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 蒙古语 :хан/ᠬᠠᠨ, 土耳其语 :hakan,乌尔都语:خان,又称大汗、合罕、汗王,简称汗),是四世纪以后 蒙古高原 游牧民族 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最早出现于3世纪 鲜卑 部落,最初这个称呼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也作“可寒” [14] 。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 漠北 自称。类似于汉语的国王;古代 阿尔泰语系 民族 柔然 、突厥、 回鹘 、吐谷浑、 黠戛斯 、蒙古、 满洲 等族群对首领皆称可汗; 蒙古帝国 灭亡后受其影响, 中亚 帖木儿帝国 哈萨克汗国 布哈拉汗国 等国和 东欧 克里米亚汗国 喀山汗国 等突厥化穆斯林国家君主也开始称可汗。 [1]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 突厥 回鹘 、吐谷浑、 黠戛斯 、蒙古等建立的 汗国 ,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后流传到 东欧 克里米亚汗国 喀山汗国 等突厥化穆斯林国家。最初,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在 嘎仙洞遗址 的《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中,称“可寒” [14] ,原意是“国王”。有别于 匈奴 的领袖“单于”称号,在 鲜卑 等部落中“可汗”之称呼似乎是一般亲王贵胄大臣,亦可称谓。《吐谷浑传》中,“长史”乙那楼随口称自己君主的庶长兄曰:“可汗”,亦似以非正式君主名号待之,只作一般亲王宗室的尊称词而已。吐谷浑的时代,鲜卑国俗语言,“ 可汗 ”只作 诸侯王 或小部族酋,封国邦君,非专制一域大皇帝可比。且慕容廆继立 慕容部 ,自号者为“ 鲜卑大单于 ”,而非慕容部“ 可汗 ”,即示“ 可汗 ”为 辽东 诸部的小邦国主,非有“ 单于 ”、“ 皇帝 ”煊赫当时。 中原记载的可汗的称号最早始于261年 拓跋氏 ,《 资治通鉴 》载:“高贵乡公下景 元二 年( 辛巳 ,公元二六一年)是岁,鲜卑索头部大人 拓跋力微 ,始遣其子 沙漠汗 入贡,因留为质。力微之先世居北荒,不交南夏。至可 汗毛 ,始强大,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五世至可汗 推寅 ,南迁大泽。又七世至可汗邻,使其兄弟七人及族人 乙旃氏 、车惃氏分统部众为十族。”而可汗作为一国之主的称号最早始于402年 柔然 首领社崘统一 漠北 的自称,《 魏书 ·列传第九十一》:“于是自号 丘豆伐可汗 。” [2] 南朝的《 宋书 》记载可汗 鲜卑语 称“可寒”,原意是一国之主之意。《 旧唐书 》记载“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 木兰辞 》中有“可汗大 点兵 ”,可汗指代北朝皇帝 [3] 。唐朝 杜佑 谓:其“犹言 皇帝 ”。《吐谷浑传》:楼喜拜曰:“处可寒,虏言:‘处可寒, 宋言尔官家也’”。此文重见于《魏书》、《 北史 》等书的各《吐谷浑传》。唯“可寒 ”作“可汗”《通鉴》卷一一二胡三省注:“汗”音“ 寒 ”。“ 可”音“刊”。 在对 嘎仙洞遗址 的考古中,发现了刻于公元443年的《 太平真君 四年石刻祝文》: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 七月 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 中书侍郎 李敞 、傅㝹,用 骏足 、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 可敦 配。尚飨!——东作帅使念凿 [14] [1]   Henning, W. B., 'A Farewell to the Khagan of the Aq-Aqataran', [2]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 .中国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9-07-10] [3]  邓小军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570-1573 [4]  《新疆简史》第一册,第158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5]  巴尔托里德著 . 耿世民 译.《中亚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22页 [6]  《旧满洲档》(四),第1695~1749页,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1969年。 [7]  Магауин. «Азбука казахской истории». Алматы: Казахстан, 1995 г. Стр. 185-197. [8]  曾立人. 沙俄是怎样吞并中亚南部三汗国和土库曼地区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1979(z1):152-163. [9]  赵志强著,《清代中央决策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11,第53页 [10]  黄彰健:《论清太祖于称汗后称帝,清太宗即位时亦称帝》,《明清史研究丛稿》,第58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 [11]  谢贵安著,《清实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7,第560页 [12]  Palmer, James .The Bloody White Baron(外蒙古血腥男爵).Basic Books.ISBN 978-0-465-01448-4.,2009 [13]  赵尔巽等.《清史稿》影印版.中华书局,2009 [14]  嘎仙洞遗址《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㝹,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揃凶丑,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瓞,时惟多祜。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荐于,皇皇帝天、皇皇后土。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尚飨!——东作帅使念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