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 ),男,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是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代的中坚人物,2015年,获
美国国会图书馆
颁发
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1986年,获
莱布尼茨奖
。
- 主要成就
-
2015年获
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2年获得 海涅奖
1986年获 莱布尼茨奖 - 出生地
- 德国 科隆
- 代表作品
- 《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知识与人的利益》
- 性 别
- 男
人物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历任
海德堡大学
教授、
法兰克福大学
教授、
法兰克福大学
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
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人物生平
192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出生于德国
科隆
附近的小城谷默斯巴赫。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他刚4岁。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
纳粹
统治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度过的。不过他对当时发生的一切并不了解。在清华的演讲中,有人问及希特勒统治对他的影响时,他说当时在德国的所有人(无论是成年人,老人还是孩子)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直到1945年纳粹投降,看过
集中营
的电影后,才知道
纳粹德国
所犯下的罪行。也许正是这种对孩提时代经历的否定决定了他思想中极为浓重的批判意识。他在以往的一次回忆中说,“这场经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哈贝马斯一生不但对诸多先辈哲学家如黑格尔、
马克思
、M·韦伯、海德格尔、阿尔多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且与当代著名的理论家
伽达默尔
、
福柯
、德里达、布尔迪厄等人发生过激烈的论战。
1949年~1954年,哈贝马斯先后在
哥廷根大学
、
苏黎世大学
和
波恩大学
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
德国文学
和经济学。期间1953年的海德格尔事件对他触动很大。这一年,海德格尔只字未改地发表了1935年所作的
演讲稿
《
形而上学导论
》,阐述他的
国家社会主义
理论,为纳粹德国进行辩解。这使他认识到哲学和政治并不是两个彼此隔绝的领域。1955年,哈贝马斯来到法兰克福,进入
霍克海默
和阿尔多诺领导的社会研究所。正是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视引发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1964年~1971年,哈贝马斯担任
法兰克福大学
哲学和社会学系教授。60年代中期,哈贝马斯发表的许多
政论性
文章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思想和理论成为1968年学生抗议运动的
精神力量
。由于对
联邦德国
当时形势的认识分歧,他同学生“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合会”决裂。他指责学生们脱离现实、理论立场上过于教条主义,认为议会中的不民主现象只能采取说服或者启蒙的形式解决,而不应该借用暴力。
学生运动
领导人则宣称哈贝马斯是“
文化革命
的叛徒”。由于这种矛盾,哈贝马斯于1971年离开法兰克福,到
慕尼黑
市郊的斯塔恩贝格,担任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科技时代生活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年,哈贝马斯重新回到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直到1994年退休。
人物观点
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
分析知识
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
资本主义社会
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
信任危机
,
批判理论
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
沟通过程
,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
技术统治论
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
社会批判理论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称,“哈贝马斯与
霍克海默
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只是社会研究所内部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仅仅是由于他们二人分别作为
法兰克福学派
两代人的代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除了他们之间的
代际冲突
之外,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同辈人之间也是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先是有:
霍克海默
与
弗洛姆
之间围绕着
精神分析理论
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和诺曼(Franz Neumann)等人关于“权威国家”的
法哲学
理论,在霍克海默为社会研究所拟订的总体研究计划中一直被排挤在边缘地位(据说被排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和霍克海默的好友波洛克的研究兴趣有所抵牾),默默无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马尔库塞
的
激进主义
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初的“理论与实践的
同一性
”的理论前提等。”
尤尔根·哈贝马斯继承和发展了
康德哲学
,为“启蒙”进行了辩护,称
现代性
为“尚未完成的工程”,提出了著名的
交往理性
的理论,对
后现代主义思潮
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哈贝马斯在
知识论
上的一个主要信念就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兴趣。
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
c.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 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和与之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
资本主义
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普遍主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东欧
巨变、
苏联解体
使
冷战
的国际态势成为历史,一场迅猛而深刻的
全球化
变革也随之而来。这其中包括经济过程的全球化,即自由
市场经济
的迅速扩展;也包括政治的全球化,即以美国的自由民主观念为主导的价值观在全球的扩展。美国一直是这场
全球化浪潮
背后的一个主导力量。然而,市场和民主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它们虽然顺利地进入了
苏联
、东欧等国家的肌体,但在其他一些地区却遇到了阻碍,于是,美国的决策者转向了武装干涉。针对美国的全球主义
外交政策
,一些国际
政治思想
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普遍主义思想。
哈贝马斯通过评述美国发动的1999年的
科索沃战争
和2003年的
伊拉克战争
,展现了他的普遍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哈贝马斯对这两次看起来相似的战争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所主张的普遍主义的内涵。1999年3月24日
北约
轰炸
南斯拉夫
后,世界舆论哗然。哈贝马斯在德国的重要报刊《时代周刊》上发表了《兽性与人性: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一文,明确表示自己支持这场战争。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在二十世纪末,
国际社会
应普遍尊重基本的人权,这是任何国家统治
合法性
的底线。
现代国际
社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应不受
民族国家
主权至上的约束,以阻止大规模人道悲剧的发生。哈贝马斯认为,
科索沃战争
是具有合法性的。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
北约
虽然没有得到
联合国安理会
的授权,但“它的干预是作为对一个被迫害的少数种族(以及少数宗教群体)的
紧急救援
而进行的”。也就是说,
战争手段
虽不可取,但在事态紧急且无其他更佳选择的情况下,它作为迫不得已的办法可视为正当。他指出,在空袭前几个月,
科索沃
大约有三十万人受到了残酷的杀戮、恐怖和驱赶。种种迹象表明,在
南联盟
进行的是对种族的清洗,而美国和欧盟中富有
政治责任
的成员国有义务保护阿族人的人权不受侵犯。他认可美国干涉的动机,否认战争背后有任何利益的驱动;认为南联盟严重地践踏人民的人权,国际社会可以越过其国家主权进行
直接干预
。
其次,他为战争提出了第二个合法性理由,即盟军的“空中打击”不同于以往的战争,“
外科手术
般精确的”空袭可以有效地保护平民不受伤害。然而,用这些为战争辩护显然不具说服力,因为战争必然会造成人民的苦难。此外,他还担心世界
强国会
以人权为借口而肆意侵犯他国内政,因此,他需要从学理上为此次战争的
正当性
进行求证,并阐明他所主张的人权政治前提和条件。
-
交往期(1969~1981)
-
后交往期(1982~1989)
这期间,哈贝马斯主要致力于对现代性范畴的历史清理和
形而上学
思想的批判,用以抵抗
后现代主义
和阐述一种建立在
语言学转向
基础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从纵向(思想史)和横向(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对交往
行为理论
进行元论证。
-
反思期(1990~2000)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开始有意识地把交往行为理论向
政治哲学
和
法哲学
领域推进,通过对
自由主义
政治要领以及
社群主义
政治要领的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话语
政治模式
,提倡用程序主义来重建
民主制度
。
哈贝马斯坚持认为基础的问题(也就是为批判理论提供可靠的、标准的根据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并且还很关心批判理论的哲学支柱的发展。这就牵涉到重新建设古典
希腊哲学
和
德国哲学
的若干中心命题,真理与道义的不可分割性,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
框架结构
,它能够兼收并蓄
社会科学
研究中许许多多显然是互相匹敌的方法,其中包括
意识形态
批判,
行动理论
,
社会制度
分析以及进化理论等等。
1. 首先是论战性。哈贝马斯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
思想路线
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争。值得重视的有:与
波普尔
、
伽达默尔
等的方法论之争;与
福科
的
现代性
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诺尔特等的历史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
罗尔斯
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
基因技术
之争等。
2. 其次是综合性。哈贝马斯是一位杰出的综合大师,他把不同的思想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综合、对于德国
唯心主义
哲学传统与美国
实用主义哲学
传统的综合、对于哲学
先验主义
与哲学
经验主义
的综合等。
3. 再者是体系性。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
方法论
、认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
法学
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试图从规范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
法兰克福学派
的批判理论加以系统重建。
4.最后还有实践性。哈贝马斯虽然是一位
学院派
思想家,但十分看重自身思想的实践性。从1968年积极投身“
学生运动
”开始,哈贝马斯在德国的
政治实践
领域一直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比如,在1998年德国大选中,哈贝马斯在关键时刻曾为社会民主党大造舆
信纸
,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曾率领自己的弟子,与以时任
黑森州
环境部长的菲舍尔(现任德国外长)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组成政治俱乐部,定期举行政治沙龙,从
政治哲学
的高度讨论重大内政与外交问题,为菲舍尔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学理基础,比如最近菲舍尔关于欧盟改革的一揽子建议与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模式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哈贝马斯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我国学术界有着不小的影响。迄今,我国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哈贝马斯著作主要有
上海人民出版社
的《哈贝马斯文集》(六卷本)、三联书店的《
交往行为理论
》以及《
事实与价值
》、
译林出版社
的《
后形而上学思想
》、
学林出版社
的《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和《
认识与兴趣
》等。
不容否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作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确存在着普遍主义、折中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但哈贝马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特别是他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晚期
资本主义
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尝试,值得我们予以认真关注,比如,他对于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透彻分析、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于
民族国家
范畴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于
全球化语境
下民主制度的安排和公民资格的确认等的严肃思考,都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
主要著述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
《理论和实践》
《知识和人类旨趣》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逻辑》
《文化与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沟通与社会进化》
《真理与论证》
《事实与价值》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出版图书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02-1
-
《后民族结构》是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哈贝马斯。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
-
《后形而上学思想》是200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哈贝马斯。本书主要阐明了作者对英美语言哲学,特别是实用主义语义学(皮尔斯、塞尔、米德等)的批判与借鉴。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
-
《社会主义后冷战时代的思索》是199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哈贝马斯等。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03-8
-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是 2003年8月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哈贝马斯。本书提出对法律和宪法的范式性背景理解加以澄清,它所针对的是法学界日益流行的法律怀疑论,尤其是所谓的虚假实在论,它低估了现存法律实践的那些规范性预设的经验效用。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13-1-1
-
社会理论译丛《重建历史唯物主义》200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1999-1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资产阶级社会的类型》(德语: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Untersuchungen zu einer Kategorie der bürgerlichen Gesellschaft)是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于1962年出...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10-7-1
-
《理论与实践》是2010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哈贝马斯,翻译者是郭官义、李黎。本书主要讲述了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哲学关系问题。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09-11
-
《合法化危机》 是2009年11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德国)尤尔根·哈贝马斯。本书主要讲述了经济社会发展后隐藏的一系列危机。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04-8-1
-
《交往行为理论》这部著作是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且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
-
-
-
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
-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是200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尔根·哈贝马斯。
-
-
-
包容他者作者名称 尤尔根·哈贝马斯作品时间 2018-10
-
哈贝马斯“话语政治”思考结晶,首次收录MIT英文版导言 --------------- 当今世界,多元主义社会中的多元文化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国家已经构建出各种跨国家的统一体,而世界社会语境下的公民,在他们的背后,世界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风险共同体。在这样的历史处境中,共和主义原理的普遍主义内涵究竟...
-
主要贡献
尤尔根·哈贝马斯所作的最基本的贡献有以下这些: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和瓦解所进行的历史探讨(尤·哈贝马斯:《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年
德文
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
现代科学技术
的地位所进行的考察(尤·哈贝马斯:《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1971年英文版),为批判理论制订一种哲学框架(《理论与实践》(1963),1974年英文版;《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1970年英文版),对行动理论的发展(《交往的理论》,1981年德文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的类型所进行的分析(《合法性的危机》),以及对
社会进化论
的重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