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咿呀学语,到1岁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叠词。一岁半进入“
词语爆发期
”,能够说出 20~30个词,听懂 100~150个词汇。2岁时进入“
句子爆发期
”,这时候的宝宝就可以说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理解75%以上的语言。
如果3岁还没有出现语言爆发现象,那么宝宝语言发育则是落后了
,
家长需要自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严格按照上面的规律发展,个体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同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发育也不相同。
“布罗卡式区”,影响宝宝说话的重要区域
为什么宝宝年龄差异不大,说话时间及对语言能力的掌握却有很大差别呢?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大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布罗卡式区(Broca's area)
布罗卡氏区位于大脑左半球,是语言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区域之一。
它主要负责协调发音、提供语法以及将话说出来的动机
。宝宝从第一次发声到之后能噼里啪啦讲个不停,他们的每一次语言能力飞跃,都离不开布罗卡式区的发展。
即使是同龄孩子,布罗卡式区发育不一样,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也就不同。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孩子布罗卡式区发育的不同呢?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说话迟缓
排除生理因素和疾病外,我们在生活中的这些习惯,会影响布罗卡式区的发育,从而导致宝宝说话晚。
A .没有耐心等待。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需一点一滴的进步而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我们把孩子生活中一切都包办好,宝宝的需求还没来得及开口,或者说话缓慢时,我们忍不住代替他说出来。这样
宝宝会缺乏自己开口表达的机会,想学说话的动机也就会受到抑制。
B .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娜娜分享曦宝趣事时就提到,曦宝说话总是发错音,把“凳子”说成"“纸”,把姥姥说成“老老”。娜娜总觉得儿子奶声奶气发这些错误音调时很搞笑也很可爱,有时还会故意用这种错误的发音与宝宝说话。其实,
这会让宝宝以为这样说话是正确的,从而不知不觉就习惯了含糊不清而难以改变。
C .接触过多的电子产品。
之前姥姥就有些忧虑地跟我说;“别的小孩每天看动画片,能从电视里学很多话。咱们是不是也该让宝宝多看看?”动画片里的对话对宝宝来说,都是单向输出,没有双向交流的机会,并不会对宝宝说话带来多大的益处。
相反,家长和孩子在电子产品上花的时间越多,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就越少。
宝宝没有可以模仿和输出的对象,语言发育自然就滞后了。
想让宝宝说话早可以这样做
要刺激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就需要我们在语言黄金期,也就是3岁前,把握好布罗卡氏区的发育来促使宝宝早早说话。
1、和宝宝说话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宝宝在婴儿时期捕捉到声音时,布罗卡区就会活跃(Dehaene-Lambertz,et.al,2006)。所以我们跟宝宝对话,不是从他能说话开始,而是他出生后就可以多跟他交流互动了。
二宝在同龄人中算说话比较早的,他不到6个月就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叠音,1岁多说词语,现在已经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想法了。这是因为还在月子里时,我就喜欢把一天的所见所闻说给他听。
每次他都会专心致志盯着我,有时还张大嘴巴似乎想回应我的话语,久而久之,他的语言爆发期也来得相对比较早。
2、一句话多说几遍
脑科学专家发现,重复的句子,会让婴儿布罗卡区域的反应,比第一次听到时更强烈(Dehaene-Lambert,et.al,2006)。
宝宝咿呀学语时,我们不断重复就可以帮助他更快更清晰地掌握语音学习说话
。
比如宝宝指着苹果时,我们知道他想吃,但也不要急着做。可以引导说:
“这是苹果,宝宝想吃苹果吗?”
如果宝宝点头,我们可以进一步鼓励他:
“这是苹果,宝宝想吃什么呢?”
或者在给宝宝洗和吃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告诉他,这是什么,用以加深他的印象。
3、用正确发音引导宝宝模仿
二宝在经历吐词不清这一阶段时,有次他把“面面”说成“miamia”,姥姥一心想要纠正他。没想到音没纠正过来,
反而让他觉得很挫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开口说话。
后来他再说时,我们都不会再刻意改正,只是用正确的发音多跟他说几遍。有时还会
表情夸张以游戏的方式跟他对话,
让他模仿我们的嘴型和音调,即使说不好也没关系,多说几次,自然就就纠正过来了。
枕边育儿寄语:
宝宝说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急不得。但宝宝说话晚,可能是我们一些不好的习惯没有激发宝宝语言系统发育导致。这需要我们及时引导,
早跟宝宝说、多说、多模仿。
相信不用不久,你家宝宝,也能变成一个
“小话痨”
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