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林盛儿正读高三。
当时的她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提问——
“同学向我炫耀成绩,我该如何回应他?
”
正身处题海战术的她,难以想象成绩差的人不好好去学习,居然还问这种问题,气不打一处来,遂霸气指点——
“你的成绩决定了你未来的阶层”
“学校就是一种模拟阶层,差生以后当农民工清洁工,我们的话,董事长,CEO,这样的。
“
期间还不忘嘲笑一下这个大学生:
“我现在高三也能领悟到这个道理,我比你高级。
”
年轻气盛
的她再次出现时
被社会打
压回原地
,活力全无,取而代之的却是抱团取暖。
前后五年、天上地下的逆天反转让网友纷纷表示“引起舒适”、“还是太年轻”、“年少轻狂就得接受社会毒打”……
作者刚看到的时候也笑了,笑她高中时的秀优越感,笑她知乎常见的点评口吻,笑她彼时不尊重人心高气傲,如今连3500的工作也找不到……
可慢慢的,我却笑不出来了,甚至有些悲哀。
少年时意气风发,长大后点头哈腰,这不搞笑,
只是一个中二高中生走出大学校门的平凡遭遇。
是你,是我或许都经历过的成长。
谁又不是林盛儿?
鲁迅回乡时最心痛的事情莫过于,那个和他一起在月光下抓猹的少年玩伴,如今老成持重,躲闪在父亲后面叫了一声:
“老爷”。
小时候,我们也不知天高地厚,立过“科学家”“宇航员”的志向;
高中时,看着校园橱窗排名最前的自己自信满满,以为手握高分考卷,手握录取通知书,未来的一切也会稳稳握在手里。
后来,除了“一元二次方程”等书本专业名词,我们听到了更多新词:“
阶层”、“情商”、“房价”,
我们发现学科成绩只是一部分,决定自己人生的变量有很多。
于是,一部分人认清现实后开始佛系,在《平凡之路》里感叹人生;
一部分人发展成绩之外的能力,重新学习,重新建立个人价值观,努力实现阶层翻盘。
那个活泛自信的少年告别过去,开始朝九晚九努力打拼。
少年时我们以为我们是鲁迅,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才是闰土。
这是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成长故事,很少有人能像鲁迅预料的那样依然保持
少年般童真。
他们要么家境优渥,要么运气爆棚,但肯定是少数派。
林盛儿也是其中之一,她的故事在每年近千万的高校毕业生之中普遍存在,只是戏剧性太强:高中时人品差,不谦虚,瞧不起学习差的人,强行作答,趾高气昂;毕业后,
现实狠狠地扇了她一个大耳刮子。
只因她接受的价值观太离谱了。
错误的价值观毒害了她
先捋捋时间线。
2014年3月“林盛儿”读高三,按理说她应该2018年就毕业了,但为什么2019年8月还没找到工作?
要么高考复读,要么医学专业,要么考研二战失败,要么待业一年。
在这期间,或许是大学沉迷追星荒废时光,或许是热衷活动挂科太多,或许是“从小就在班上排名前五”的高中班级并不强,大学非985、211……
但没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总之,大学时她没有保持住以前的光环,甚至高三时坚信
无比
的
“你的成绩决定了你未来的阶层”
逻辑在这五年失效了。
但这种逻辑本来就是错的。
回到2014年的回答,她价值观非常世俗,一点也不单纯。“你的成绩决定了你未来的阶层”,“学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一种模拟阶层”,“成绩好就能力好,能力好就容易被企业或单位提拔”,“学校就是小社会”……
高中学生领悟不了这些价值观,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影响。
成绩不能决定阶层,只能帮你跨越阶层;
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好。
那时的她不懂社会运转规律,满腔热情地指点江山,
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
少年时自我认知的骄傲,是任由梦想不断翱翔
的青春中二时期
。
但价值观不完整,深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以后碰壁可能性很大。
毕竟像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这种高中时,对自我、社会认识清晰的人非常罕见。
成长,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真正的成长,是从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开始的。
是开始明白,以前相信的事情不完全是对的,有些事情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俞敏洪考上北大后发现他和最高学府格格不入,普通话蹩脚,英文垫底,没有任何称得上特长的才华,于是他不停的听单词、背单词,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带着收音机学习,后来成了班里的“单词王”,大家有不懂的单词直接把他当词典问了。
刘强东上大学时兜里的五百块钱也都是乡亲们凑的,他大学时已经背着麻袋在中关村卖CD。
认识
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打碎家庭灌输给你的很多价值观,撕裂、创建自己的认知;
实践的过程更艰难,是重生般的蜕变。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们舍弃那个长不大的自己,不是舍弃童真,不是不再追求什么虚幻的“少年感”。
而是我们走出校门后迎接风雨的洗礼,独自去面对社会的暴风雨。
没有“成绩好-能力好-被提拔”的直线式成功,没有“你的成绩决定你未来阶层”如公式般的定理。
生活是混沌的,充满不确定性,
大学毕业阶段尤其如此。
在此之前,我们接受的教育过度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在此之后,职场上成绩却一下最不重要了,更强调沟通、协作、情商等软实力。这时,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几乎会重新塑造。
最后作者想说的是,@林盛儿,少年时有少年时的心气,毕业后有毕业后的考验,大家都青春中二过,
父母的经验、老师的意见都无法支撑你一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现在才是思想开始真正成熟的起点。
本文部分照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
红鲤鱼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