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写作类型,社会科学写作当然离不开文字,自然关涉着文字的表达。文字之外的表达,不在于“无言”,而在于: 既与文字表达形式类似,又能构成展现社会科学研究的其他表达形式 比如口头、图表、照片乃至视频等。

原文 : 《社会科学的非文字表达》

作者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 李华

口头:一定意义上的“自言自语”

口头表达依据的是文字,即口语话的文字,或者说,经过口头表达出来的书面文字。社会科学研究借助口头表达, 是指在期刊论文发表和著作出版之外,于课堂、研讨会等形式上,对社会科学研究者成果的展现及与之伴随的交流。

通过课堂、研讨会等形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口头表达被更加凸显出来。口头表达不是书面研究成果向着口语化的简单延伸, 而是书面研究成果在效果与丰富度上的提升。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是单向度的,是单向度的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在期刊论文、著作之外,借助课堂、研讨会等形式的口头表达,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互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不只是文字与文字、问题与问题、理论与理论的对话,更是人与人在对话,是思考的人与思考的人在对话。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一定意义上的“自言自语”, 即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从既有研究回到自身,从自身出发对既有研究进一步探索, 只有这样,社会科学研究才会不断发展。不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即社会科学研究者不能忽略对既有研究成果的回应以及对现实的关照,否则,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社会科学研究者自身的价值,便无从谈起。

图表:反思“用数据说话”

图表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表达中所展现的作用并不鲜见。文字抽象,图表直观,社会科学研究对图表的需要,体现出社会科学研究对直观的需要,对清晰表达和更好传播的需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图表的表达能够替代理论的思考。当在社会学科研究成果中,图表开始过度盛行,甚至演变为“无图表无真相”时,这所体现的,不是图表的表达活力对文字叙述不足的弥补, 而可能是社会科学理论思考的弱化倾向——“用数据说话”的呼吁, 不是呼吁数据自己去言说,而是呼吁研究者借数据实现在思考上的推进。当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文字只是去服务数据,当数据被制成图表,当图表又主导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时,这种被奉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实证化倾向,是值得反思乃至质疑的。

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理论的思考,如果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狭隘地与“现实研究”对立起来,那么,以图表为体现和代表的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实证化倾向,也会失去真正的根基和前景。当然,以图表为体现和代表的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实证化倾向, 也是对既有社会科学研究在理论研究失去应有活力后的警示与突破。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的二分乃至对立,或许不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而是相反。

照片:回归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

如果一张照片能够呈现和论述问题,却无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说明,甚至被社会科学研究中芜杂、玄奥的理论所回避,那么,一组照片与一篇论文、一部著作孰轻孰重?那么,一个有着理论准备、又对周遭极其敏感的拍摄者与局限在书斋里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区别何在?只是职业的不同,只是一个手按相机快门、一个手捧电脑键盘的不同么?

社会科学研究有相应的传统和规范,渐渐职业化,进而区别于其他职业,比如摄影师职业。不过,回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从社会科学由来之处出发,其与严肃的、影响深远的并且承担着现实社会功能的摄影术是共源的,是殊途同归的。社会科学研究当然不同于摄影术,社会科学研究者当然也不同于摄影师,但是, 摄影术所体现的那种对现实的敏感与关照,摄影师可能构成对世界的影响与推动,是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者本就具有的和本该具有的。 社会科学研究,即常谓之的“学术”,不是要去与摄影术以及其他之术对抗,而是在面对哪怕一张简单的照片时,明晰社会科学之所处,坚定社会科学研究的探索努力。

视频:如何有效推动社会科学研究

视频是流动的照片。 从既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分享、互动和传播来看,口头、图表和照片都可发挥相应的作用,除此之外,视频似乎很难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呈现,否则,社会科学研究者就该是纪录片导演了。

从现有技术手段来看,以行文、文献为基本特征,以期刊、著作为基本展现载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如何介入视频要素,尚存在一定困难。不过,当带有屏幕的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和电脑,可以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载体时,那么, 视频要素也可以与口头、图表和照片一起,构成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推动。

不能说当下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但视觉的力量在当下时代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对视觉要素,还是对口头、图表、照片,抑或是对文字表达的思考,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乃至社会科学研究本身的意义与可能性作更多的思考。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0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官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