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日:2020年4月7日
推荐指数:
★★★★★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化道可谓是圈粉无数。小编作为粉丝之一,更是被剧中的服饰、配饰、场景布置等细节处吸引,特去查找了些许有关宋朝服饰的知识点。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二,不周之处,望不吝赐教。
《清平乐》剧照
绚丽多彩的唐代落寞后取而代之的是
宋
,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科举制度成熟,形成了文人治国的格局;思想上程朱理学成为统治两宋的主导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美学观点上趋于纤弱、拘谨,体现在服饰上则呈现独特的理性之美: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色彩质朴而纯粹。
壹 | 官家服饰
剧中服饰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宋朝,
《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老师参与了《清平乐》礼服部分的考证,并提到宋朝礼制极繁,细节极多,要真正完全还原很难,
作为影视剧来说能执行到大体接近的程度已是一次很难得的尝试。
皇帝朝服 (通天冠服)
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束之。所穿纱袍用绛色,衬里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白罗
方心曲领
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xì),另挂佩绶。
注释:舄,履也,即鞋子。
重木底鞋(古时最尊贵的鞋,多为帝王大臣穿)。
方心曲领为宋代朝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样式:
上圆下方,形似璎珞锁片的饰物。
功能:
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作用。
象征性:
天圆地方,人正是立于天地间。
皇帝常穿朝服——衫袍。
首服:硬胎展翅乌纱帽;服饰: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
常服(便服)——以存古风为尚,亦作“襕衫”,圆领或交领。宋朝襕衫接近于官定服制,同大袖常服形式相似。所谓襕衫之襕,其形式可以是缝缀,也可是绣绘图案而成,具有上衣下裳的含义。
贰 | 官家服饰纹样
根据已播出剧集和官方剧照来看,官家的常服,
目前展现的纹样主要是几何连缀。是以几何形矩纹(菱形为主)为基础构成的连续性纹样,显得简明有力、整齐端庄。
注:菱纹,是古代先民从编席实践中受到启发所创的织物纹饰,为传统矩纹的一种。
将菱形拉扁,左右两角较上下两角而言比较尖锐,称之为“棱纹”,菱纹与棱纹叠压相交,名为“方胜”。
下图中,大型菱纹两侧分别叠压一个小型菱纹而形成“双耳”的,是刘熙《释名》中提到的“杯纹”。单位纹样之间有比例地形成间隔,突出主题纹样的同时,空出的位置也形成一个个硕大的菱形,在视觉上给人虚实结合的视觉感受,看似对立又不失调和,更加衬托出天子的稳重。
更多纹饰赏析(出土的实物中亦有在菱格内填入其它纹样的,丰富内容的同时又不会失调)。
叁 | 朝臣服饰
上图为大朝会这样隆重场合时臣子的服制,
服装样式基本相同,只
通过冠冕佩绶等部分的细节来区分身份级别
,所以猛地看起来大家穿的差别都不大。
北宋中期朝服
考证:陈诗宇
绘图:王非
在大朝会时百官所穿都是朱衣,并有蔽膝、革带、大带、锦绶、方心曲领、玉佩、乌履等一堆配件,每个配件都有来源和所代表的意义。
百官头戴梁冠(即汉唐时的进贤冠),
以梁数分等级
。仁宗时期的梁冠分五、三、两梁三个等级,一品、二品用五梁,以下递减。有鎏金银花额,冠后有银立笔往前探出,这根笔是早期官员簪在耳上的做笔记用的。
上图为百官常穿朝服(公服)。
这种服式以色区别等级
。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
官员便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度文明的朝代。宋代美学在唐朝和五代基础上延续,创新与突破,进而形成了
素雅清淡、简洁质朴
的
美学特点
。
这种美学展示了宋人绝大部分的审美,仅投射到服饰上便可深切感受到。近几年拍摄的很多关于宋代的热播剧也是体现了这一点。
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精神更会引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END —
图片来源:《清平乐》官微
图片考证:陈诗宇[@扬眉剑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