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从容的香蕉  ·  土家族·  2 月前    · 
从容的香蕉  ·  土家族民间文学·  2 月前    · 
从容的香蕉  ·  不穿草裙穿警服·  2 月前    · 

過年,過年是土家族最大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結束。過大年的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歲,逢月在以二十九為歲,月小則以二十八日”,“相傳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間先期度歲,後遂以為常。”過年的方式很特別:“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於堂上,陳以酒醴魚肉,而置亡祖先木主于門後。祭時將牛馬雞太藏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謂某神在堂,不敢驚也。”土家人殺年豬後,把豬放在門角後,用蓑衣蓋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從門前經過,即拿刀追趕。趕上了就拉到家裏吃一頓肉。過年時,肉不細節,吃大塊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飯用大蒸籠蒸好,吃數日,團年時,關上門,抓緊吃喝,不許説話。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並徹夜守歲。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

正月間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每歲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鳴鑼擊鼓,男女聚齊,搖擺吶喊,名曰擺手”。擺手時間:“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進行。由於地區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幾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個自然村有一個專供跳擺手舞的擺手堂,擺手堂裏設有土王廟,廟前是空曠的坪場,坪場中栽有杉樹,樹上挂有綵燈。擺手人圍著古杉樹轉圈跳舞,其基本動作是單擺、雙擺、迴旋擺三種,其特點是手腳順擺,擺左手出左腳,擺右手出右腳,俗稱“同邊手”。擺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擺手的人“男女相攜,蹁躚進退”踩著鼓點跳舞。鑼鼓挂在中央的古樹上,由一人敲打。擺手舞分為大小兩種,大擺手以地區為單位進行,時間長,規模大,內容多,套數全;小擺手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時間、規模均不如大擺手。大擺手不單是進行擺手活動,還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資大交流,活動多種多樣,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見的。

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過,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稱小年。除夕夜,農村人家,戶戶都要在火壟裏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紅耳赤。火壟裏燃燒的大樹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幾個月都準備好了的。城鎮人家則多燒白炭。“紅火”預示興旺。這個風俗大約是遠古時的火崇拜的遺風。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鮮亮最激動人心的活動,是從子時交庚時的“除夕”緊接新正開門的“出天行”祈福開始的。接財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癘疫都在這一時刻進行。頓時,鞭炮聲起,山鳴谷應。節日期間,土家人要吃象徵吉祥如意,富富有餘(魚)的“紅曲魚”和大鍋燴菜(或稱合菜)。正月初舉行古老的“擺手舞”會。“擺手舞”又稱“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著絢麗多彩的“西蘭卡普”(錦被),打著繡龍鳳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嗩吶、牛角等樂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詩歌,舞姿古樸,曲雅,優美,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七十多個動作,形象鮮明,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參加者達萬人之多,場面盛大。此外,耍龍燈,耍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為歡樂的土家人帶來無限情趣。

長陽土家人特別重親緣,重友誼,春節時期正是聯絡感情的大好時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長輩,長輩對晚輩特別是幼輩分別給“打發”,俗稱“壓歲錢”,故俗諺有“大人愛種田,伢們愛過年”之説。趁時,人們走親訪友,相互拜賀,俗話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説。

在眾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 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

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喂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建國前黔東北各地區土家族普遍“過趕年”節,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但其傳説仍普遍流傳。其來歷有兩種説法:一説在遠古時代,有一支土家人聚居在一個鮮花盛開、果實滿枝、野獸成群的山寨裏。一天來了官兵,意欲佔據其地,激起群憤,揭竿抵抗,與之戰鬥了三年零六個月。為了擊敗官軍,乃殺豬宰羊,備酒設宴,痛飲一餐,甜睡一覺,提前一天過年。次日過年,官軍們見酒肉而爭食,喝得酩酊大醉,眾人在首領的率領下,衝進敵營,打敗官兵,取得勝利,保住家園,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從此,遂提前一天過年。在思南一帶,其説大致相同,説祖先為了打仗,爭奪黃土坡,便提前一天過年,以便應戰,皆以坨坨肉為食。

另一傳説是,明朝嘉靖年間,由於倭寇侵犯我國東南沿海,王朝令濤廣土兵與倭寇對陣,限期于臘月三十日登程,不得違誤,為敘離別之情,骨肉團圓,故提前一天過節,趕赴前線,首戰告捷,屢立勳功。為了紀念這一吉日便尊為俗。其他諸説,皆相類似,都與戰爭有關,不同的是地點移到前線,並説為了不讓敵人發覺,闐夜起來做飯,不敢點燈,肉切成坨,豆腐劃成塊塊,切菜不用刀,用曬席遮住火光,不讓透亮,等等。

也有的説土家族祖先家裏很窮,為逃避財主年關逼債便悄悄提前一天過年。這種説法也有一定根據。土家族過趕年不但在時間上有其獨特之處,而年事活動也豐富多彩,持續時間也長。主要內容有“打粑粑”、“做團馓”、“插柏梅、貼紙錢”、貼門神“、吃團年飯”、“守歲搶年”等。吃“團年飯”很有講究,一定要蒸甑子飯和蒸肉、煮合菜。甑子下層蒸的是小米或米粉子裹的坨子肉。飯一定要蒸多,要從過年那天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合菜就把肉絲、蘿蔔絲、白菜、海帶、粉絲、豬雜等煮在一起吃,並稱這菜為“賀菜”,有祝賀打勝仗之意。這説明和土家族祖先的戰爭生活有關。

二、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事實上是春節的延續。

同歷史上元宵節一樣,長陽的元宵節也以張燈和觀燈為主要內容,氣氛尤其熱烈。

因長陽是山區的原因,受到條件的限制,花燈製作的種類並不多,不象《長陽南曲·數燈》那樣,一下數了99種,那只能是民間藝人的誇張。常見的是大紅瓜燈、六角宮燈、蓮花燈、兔兒燈、走馬燈等。

城鄉最熱鬧的遊藝活動是舞龍燈、玩獅子、跑竹馬、玩蚌殼精和劃採蓮船等。龍燈製作分青、黃、赤、白、黑五色,節數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樣有[二龍戲珠]、[雲龍翻身]、[玉龍盤柱]、[金龍擺尾]、[四門穿花]等。表演最熱鬧的是五龍俱出,互鬥雌雄,至時,大鼓大鑼響徹天外,鞭炮雷鳴聲震屋宇,聲勢格外壯觀。據故老相傳,縣城龍舟坪時謠有“東門的青龍西關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説。鄉間,也有玩“草把子龍”的,俗稱“瘟燈”,用茅草扎成。還有玩“板凳龍”的,即在板凳上裝一龍頭龍尾,一人手執凳腳而舞之,這些龍燈,小巧靈便,亦極富魅力。

三、土地節

時在二月初二日,俗傳為土地生日。古代稱“社祭”,社即社神。在長陽,每逢社日,則興“鬧土地會”。但是,這種有一定規模的村社活動到民國年間已經消亡了,僅僅在民間還可見到這種古俗的遺存,即人們多於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廟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風調雨順。此外,無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後,回家享用“牲醪”。此間,往往也有鄉鄰親友三五不等,人們俗稱“吃春酒”。

四、清明節

在長陽,清明掃墓是一項重要禮俗活動。清明當頭,更屬農忙時節,依時,“鄉人採‘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諺雲:‘貧人休聽富人哄,桐子開花下谷種’……是月,旱苗草生須薅,曰‘薅頭道草’。苗初長去其太密,曰‘破苗’。”

五、牛王節

各地土家族都有一個重要節日——牛王節,牛王節選擇四月初七、四月初八、四月十七日、四月十八日等不同的日子,因地區而異。這一天定要殺豬,做大坨肉祭祖先。擺筵 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親好友。這個節的來歷流傳著“牛王”神話説。古代農民刀耕火種日 夜辛勞卻忍饑挨餓,牛王奉命下凡了解到“三日一餐”難以活命,便擅改“聖旨”叫老百姓“一日三餐”。玉皇將它貶到凡間只許其吃草。因此,土家人為感激牛王,把四月八定為“牛王節”。

四月初八是湘西土家人的牛王節。傳説,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語有“人是吃的牛的飯”之説,因此,祭祀牛王有著不忘根本的意蘊。石柱等地的土家人建有牛王廟,在四月十八日過牛王節,還辦牛王會,屆時要唱牛王戲,以示消災,求得牲畜興旺。土家人過牛王節讓牛休耕,並喂給它精美的飼料,一般都須以豬肉砣和糯米蒸制饌肴。

六、端午節

在長陽,端午節一應習俗均照節禮如儀。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過了之,而是過了初五的頭端陽以後,還有十五的大端陽和二十五的末端陽。三個端午節中除大端陽、末端陽不再懸艾、挂菖蒲外,一應節日飲食如舊。

七、六月六

土家地區內各處六月六節內容不同。湖北的清江流域,六月六為向王節。人們焚香燭、放鞭炮、備酒肉、祭祀向王——廩君,祈求他保祐人們在水面上航行平安。利川、龍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驅邪除穢、消災免病。六月六這天燃燒香燭,抬著披紅挂彩的黑神遊行,名曰“燒黑神”。湘西嚴姓的土家人在六月六這天過年。有部分土家人認為六月六日是太陽的生日,要敬祭太陽神,祈求太陽神賜給陽光,溫暖萬物,確保豐收。有的地方又以六月六日為吃新節,人們煮酒殺牲敬神,感謝、祈禱神靈賜與豐收。

六月六,長陽民間有“龍曬衣”的習俗。俗諺有“六月六,家家曬衣服”之説。傳説六月六是茅崗土司覃屋遇難的日子。血染了龍袍,土家為紀念他,就在這一天把好衣料,衣服拿出曬,俗稱曬龍袍。以保土家子孫後代昌盛興旺。同時,不少人家還於是日用盆盛水曬熱,用於兒童洗浴,據説可免瘡芥,這是古人順其自然而培植起來的一個具有保健性質的節日。

有的地主則以六月六為“吃新節”,家家都用包谷煮酒行祭,殺牛敬神,還有一些地方在這天會殺兩頭豬,到神壇敬彭公爵主。

八、七月半

七月半,也是土家族較大的節日,即農曆七月十三。這個節日主要祭祖,有的地方叫“鬼節”。傳説這天閻王放開了鬼門關,讓所有的鬼魂回家。所以一進七月,家家戶戶打掃環境,並且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家中看到蛇蛙等不能打死,要焚香燒紙,説這些東西是祖先變化的,過節後要備辦一些稀飯,燒些紙錢拌在裏面,在大門外遠處點灑完,叫做灑“鬼稀飯”,表示送祖先趕路。有的地方稱“趕雲南大會”。

九、中秋節

長陽土家人過中秋,一般有四項活動:

一是以月餅、點心敬奉父母或饋贈親友,以表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或友誼,同時以應其團圓之意。

二是設月餅瓜果點心與家人一起賞月,士人之家亦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一邊咏詩,《晦齋閒稿》詩云——

飛空玉鏡正當頭,絲管樓臺竟夜遊。

記得兒時看月好,兒時看月不知秋。

三是“摸秋”,據道光《長陽縣誌·土俗》記載——

(至時)三五成群,偷知好園中瓜果 ,謂之‘摸秋’,摸得南瓜,用彩紅鼓樂送無子之家,謂之‘送瓜’,南男同音,謂宜得男也。

這一習俗直至上一個世紀的50年代,依然在農村可見。

四是以中秋夜月佔來時氣象年成,農諺雲:“雲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十、重陽節

在長陽,亦有飲重陽酒的風俗,縣誌載:“季秋九日,士人攜酒登高,極遊觀之興。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經年不艷,謂之重陽酒。”這種酒俗稱“缸面酒”。

十一、過小年

時在臘月二十四日。臘月二十四日的過小年,是一個僅次於大年的節日。自古以來,圍繞這一節日的重要俗禮便是“祭灶”,以報“火食生養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