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简 | 从古玩市场抢救回来的国宝——上博楚简

1994年春,香港古玩市场出现一些有字的竹简。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及时将讯息告知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马馆长请张教授临摹所见竹简文字。看到临摹的竹简文字后,马馆长注意到,这些文字涉及《诗经》、《周易》的内容,大部分不见于传世文献的记载。马馆长判断这批竹简应是真品,决定立即由上海博物馆斥资收购,不使珍贵的文物流失、损毁。

1995年5月,1200余支竹简送达上海。上海博物馆立即邀请各方专家对竹简与墨迹的时代进行科学检测,证明这批竹简真实无误,应该是从内地盗掘出土后流失到香港古玩市场的。但是从何处盗掘已经无法查证。这批竹简流失到古玩市场之前已经被拆分出售,分属不同古玩商人。香港的上海博物馆之友朱昌言、董慕节、顾小坤、陆宗霖、叶仲午五位先生各出资11万港元,共计55万港元买下了原已被分开的竹简,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经清点,这批竹简共497支。

上海博物馆组织了北京、上海和香港的有关专家对这批楚简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现已出版九册。

这批竹简总字数约有35000字,涉及近百种战国古籍,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兵家、杂家等著作,多数为失传的古籍,只有不到十种能和流传至今的先秦古籍相对照。经专家整理,竹简所含的篇目有:《易经》、《诗论》、《缁衣》、《子羔》、《孔子闲居》、《彭祖》、《曹沫之陈》等等。

其中《易经》可以说是目前最古老,最原始的《易经》版本,也是记载比较可靠的一个《易经》版本。这本《易经》和流传下来的《易经》有一些差异,正式发表后将会对现有的《易》学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板上所展示的上博藏简中《容成氏》一篇的部分竹简照片。《容成氏》记载了有关上古帝王的传说,从容成氏等二十一为最古的帝王,到帝尧之前的高辛氏,再到帝尧、帝舜、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有些古史和传说已经失传,与《史记》、《尚书》、《礼记》等文献对照,可以对上古历史做出补充。

微信:jdmuseum

微博:长沙简牍博物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