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是指生产 生铁 、钢、钢材、 工业纯铁 铁合金 的工业,是世界所有 工业化国家 基础工业 之一。经济学家通常把钢产量或人均钢产量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钢铁工业亦称 黑色冶金工业 。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 工业部门 ,是发展 国民经济 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 冶金工业 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钢铁工业是庞大的 重工业 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 辅助材料 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 产品质量 经济效益 和布局方向。

⒈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 巴西 玻利维亚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 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矿铁比越低,表明进入高炉的 废石 越少, 渣量 越少, 燃料消耗量 越低, 炼铁生产 综合经济效益 越大。在富铁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要降低矿铁比,需要在选矿、烧结和球团等方面作大量的工作,并不断提高炼铁 生产技术 水平。70年代主要产铁国中,日本的矿铁比最低,仅为1.42~1.47; 联邦德国 次之,为1.42~1.59;法国最高,达2.00~2.64。2、焦炭是钢铁工业的燃料。
钢铁 生产设备 企业规模 一直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1870年前后 英国 高炉平均日产生铁25吨,1969年即增至800吨以上,1979年又增至1370吨1980年日本高炉平均日产生铁高达3660吨。1981年6月,全世界2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126座,3000立方米以上的45座,4000立方米以世界钢铁工业上的23座,5000立方米以上的3座。日本平均每座 氧气顶吹转炉 的生产能力,1962年7月仅为43万吨,1972年12月即增至118万吨,1982年6月又增至140万吨;世界带钢热连轧机的年产能力,1960年以前建造的,绝大多数在200万吨以下,60年代投产的高水平轧机为350~450万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现代化轧机高达500~600万吨。
近来的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使得钢铁联合企业生产规模迅速增大,1980年产钢1000万吨,1980年全世界年产钢50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有50个左右,其中苏联14个,日本13个,美国6个。年产钢量最大的钢铁厂是日本 钢管公司 福山 厂,1976年产钢达1919万吨。累计产钢最多的是苏联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实际上为一个钢铁厂),至1982年2月共产钢3.7亿吨;其次是新日本钢铁公司八幡厂,至1982年初共产钢2.2亿吨。全世界产量最大的是新日本钢铁公司,1973年产钢4107万吨,从建厂至1982年初的95年中,累计产钢达6.5亿吨。在钢铁企业大型化的同时,中小钢铁企业,特别是小钢厂也不断发展。至1981年初,全世界已有小钢厂280家,年产钢能力共约6000万吨。美国1982年初小钢厂的年产钢能力已超过2000万吨,其钢产量占全国钢总产量的15%左右。 [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排名前10钢企产量占比提高至60% . [4] 人类对铁的认识始于陨石 “天外飞石”成就钢铁-- .科普中国--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11-09] [5] 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纯氧顶吹转炉车间 .中国政府网 [引用日期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