晤與兩岸關係的結構性問題,理論與政策,第十三卷第一期:1-12。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1994,兩岸情勢與新聞傳播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1994,兩岸情勢與新聞傳播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石之瑜,1994,誰的新聞自由?誰的國家安全?兩岸關係中的媒體與敵意,台大新聞論壇,第一卷第二期:29-47。
何舟,1994,大陸對台灣政治新聞報導的檢討─政策高於意識形態,台大新聞論壇。
何舟,1998,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何舟、陳懷林編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
余康寧,1999,大陸新聞出版業發展趨勢探索,共黨問題研究,25(6)。
李金銓,1998,媒介市場與政治衝突:兩岸新聞交流十年,東亞季刊。
李英明,1992,大陸媒體對台灣新聞處理之研究,載於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學生出版社。
汪子錫,2003,市場經濟對中共政治傳播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
林永芳,2000,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文化發展政策之研究(1987-199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東泰,1990,台灣地區大眾傳播媒體與政治民主化歷程,民主基金會主辦「中國的民主:台灣地區政治民主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
林海克,1995,中共控制新聞的幕後網絡,明報月刊,第三十卷第四期55-57。
林聖芬,1997,欲窮千里更上一層樓,第四屆海峽兩岸及港澳新聞研討會,香港。
俞 旭,1994,從瞭望周刊(海外版)的對台報導看大陸新聞與政治的關係。台大新聞論壇,1(2),72-94。
俞雨霖,1992,民間媒體在兩岸交流中之角色分析,大陸事務政策研究基金會出版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
夏樂生,1995,兩岸新聞交流的現況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21(7),16-24。
馬西屏,1995,新聞媒體在兩岸會談中之角色研究-以台灣媒體對首次台北會談的影響為例,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康彰榮,2001,大陸平面媒體難擋開放大潮。中國時報。上網日期2001年11月27日。World Wide Web:http://ctnews.yam.com. tw/news200111/25/206974. html。
張榮恭,1994,台灣對大陸政治新聞報導的檢討,台大新聞論壇。
張讚國,1994,大陸對台灣社會文化新聞報導的檢討─人民日報如何看台灣社會與文化現象,台大新聞論壇,1(2),146-168。
郭 可,1999。大陸報紙如何選擇和報導台灣新聞,朝陽科技大學編「兩岸傳播媒體邁向21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郭良文等,台灣報禁政策對發行與送報之影響,新聞學研究,2000秋。
郭偉峰,1994,大陸新聞媒體對台灣經濟新聞報導之演進。台大新聞論壇,1(2),127-145。
郭健,1996,新聞交流在兩岸和香港關係中所扮演的多重性角色,「第三屆海峽兩岸及香港新聞研討會」論文,香港。
陳皇寺,1996,中國大陸新聞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皇寺,1997,中國大陸新聞媒介在國家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共黨問題研究,23(7),41-51。
曾振隆,2001,中國大陸新聞理論與實錢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27(2),61-68。
黃肇松,1997,兩岸新聞交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新聞鏡週刊第471:6-19頁。
楊志弘,1993,海峽兩岸新聞交流之探討,報學,8(7),71-79。
楊開煌,1992,海峽兩岸新聞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台北學生書局出版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
楊開煌,1996,對兩岸平面媒體交流之省思,載於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主編兩岸大眾傳播交流與展望1-24。
楊開煌,1996,對兩岸平面媒體交流之省思載於「兩岸大眾傳播交流與展望」,台北銘傳大學大默傳播系。
楊開煌、魏艾,1992,中國大陸研究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劉振興,1998,兩岸官方媒體政治性議題報導模式之研究-中央日報、人民日報為例(1988~1995),復興崗學報。
潘家慶,1997,大陸新聞改革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潘家慶,解嚴前後報紙政治新聞報導的轉變,新聞學研究,1990秋。
蔣安國,2001,千山我獨行-兩岸新聞交流與記者駐點採訪(一),World Wide Web:http://www.herefrom.com/paper/show/ index.as 66B-6F50-4A1D-A932-574E2B95788D。
蔣安國,2001,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岸新聞交流的回響與前瞻 (一),World Wide Web:http//www.herefrom.com.tw。
蕭真美,1997,兩岸新聞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40(5),59-77。
羅森棟、董益慶,1997,兩岸新聞交流,中國新聞學會出版九十年代我國新聞傳播事業,台北市:中國新聞學會。
蘇蘅等,台灣報紙轉型的問題與挑戰,新聞學研究,2000夏。
三、參考文獻:
特殊國與國關係,1999,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辜汪會談與辜汪會晤,2000,海基會。
新聞媒體與兩岸交流,1991,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台北:大陸事務暨政策研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