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5
月
15
日,
台湾中央大学讲座教授
汪荣祖先生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座(
108
),以“
南开先贤萧公权的生平
与学问”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在讲座中,身为受业弟子、曾主编《萧公权全集》(九卷本)的汪荣祖先生,追忆萧公权先生求学、治学的经历,对萧公权先生的学术生涯进行了回顾。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主持了讲座。
厚积薄发 求学他乡
萧公权(
1987-1981
),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早年就读于旧式私塾,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家学读经、读史的传统,使得萧先生很早就萌发了对历史学的兴趣,也使得他对旧学传统秉持相对温和的观点。通过青年会中学与清华的学习,萧公权先生掌握了良好的英文语言能力。据汪先生回忆,萧公权先生高超的英文水平,让不少英美教授颇为称赞,“文辞典雅”,为许多英文母语者所不能及。
同许多“五四”一代青年一样,
1919
年,萧公权先生早年积极投身文化革新运动,和当时的北大同学一起创办《民钟》杂志,包括时评、社论、新闻、小品文、广告等栏。
1920
年夏,萧公权先生自清华学校毕业,并于
8
月
23
日,离沪赴美求学。创办新闻报纸的经历使得他产生学习新闻的想法。
9
月,考入拥有当时全美最好新闻专业之一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不久,萧公权先生的学术兴趣转向哲学,并在
Jay William Hudson
与
George H
.
Sabine
教授指导下学习。自密苏里大学本科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选入全国性荣誉学会(
Phi Beta kappa
),同年进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6
年
5
月,萧公权先生以题为(
Political Pluralism : a study in contemporary political theory
《政治多元论》)的博士学位论文毕业。此文经恺德林教授(
George E
.
G
.
Catlin
)介绍,
1927
年在伦敦著名的
Kegan Paul,Trench,Trubner & Co. Ltd.和纽约的Harcourt,Brace&Company,Inc.
出版,并列为
“
国际心理学哲学及科学方法丛书
”
之一。
批评政治多元论
汪荣祖先生认为,《政治多元论》一书是萧先生重要的学术成果,并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此书的价值至今尚未完全认知。
萧先生此文的核心观点在于批判政治多元论。政治多元论者反对以国家主权为中心的政治一元论,认为权威不止一个,国家不能独霸权力;政治意愿不可能被统一,所以断然否定中央集权。杜奎(
Leou Duguit
)更强调,国家只须提供服务,不要发号施令;国家不拥有主权,只与其他社会组织合力运作;否认国家主权为法律权威之至上,所以主张多元立法以及政治权力下放,所谓人人都可以立法,势必入国家于无政府之境;若把立法权下放,亦不等的本身于法律多元化。
杜奎氏所言不过是不同地区的立法设计,并未涉及法律权威。不论权力如何下放,法律如何多元,为维持整个社会的团结,多元之种种势必重归于一个绝对系统。萧先生因而论断:近代法治不可能建立于否定法律主权之上,杜氏的多元设计并未能取代政治一元论。
此书出版后,佳评如潮。
颇具名望的政治思想大家拉斯基在《新共和》
(New Republic)
上发表评论,深佩
“
此书才力与魅力均巨
”
。
《伦教时报文学副刊》(
London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
)于
1927
年
12
月
1
日评论道:
“
此书虽由一位中国学者所写,而其论证与语气全是欧式的。
”
并认为
“
萧教授的英文和他的西方思想一样地道
”
。《哲学学报》(
Journal of Philosoph
)于
1928
年
7
月发表书评,认为《政治多元论》一书
“
极具启发性
”
,值得所有对政治学说有浓厚兴趣者的注意。
1928
年
8
月
8
日,畅销的《国家》(
Nation
)杂志充分肯定此书贡献,认为其对政治多元论
“
作了最具批判力与完整性的研究
”
。
讲学上庠
1927
年
2
月上旬,萧公权先生回国后赴天津,受聘南开大学。先后教授
“
政治学概论
”
、
“
比较政府
”
、
“
法理学
”
、
“
西洋政治思想
”
、
“
中国政治思想
”
、
“
社会演化论
”
等课程。萧先生海归先后先后执教于天津南开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并常与张奚若、钱端升浦薛风等同事交往。日寇入侵,萧先生举家漂泊于西南,先后任教于成都四川大学、光华大学等校。其间曾乡居二年,完成《中国政治思想史》。
抗战胜利之后,先生返住南京,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后战况激烈,先生自沪乘轮赴台执教于台湾大学,旋即应华盛顿大学之邀赴美执教,主讲中国研究课程达
19
年之久,直至
1968
年夏天退休。汪荣祖先生回忆,萧公权先生并非只有后人印象中刻板、严谨的一面,亦有热爱生活,喜欢烹饪、养花、宠物等的一面,颇具魏晋名士仙风道骨之气。
在哈佛大学上最后一堂课时,萧先生提到著名哲学家兼诗人桑塔雅纳(
George Santayana
)上最后一堂课时的场景,桑塔雅纳忽见窗台上有一只知更鸟,回头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
”
(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即在下课后辞职,时年不满五十,已经从心所欲。萧先生说,他不学桑塔雅纳,因他知道一个桑氏不知道的秘密:按照北宋劭雍的说法,任何事物
129600
年后都会重现重演,他与同学们相约于
129600
年后再见,随后离开教室,循例退休。
建构《中国政治思想史》 坚持文化多元论
1938
年
2
月,萧公权先生到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授
“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与
“
西洋政治思想
”
两课程。秋,至成都燕京大学兼课。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萧先生开始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写作。
虽然此书不是第一本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之前已有,但未能扣紧
“
政治思想史
”
学门规范,不能聚焦于政治思想。萧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在抗战期间完成,虽自辟蹊径,然按学术规范,先从西方政治学观点入手。此书采用政治学的观点、历史学的方法,夹叙夹议的笔法,梁启超式的文体,于
1940
年的夏天完成
70
余万字的初稿。全书展现了明确的中国政治思想,及其在千年时间长河里的演变,使中国政治思想史列入世界学术之林。
本书突出了中西政治思想性质虽异,但是“花开两枝,各领风骚”,中国政治思想史自有其特色这一学术观点。同时,大量相关材料散在各类丛书中,萧先生在写作中既要避免挂一万,又须沙里淘金,掌握
“
政治思想
”
的清晰概念,仔细辨别政治思想史料,不容与不相干的史料混淆。在严格选择后,先生还抄录出《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一书。
萧公权先生反对“全盘西化”,主张“诸子配孔”,调和中西文化。以中国文化不以圣教与异端之说为然,认为
“
儒家以外还有许多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学术
”
,若
“
含百川而不受必定无以成就沧海的洪深
”
,主张诸子配孔,建议
“
管、老、墨三子设位文庙,配享孔子
”
,因深信
“
民族文化是个广包兼容的伟大系统,其中是没有门户界限的
”
。
再以中西文化面论,萧先生虽身与五四运动,却力斥极端反传统主义,认为打孔薄古过于偏激,但亦不以独尊孔子为然;儒学自有其永久之价值,然若以孔教可致中国于富强,则
“
属夸大之妄想
”
。他反对全盘西化,讥为浅薄,何异“学步邯郭殊,新装窥半面”?认为中西文化各具精神,既有心同理同者,也有相异之端,宜能切磋督实,并行不悖。萧先生信奉文化多元论,固极显然。
晚年两巨著
萧先生于
1949
年秋天赴美,执教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除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之外,还开了中国社会组织一课。当年华盛顿大学在东亚研究上欲与东岸的哈佛大学争胜,教学与研究并重,并以
19
世纪中国为重心积极鼓励教授执行研究计划,规划中难度最高而又极其重要的题目,就是中国的乡村,一直乏人问津。华大的梅谷(
Franz Michael
)与卫德明(
Hellmut Wilhelm
)两教授遂商请萧公权先生完成这一任务。萧先生在《问学谏往录》中回忆说,虽然
“
垦荒
”
工作的艰难,但是愿意认真耕耘,未必无成。他进入政治思想研究上已久,也想换个题目做做,就这样接受了这项重任。
萧公权先生与
1955
年完成《中国乡村》(
Rural China
)一书,论
19
世纪中国乡村控制之组织及其功能兼论社会结构全体,于无所法中,自辟蹊径,旁征博引,议论平实,共
40
余万言。
1960
年全美学术团体协会(
American Council of Leaned Societies
)以第三届人文奖赠之,誉为“融合中西两大统华之学”,乃东方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康有为思想研究》(
modern China and a New World: K' ang Yu-- wei, Reformer and Utopian
)是萧公权先生最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由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改革一章,共分为四编。《康有为思想研究》一书之写作,利用大量康氏未刊资料,深入探微,论析精当,颇能发覆拘玄,成一家之言,近
40
万言。由华盛顿大字出版社
1975
年印行,中译本亦于
1988
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书生本色 与世无争
萧公权先生退休后,应台北《传记文学》发行人刘绍唐之约撰写回忆录,先在杂志连载,后来于
1972
年元月出书。先生谦怀,不愿称之为回忆录,而以《问学谏往录》为书名。汪荣祖先生亲见萧先生写作此书的认真,不下于学术研究,唯恐记忆有误不时到图书馆查阅求证。记得当他写到与吴宓歌诗唱和那段,汪氏还为他找到当时罕见的《吴宓诗文集》
这本回忆录记录了萧氏家世、国内外学习过程、师友间交往、身临战乱经历、对国事关怀、流寓海外的成就与心境,以及万里乡愁。其中不乏可贵的佚闻与掌故,看似平淡的叙事,读来兴味盎然,白话文之纯熟可诵,尚属余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一代学人的时代与背景,思想与感情。
讲座结束时,汪荣祖先生为萧公权一生做出如下评价:
书生本色:与世无争;平易近人:有所不为。
问学:以平心读;以公心述;以《政治多元论》一书路身世界学术之林,建构中国政治思想;《中国乡村》一书获得学术大奖,主张诸子配孔,文化多元。
萧公权先生作为南开先贤,在低调平实的治学过程中,以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学术素养,完成了多部为后世所敬仰的学术巨作。
本次讲座正值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汪荣祖先生带领大家追忆南开先贤,共同
光大
南开品格
、弘扬
南开精神,使得在场师生感到受益匪浅
。
(
18
级硕士生李卓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