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过两个齐国,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南齐与北齐的统治者都是汉人,但
北齐的统治者却不把自己当汉人。
唐代历史学家李百药这样记述北齐创始人高欢:
神武
(即高欢)
既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高欢的家族本是汉人,但长期和鲜卑人生活在一起,和鲜卑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到了后来的北齐皇室,清一色
鲜卑化的汉人
……
北齐-楼睿墓《鞍马游骑图》(局部)
另一方面,北齐的死对头——北周,却由
汉化的鲜卑人
统治。怎么回事,大家伙儿都不喜欢本族文化,过起了别人的日子?
这事儿,得从
北魏孝文帝
说起。
孝文帝礼佛图,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孝文帝改革的bug
北魏中期,一代雄主孝文帝,
铁腕推行汉化改革
。对于那些守旧的、拒不改革的贵族、皇室成员,孝文帝直接下令处斩。
如此雷厉风行的作派,让北魏上层在短时间内迅速汉化,效率之高,远超今天的互联网公司——不过,政治、文化迭代的速度太快,就会留下一连串的bug。最大的bug,就是北魏政权的边防军——
北方六镇。
六镇位置示意图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让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汉文化
成了北魏社会的主流文化,
要想进入上流社会,就得学习汉文化。
当时在北方防御柔然的六镇军人,不管来自什么民族,其生活、习俗都是高度鲜卑化的——这样的生活、习俗,和北魏统治者推崇的汉文化背道而驰,因此,
六镇军人的地位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
很不幸,孝文帝英年早逝,留下了六镇这个潜在的大bug。不久,这个大bug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
“六镇起义”。
孝文帝长陵
六镇军民起义后,边上的其他人有样学样,纷纷起义对抗北魏政权,这样一来,好好的
北方一下子全乱了。
这时,驻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
尔朱荣
出面平定了各处叛乱,并带着自己的军队进入首都洛阳。但是,尔朱荣虽然会打仗,却缺少政治头脑。他认为,向往汉文化的贵族、大臣是北魏动乱的根源,想从根本上解决动乱,只有一个办法——杀光这些人。
于是,尔朱荣一不做二不休,
把洛阳城里的高官显贵一次性全部杀光。
如此作派,引起了公愤,幸存下来的北魏上层官吏、皇室成员,没有一个不恨尔朱荣的。而这时,天纵英才的
高欢
,已经开始悄悄和尔朱荣划清界线。
娄睿墓《迎宾图》局部,娄睿即高欢妻子的侄子
北齐创始人高欢,从小就生活在六镇地区。作为土生土长的
“六镇二代”
,高欢虽是汉人,却一向以鲜卑人自居。终其一生,行军打仗、发号施令,
几乎全用鲜卑语!
六镇起义爆发后,高欢先后参加了几家起义军,对抗北魏政权,直到尔朱荣出现,高欢知道打不过,直接投降。
尔朱荣在杀光洛阳官吏后不久,被北魏孝庄帝刺杀,之后孝庄帝又被尔朱荣部下所杀——终于,高欢觉得时机成熟了,说服六镇军民,跟着自己打天下。
北魏晚期的永宁寺塔塔基
没过几年,高欢就击败各路诸侯,以
大丞相
的身份“挟天子以令诸侯”,俨然有当年魏武帝曹操的雄风。
当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高欢控制,但在关中,还有一个人带着少得可怜的部下对抗高欢。这个人就是
宇文泰
,而他手下的核心成员,便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
“关陇集团”。
北周-安伽墓石门上方的火焰
后三国时代
高欢成为大丞相时,不到40岁;而他的死对头宇文泰成为大丞相时,不到30岁。
公元534年,整个北方都听高欢的,只有两个人除外。这两个人,分别是:
宇文泰,
高欢在尔朱荣集团里的前同事;
元修,
高欢拥立的北魏孝武帝。
当年,丞相曹操“辅政”,汉献帝的话大家都是爱理不理。现在高欢辅政,名义上的皇帝元修,同样是形同傀儡。不过,元修不是汉献帝,他会一项非常难得的技能:
逃跑。
在自己的军队败给高欢的军队后,元修直接奔向关中,投靠另一个不听高欢话的人——宇文泰。
这时,没钱没人没地盘的宇文泰,捡到了一样稀缺资源:
皇帝。
于是,宇文泰欣然接纳了元修,而他的这一举动,标志着自己
与高欢正式撕破脸皮。
灵泉寺北齐单层方石塔 图源/艺旅文化
本来,高欢拥立元修为帝,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天子跑到对手那里去了,怎么办呢?很简单,
换一个听话的皇帝
就行了。
公元534年底,高欢拥立
元善见
为帝,同时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而高欢的这一举动,让常年只有一个皇帝的北魏政权,一下子多了一个皇帝,
北魏由此开始分裂。
邺城复原模型
俗话说,“天无二日”,但高欢拥立元善见为帝之后的十几年,北方同时有两个“大魏皇帝”。不管是高欢集团,还是宇文泰集团,对外都会宣称自己是北魏的臣民,他们争论的地方只有一个:
你们那个皇帝是假的,我们这个皇帝才是真的。
这十几年里,两边名义上都还是“魏”,后世为了便于区分,就把
东边的高欢集团称作“东魏”,把西边的宇文泰集团称作“西魏”。
顺便提一句,那个逃离高欢、投奔宇文泰的元修,到关中后不久就发现,宇文泰和高欢一样,只是把自己当傀儡,由此与宇文泰渐生嫌隙。宇文泰选择皇帝的标准和高欢一样,就是要听话,既然元修不听话,那只能把他杀掉另外再立一个——看来,作为皇帝,只会逃跑还是不够的……
北齐水泉梁墓《夫妇宴饮图》
北魏正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高欢和宇文泰之间,就开始了持续不断地争战。对于当时天下的形势,高欢曾经对部下说过一段话,这段话记载在《北齐书·杜弼传》里:
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黑獭即宇文泰,
宇文泰与高欢同在北方,又是当年尔朱荣集团的老同事,挖墙脚的事自然屡见不鲜;而江东“吴儿老翁萧衍”即大名鼎鼎的
梁武帝,
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此时的天下,分别掌握在
宇文泰、高欢与梁武帝萧衍
手中,鼎足三分之势已成,继魏、蜀、吴的“前三国时代”之后,历史悄然进入了
“后三国时代”。
艺术的殿堂,腐败的温床
高欢和宇文泰谁都奈何不了对方,东魏、西魏对立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直到东魏这边率先作出改变。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
高洋,
正式取代东魏、建立北齐,后三国时代的成员发生了变化,现在分别是:
南边的萧梁、西边的西魏、东边的北齐。
到公元557年,三国成员又发生了变化。是年,南方的陈霸先取代萧梁、建立
陈朝,
西边的宇文觉(宇文泰之子)取代西魏、建立
北周。
这一鼎足而三的局面,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
后三国时代中后期形势
北齐刚建立的时候,内修德政、外征四方,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没过几年就堕落了。
从第一位皇帝高洋,到末代皇帝高纬,北齐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人。这些皇帝,经常
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胡作非为
。
宋摹本《北齐校书图》(局部)
开国皇帝高洋,天纵英才,能文能武——搞起破坏来也比一般人更厉害。
北齐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城的百姓,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位
光着身子的成年男子
出现在大街上,但谁都不敢上前阻拦,因为他是皇帝!高洋的这一举动,比安徒生创作《皇帝的新衣》足足早了一千多年,这样的事实让人怀疑,安徒生的灵感是否来自于高洋。
河北磁县北朝墓中的仪仗人物,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
如果说光着身子到处走还是个人行为的话,那《北齐书·文襄敬皇后传》里的一句话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传中写道:
(高洋)
曰:“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乃淫于后。
这位“后”,本是高洋的嫂子,上面所引不过15字,信息量却异常充实。
北齐皇室的胡作非为,于此可见一斑!
日本严岛神社前上演的《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一员虎将,后为高纬所杀
上梁不正下梁歪,北齐的官员们有样学样,没几个廉洁自守的。史家为了夸一下北齐的官员,不得不在这群贪官污吏里挑几个贪得少的,然后告诉读者,
这些人贪得一点儿都不多,当地百姓几乎不觉得有什么危害!
皇室乱来,官吏乱来,这样的北齐能撑28年,已经是奇迹了。而
腐败透顶的政治,注定了北齐的统治长不了。
电视剧《兰陵王》中的高玮和宠妃冯小怜
公元577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
亲率大军讨伐北齐,最终攻破北齐都城邺城、俘虏高纬。
就在北周军队大举进攻之时,高纬还带着宠妾冯小怜尽情游乐,于军国大事不管不顾。唐代诗人李商隐读史至此,感激而作《北齐二首》,其中便有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之句,令人读来感叹:
作死!
兴盛于北齐的响堂石窟内景
不过,北齐一代虽然政治腐败透顶,但在文化艺术上却有其独到之处。
粟特人曹仲达曾出仕北齐,以其特有的人物画风,被誉为
“曹衣出水”
——与后世画圣吴道子的
“吴带当风”
一起,流传千古。
而无论是
响堂石窟
,还是
青州龙兴寺造像
,都为我们展现了北齐佛教艺术的极高水准。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齐佛造像
公元580年,即北齐亡国的三年之后,北周的实际控制者已经变成了
杨坚
(即后来的隋文帝)。当时,杨坚担心北方的政治势力以
邺城
为中心反对自己。于是下令,一把火,把昔日的北齐首都烧了个干净。
曾经辉煌一时的邺城,在历史上彻底消失,而杨坚的这把火,也把北齐的那段往事,埋进了漳河畔的黄土之中……
远眺浊漳河
后三国时代
已经远去,但在中华大地上仍有一些遗迹,留给我们去追溯。
-END-
编辑 | 艺旅文化 triac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艺旅文化是一家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专注在文化游学、城市走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座、博物馆导览、文化体验、文化课程、青少年研学、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综合服务机构。 我们跨界在文化、艺术、旅行之间,让文化活起来,让生活更有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