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啼血

历史典故
收藏
0 有用+1
0
子规啼血,历史典故,典出《史记·蜀王本纪》,言 望帝 禅位后化为 杜鹃鸟 ,至春则啼,滴血则为 杜鹃 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故国的思念,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作品名称
子规啼血
作    者
司马迁
创作年代
春秋
作品出处
《史记·蜀王本纪》
文学体裁
拼    音
zǐ guī tí xuè

记载传说

播报
编辑
据《史记·蜀王本纪》记载, 望帝 (“七国称王, 杜宇 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望帝以 鳖灵 功高,禅位于其。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他想,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将是万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后,竟然慢慢变了样,不仅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还占去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一个个传言飘到望帝的耳边,望帝变得心急如焚,于是想赶回都城劝那宰相回心转意。可是,人家城门紧锁,根本连都城都不给他进。望帝求也没用,喊也没用,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西山,并日夜掩泪痛哭。哭得久了,可能是悲伤过度吧,他黯黯然断了气。不久,他化作了一只鸟,目光呆滞地站在屋顶上,望着远处曾经熟悉的都城哀声啼鸣,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红红的鲜血来……
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 杜鹃鸟 。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说的是不知道多少年以前,有一个叫杜宇的人在四川那边称了帝叫 望帝 。这望帝是个模范丈夫加标准父亲,对妻女非常的爱,视如己身;他还非常的勤奋,而且非常的爱民,隔三差五便卷起 裤腿 跑到田里去,跟自己的子民百姓一块乐呵呵地犁田和种地。后来,因为他的宰相治水有大功,又因为这位宰相貌似一位极高尚并极有抱负的人,他开始觉得自己不如人家,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再坐帝位了,于是一咬牙将帝位让给了那位宰相,自己却一个人躲到西山清修去了。

相关诗词

播报
编辑
1、唐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 》:
又是满山杜鹃红 [1]
万壑 树参天,千山响 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 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蜀国曾闻 子规 鸟, 宣城 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 蜀道难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巉岩 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 子规 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 白居易 琵琶行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 浔阳城 浔阳 地僻 无音乐,终岁不闻 丝竹 声。住近湓 江地 低湿,
黄芦 苦竹 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 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 》:
采玉采玉须 水碧 ,琢作 步摇 徒好色。老夫饥寒 龙为 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 杜鹃 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 挂绳 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 李商隐 锦瑟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 春心托 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 夜宿七盘岭 》: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 子规 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 碧磵驿晓思 》:
香灯 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 子规 歇,满庭山杏花。
9、唐 崔涂 春夕 》: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 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 听筝 》: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 秦人 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 啼鸟 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 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 洛阳 城。
11、唐李群玉《 黄陵庙 》: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 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 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无名氏《 杂诗 》:
寒食 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 休向耳边啼。
13、宋 文天祥 酹江月 》: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 题诗 ,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 淮水 ,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 杜鹃 枝上残月。
14、宋文天祥《 金陵驿 》: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 啼鹃 带血归”
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谈还喜共,经年劳逸固难齐。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 杜宇 啼。
16、宋王安石《 十五 》:
将母 邗沟 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 杜宇 ,南北总关心。
17、宋苏轼《筑堤》诗:
六桥 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昔日珠楼拥翠钿, 女墙 犹在 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 杜鹃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 药臼 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 杜鹃 )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9、宋贺铸《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20、宋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 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 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 金沙 ,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21、宋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 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22、宋秦观《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 杜鹃 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3、宋 朱敦儒 《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 杜鹃 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 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25、宋赵汝茪《 恋绣衾 》:
柳丝空有千万条,系不住、溪头画桡!想今宵,也对 新月 ,过轻寒、何处小桥?
玉箫 台榭 春多少!溜啼红(指 杜鹃 的叫声),脸霞未消。怪别来,胭脂慵傅,被东风、偷在杏梢。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悰,青衫泪满 啼红 。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27、宋 周邦彦 《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 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 杜鹃 啼。
28、宋 辛弃疾 《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细听春山 杜宇 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郑子真 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29、宋辛弃疾《 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 》:
“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 杜鹃 能劝道:不如归!”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 杜鹃 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 长门 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 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 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 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 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31、宋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 》:
送春 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 杜鹃 声里长门暮。想 玉树 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正江令 恨别 庾信 愁赋, 苏堤 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32、宋 洪咨夔 《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 子规 声里,立尽黄昏。
33、宋陈允平《 望江南 》:
鹦鹉 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 杜鹃 啼”
34、宋无名氏《凤栖梧》: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 欲停风不住, 杜鹃 里山 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35、宋王令《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 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36、五代 尹鹗 满宫花 》:
月沉沉,人悄悄,一炷后庭香袅。风流帝子不归来,满地禁花慵扫。
离恨多,相见少,何处醉迷三岛?漏清宫树 子规 啼,愁锁碧窗春晓。
37、 毛文锡 更漏子 》: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 子规 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 丁香 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38、宋陈亮《水龙吟春恨》:
闹红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 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 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 子规 声断。
39、明 李贽 《焚书咏史》:
盈盈细抹随风雪,点点红妆带雨梅。莫道门前马车富, 子规 今已唤春回。
杜鹃 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 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