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了突出贡献。
田世光
(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曾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绘画生涯
田世光出身于大家族,
但在全族中以他家的支脉最穷,
幼年常遭到家族中有钱人的白眼,
使他痛感“富而不仁”的古语,
进生同情穷苦人之心,
立志要作出一番事业。
他自学龄时起即在本村读私塾,
喜欢画画,
经常用石笔和粉笔在方砖上
画
小
鸡
、
小
鸭
、
汽
车
、
飞
机
,
还
喜
欢
回
燕
子
和
蝴
蝶
、
草
虫
等
。
看
到
别
人
放
风
筝
,
自
己
买
不
起
,
也
只
有
自
己
动
手
绘
制
。
他有一位本家舅舅,
曾带他去中央公园(即中山公园)看
中国画学研究会举办的展览会,
这时他才知道什么是山水、
花鸟、人物画。
从此便开始用写字的笔、
纸画了起来。
在中小学读书时,
他的美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
但以家中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掇学,
由亲友介绍,去到店铺学徒。
1933年,
17岁的田世光在舅舅的资助下,
考入了北平私立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受到了工笔花鸟画教师赵梦朱和
山水画教师吴镜汀、
书法篆刻教师于非闇暗诸先生的启蒙教导。
先生本喜欢山水画,
但选学山水画课的大龄学生较多,
教师授课时年小的同学
都被挤在外边无法近前,
因此先生即转学工笔花鸟,
兼学山水画。
赵梦朱先生是田世光的花鸟画的启蒙老师,
为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对学生热心教导,
是一位修养深厚的没骨花鸟画家。
田世光虚心学习,
对老师的教导洗耳静听,
深刻领会,因此得赵先生赏识。
新中国成立后,
田世光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中,
悉心传授双勾重彩,
为濒临失传的传统技法得以普及发扬,
作出了突出贡献。
令田先生感到欣慰的是,
80年代他的一些门人弟子在
双勾渲染技法上又溶中国写意画
和西方绘画于一炉,
用现代审美意识和情趣,
画出了花鸟画的新时空和新境界。
| 拜师大千
抗战前夕,
田世光有幸认识了张大千先生,
大千先生对他的花鸟画很是欣赏,
准备拜门收徒,
适值“七七”事变,
大千先生去敦煌主持莫高窟的临摹和研究。
当抗战胜利,
张大千先生再返北平时(1946年春),
田世光正式拜在大风堂门下
(指拜在张大千大师门下)。
拜师礼在颐和园长廊东头的养云轩举行,
田世光向大千先生行了
传统式样的三跪九叩的拜师礼。
大千先生1983年在台湾临终前,
把自己新印的画集
10余册签名分赠大陆画家。
其中给北京画家的有5本:
有他朋友李可染、李苦禅,
学生胡爽安、田世光和
刘力上、俞致贞夫妇。
给田世光的这本是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出版的《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
扉页上用苍劲的笔触题道:
“
世光贤弟留阅,
不得见者三十余年,
弟艺事大进,
而爰衰老矣,
八十五岁叟爰”
表现出对得意门生的器重和期望。
据说这是大千先生去世前十几天写的,
待田世光等收到这辗转寄来的画册时,
大师已作古月余了。
田世光工笔花鸟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